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末风暴 > 第103部分(第3页)

第103部分(第3页)

徐霞客与石敬岩再次点头,俞国振话都说得这么透彻了,他们如何还不明白!要想救钱谦益,就得搬倒温体仁,要搬倒温体仁,就要让他失去圣眷,而想做到这一点,必须等待时机!

“那么……俞公子以为,何时这时机才能等到?”

“如今大明,如同烈火烹油,到处都是纰漏,东虏、流贼,党争、文乱,只要任何一处出了问题,便是时机已至。”俞国振略一沉吟:“你们等着就是,不会太久……你们既然来了新襄,就不妨在这住上些时日,等我一起回南直隶。”

“小官人要回南直隶?”小莲听到了这句,立刻一脸讶然地问道。

俞国振点了点头,他当然要回去一趟:“回去过年,还有些时间,到时你跟我去不?”…;“自然要跟的,若是我不在身边,你又不知会去冒什么险,老牛这憨货,向来是看不住你的!”小莲一边说,一边狠狠给了齐牛一个白眼。

齐牛有些无辜地摸着自己的头,小官人决定的事情,他哪里能反对!

当夜为给徐霞客接风,俞国振摆下了最为丰盛的酒宴,酒自不必说,他自己通过蒸馏方式弄出的酒,让徐霞客才尝一口便咋舌不止,肉类就是牛肉,但鱼虾蚌贝却是极丰富。

“这些鱼虾蚌贝,全是钦州本地产的?”徐霞客的好奇心比起胡静水还要重,看到一种种他叫不出名字的海味被呈上来,出于一个旅游爱好者的习惯,向俞国振问道。

“钦州靠西海,这原本就是极佳的渔场,过去海寇骚扰,渔民不敢出龙门,故此渔业受影响,如今我们将左近海寇扫荡一空,自然就不愁海味了。”俞国振解说道。

“我行走天下,一直有些疑惑,钱牧斋说俞公子也精通自然,故此想向俞公子请教一二。”徐霞客又道。

俞国振却微笑着摇头:“我能知道什么……霞老,倒是晚辈有些疑惑,想要与霞老一同探讨。霞老穿行于山川之中,见过不少奇石吧?”

徐霞客点了点头,他不仅见过奇石,对于各种化石,还有意搜集了不少。

“在下也见过不少,饭后给霞老看看,在下觉得挺有趣的。”俞国振笑眯眯地道:“这些石头,似乎是古时动物植物变化而成。”

“俞公子所言甚是,老夫也曾有此疑惑,细究其因,百思难解。”

徐霞客听到这个话题,顿时来了兴趣,他对各种石头也是有所研究的,故此道:“俞公子可知这化石形成之因?”

“在下没有细思这个,在下感兴趣的是,那化石显现的诸多物种,从动物到植物,于今都未曾再见了,为何会如此?”俞国振笑道:“再如麒麟,古人言有之,孔子亦言曾见之,为何如今却不见了?”

“咦?”徐霞客顿时皱起了眉,这个问题,他确实从未思考过,可是俞国振提出来之后,他便不由自主地思考起来。

“此事我心中存疑已久,霞老既然遍行天下,还请为我解惑。”

接下来徐霞客便再也感觉不到酒菜之香了,他满脑子都是这个问题,那些传说中的上古兽类,山海经中记载的各种生灵,究竟为何会消失?

感谢宇通人打赏,多谢大家的月票啊,让我在推荐位上呆了四天!()

一六四、破此拘束海天空(三)

一本《嘉靖钦州志》在徐霞客的手中翻来翻去,这是俞国振从钦州城中借来的,他又借与徐霞客看。""

徐霞客总觉得,俞国振那天初遇时的晚宴上,提出的问题,这个年轻人其实胸中已经有了答案,但他不说,徐霞客也不好意思细问。

他可比俞国振要大上近三十岁,便是有孔老夫子所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之心,可看出俞国振有意让他自己解惑,自然也就不会发问了。

于是接下来的几日之中,徐霞客白天便是在新襄周围闲逛,晚上则拿着《嘉靖钦州志》翻阅。今天白天,更是去了时罗峒,观看当地峒人的生活风俗,回来之后,再与《钦州志》中的内容一一应证,看看钦州志中所载之事,是否属实。

他翻到《钦州志》风俗之卷,慢慢看了下来,当看到最后时,他愣了一下。

“论曰:余观于钦,其地僻处海涯,远去中土,先王之政教未有洽乎,何其民之野而俗之异也。昔《杜氏通典?序?边防》谓,古之中华多类今之夷狄,有居处巢穴,有葬无封树,有手团食,不能胜举……”

他将这段文字反复又看了一遍,在这段文字之畔,还看到一串小字,那应当是俞国振的批注:“夷狄不变,而中华变矣。”

这段批注,字迹还挺新的,徐霞客目光在这段文字上反复逡巡,隐约觉得,自己想到了什么,可是想来想去。却总抓不住那一点。

“明日再去时罗峒看看,或许能在他们那边,看出点什么来吧?”他心中暗想。

此时已经是九月初,正是进入了钦州一年中最适宜的天气里。以往正午时分不进行大运动量的劳作,现在也改了。徐霞客带着自己的仆人,与俞国振说了一声,婉拒了俞国振遣人护送,直接便渡河前往时罗峒。俞国振也没有太在意,他与时罗峒的关系。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