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素音同意了。
韩素音提醒维特克:“中国的老百姓不大喜欢江青。你要小心点。”
维特克也说,她感到江青“有些专横跋扈”,她周围的一帮子人使她想到“慈禧太后”,“姚文元真像个太监”!但是,维特克认为:“江青将会成为中国极为重要的人物!”
维特克写出了关于江青的传记,书名为《Comrade Chiang Ching》亦即《江青同志》后来被译为《红都女皇》。封面上印着江青一九四五年在延安所摄一帧披着军大衣的侧面照片。书前印着江青赠给维特克的一首诗的手迹,那是江青题写在她所拍摄的庐山汉阳峰照片背后的。全文如下:
庐山汉阳峰
江上有奇峰,锁在云雾中
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江青摄 诗赠
维特克夫人
一九七二年八月三十日
那是江青在与维特克第一次见面后翌日,题赠维特克的。
《江青同志》的出版,达到了江青的目的。这本书在西方成了畅销书,第一次就印了三万五千册,然后又不断重印,并被译成好多种文字出版。许多西方报纸、杂志加以摘载、转载,一时间,江青在西方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西方报纸还多次报道有关此书的“幕后新闻”:
一九七四年五月三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导,江青在与维特克会见时,要求维特克以斯诺的《西行漫记》作为“范本”写作她的传记——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一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分别报导,江青和维特克的谈话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九日美联社报导,维特克所作江青谈话笔记在她的办公室丢失。过几天又报道,“丢失”的笔记本已找到了。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当新华社有关人员向姚文元请示,可否把英国《每日电讯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的关于毛泽东主席批评江青和维特克谈话的消息,刊载在内部参考刊物上,姚文元在电话中答道:“今后这类挑拨离间的材料不登刊物。”
其实,毛泽东确实尖锐地批评了江青对维特克的谈话。当毛泽东得知《江青同志》在西方出版,曾颇为震怒。
第十九章 攻击“周公”
毛泽东面临着第三次挑选接班人
称江青为“红都女皇”,是再确切不过的了。
她的“女皇梦”,在一九七二年越做越美:
一九七二年一月,毛泽东突然休克,意味着毛泽东的余生已经屈指可数;他说:“我已经收到上帝的请柬。”
就在毛泽东休克不久,一九七二年四月,在例行的体检中,发现周恩来患有早期癌症!这表明,周恩来也余日不多了!
这么一来,排名于江青之前的毛泽东、周恩来、康生都在受疾病困扰,“第四号人物”江青充满信心,仿佛未来的党的主席非她莫属了!
毛泽东在思索着,斟酌着,在考虑着第三回挑选自己的接班人……
毛泽东早就注意接班人的问题。一九六一年,当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时,毛泽东跟他谈起了接班人问题。
毛泽东注意到,斯大林没有解决好接班人问题。他说:“斯大林是最有权威的领袖,但缺乏远见,没有解决继承人的问题,搞了三驾马车,只会用皮鞋敲桌子”。
毛泽东又说:“不是三驾马车,而是三马驾车,又没有人拉缰绳,不乱才怪呢!赫鲁晓夫脱下皮鞋敲桌子,是两面派。斯大林在时和死后,完全是两副面孔。”
蒙哥马利问起,将来谁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他要对此作“战略观察”。
毛泽东答道:“主席谁来当?七个副主席第一个是刘少奇。前年开会选了国家主席。原来两个主席都姓毛(引者注:指中国共产党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现在一个姓毛,一个姓刘了。过几年两个主席就都姓刘了。谁是我的继承人,何须战略观察?”
毛泽东的话,明白无误地道出,他所选的接班人是刘少奇。
后来,毛泽东渐渐不满于刘少奇,在“文革”中打倒了刘少奇。
于是林彪成了毛泽东选定的第二个接班人。
“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粉身碎骨,毛泽东第二次遴选接班人失败。
眼下,毛泽东不能不郑重其事地第三次考虑他的接班人。
虽然江青自以为这第三个接班人非她莫属,但毛泽东的视野里却没有她。毛泽东早在中共“九大”前,当江青想当党的副主席时,就明确地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