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吧!

好不容易绕到一条沟边,却发现地上躺着几个人,原来是日军的尸体。日军忙于围攻八路军,连自己同伴的尸体都没顾得上收。大家绕过日军的尸体,沿着山坡悄悄地爬上去,快到山崖口时,忽听到日军士兵说:“答累嘎(哪一个)!”没什么反应,接着又是一声:“答累嘎!”原来这家伙听见有声音,但又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就先喊了两声,见没有回音,那哨兵就“叭叭”地开了两枪。此刻,队伍前面有个新战士以为日军发现了突围的队伍,再加上紧张,就把早已攥出汗的手榴弹甩了出去,只听“轰”的一声,日军这下清醒过来了。霎时,山上传来了哇啦哇啦的喊声,急促的哨声,同时还夹杂着军犬的叫声……

不管日军如何折腾,686团仍然继续向前。由于天黑,师直属队的一部分人员掉队了,前面的部队只得先停下来等候,大家侧耳听山上的动静。过了不多时,沟里影影绰绰上来一支队伍。大家连忙上好刺刀朝前摸,到近前一问口令,却是掉队的人跟上来了。原来,在过悬崖时,他们听见前面枪响,灵机一动,把几根绑带吊在树桩上,然后一个个滑到沟底,向沟外摸来。掉队的人上来了,大家就又放心地前进了。

不一会儿,师部这一路就过了岈山,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可就在这时,后面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原来,刚才日军发现有人走动,找了一段时间,却没有一个人影,于是就派骑兵追来。大家就地隐蔽,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握着打开保险的手榴弹,等待日军靠近。正好当时麦子已长得很高,麦浪成为八路军的保护伞,日本骑兵哗哗地过去了。

12日拂晓,686团和师部平安到达了东平以东的无盐村和南陶城,津浦支队、中共鲁西区委和泰西地委也安全转移到汶河南岸,突围成功了!

天刚亮,日军按计划向包围圈内的“八路军”发动总攻。炮火准备之后,日军小心翼翼地进入陆房,兜了一个圈子,没有发现八路军的一个人影。他们怎么也不会相信,八路军飞出了包围圈。

尾高龟藏不信,亲自赶到陆房察看,抓来一批老乡,严刑拷打,气急败坏地吼道:“快说,八路军哪边去了?”是呀,八路军哪里去了呢?老乡们还真是不知道,昨天这里还有很多八路军,今天哪里去了呢?

这次战斗,日军自己承认伤亡1200人,包括50多名军官在内,其中有大佐1人。日军在报纸上吹嘘说,他们取得了“消灭”1万多八路军的“赫赫战果”。其实,八路军被围人员加上地方干部,总共才3000人,实际伤亡才360人。如果只从反包围作战的角度讲,这确实是一次十分漂亮的战斗。

陆房战斗的消息传出后,115师浴血奋战的精神震动了全国,蒋介石也打电报给朱德和彭德怀,表示“殊堪嘉慰”。115师进山东,本属“先斩后奏”。但他们以陆房战斗中的英勇战绩,终于使国民党在事实上承认了115师在山东的合法地位。这一意外“收获”,是115师代师长陈光和其他人所始料未及的。

“师长情绪不太高”

陆房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可是,这毕竟是一次没有准备打的被动仗。部队虽然突围出来了,但是辎重和骡马的损失却很大。那时,八路军的装备水平还很落后,骡马体现着装备水平,特别是那些从日本人手中缴获来的大洋马,特别受八路军战士的爱护。在陆房作战中,115师损失了很多骡马,有些战士和干部就像失去了心爱的伙伴和战友,心里特别难受。因此,在作战结束后,115师的指战员们对代师长陈光议论纷纷,给陈光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陈光的情绪受到影响。

陈光早在1927年便参加湘南暴动,次年随朱德领导的起义军上了井冈山。他作战十分勇敢,10年中负伤10次,曾带1个连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救出林彪。他只念过3年书,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打仗却很机敏,由一个普通农民锻炼成为红军的一名高级指挥员。115师进入山东后,复杂的形势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他性情急躁,听不得别人意见的缺点日益暴露。有时便显得与飞速发展的形势不大适应。在抗战期间,与陈光多年共事的老战友罗荣桓,一方面尊重陈光,并支持他的工作,另一方面,又常常以周密的思考、冷静的判断和全面的分析来弥补他的不足。

陆房战斗结束后,罗荣桓与陈光促膝谈心,两人一起总结经验教训,罗荣桓鼓励陈光振作精神。在一些场合,罗荣桓还给一些中层干部做思想工作:“师长情绪不太高,你们应当鼓励他。在敌后复杂的环境中,打个把被动仗,是很难免的事,况且陆房战斗还是胜利的战斗嘛!给了敌人很大的杀伤嘛!”

在一次师的领导干部会议上,罗荣桓强调,战后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地总结经验,进一步鼓舞士气,而不应埋怨指责。在无盐村召开的祝捷大会上,罗荣桓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他列举了双方伤亡的数字后说,115师在敌人重重包围下,顽强战斗,成功突围,保存了自己,消灭了敌人,这是一次很大的胜利。有的同志埋怨损失了骡马驮子,这没什么,115师刚刚从山区来到平原,辎重太多也是个累赘。这次战斗使115师丢掉了包袱,能够更加轻便灵活地在平原地区作战。至于丢掉了一些家当,将来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还可以重新建设起来。听了他的讲话,大家心中的气消了好多,并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从这以后,陈光的情绪明显好转。

陆房战斗后不久,陈光和罗荣桓把杨勇和泰西的各部队负责人,以及鲁西区党委成员召集起来,研究下一步的行动部署。

“敌人发动九路围攻之前,宁阳没有这么多日军吧?”罗荣桓事先已派人进行了侦察,为了印证一下,他问在宁阳附近活动的津浦支队队长孙继先。得到肯定回答后,罗荣桓接着说:“这就说明,敌人从各地集合起来的队伍并没有解散,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你看应该怎么办?”罗荣桓又问杨勇。

“我们的部队不能挤在一起。”杨勇回答。

“对!这就是陆房战斗给我们的一个教训。目前在平原地区不宜于大部队集中行动,需要分散。要像渔夫一样,把网撒开。”罗荣桓与陈光商量了一下,然后对孙继先交代:“你们津浦支队要浩浩荡荡地往东走,把敌人引到铁路边上去!”

按照罗荣桓的安排,津浦支队白天在公路上行军,如遇到敌人就边打边撤,把一部分日军牵到铁路边上,然后迅速摆脱了日军,转到了铁路以东。

在此之前,为了继续东进,115师师部已将整训的第7团和军政干校、后方医院及供给部部分人员,调到津浦路东。

津浦支队出发后,留在晋东南的师后方留守处及师教导大队也到了泰西。师部又命令参谋处长王秉璋和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师机关和直属队,包括刚从晋东南过来的的大部分人员,仍以东进支队名义到津浦路东,统一指挥115师已到路东的各个单位。

5月4日,北方局通知,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决定,要组织八路军第1纵队,统一指挥新黄河以北山东和江苏境内的八路军各部队,徐向前为司令员,朱瑞为政治委员。不久成立了山东军政委员会,由朱瑞、徐向前、郭洪涛、陈光、罗荣桓、张经武和黎玉组成,朱瑞为书记。

由于686团在陆房战斗中伤亡较大,在师部机关东进后,罗荣桓和陈光商量,让686团到东平湖一带进行休整补充。于是,陈光和罗荣桓所率领的师部,就只剩下百把人的机关和3个连队(即686团2连、4连和骑兵连)的警卫部队。当时,115师部队除萧华纵队在冀鲁边以外,绝大部分仍在路西;运西区有杨勇的独立团,泰西区有686团和已归115师指挥的山东纵队第6支队,湖西有第685团。运西、湖西和泰西,这3个地区在津浦路以西,按“品”字形摆开。然而,这3块根据地还没有联成一片,还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并向陇海路南、津浦路东发展,陈光和罗荣桓仍然留在鲁西筹划和经营这几块根据地。

5月下旬,115师接到中央的指示,苏鲁豫支队(即第685团)应继续分兵到徐州东南。为此,要跨越陇海和津浦两条铁路,任务十分艰巨。6月初,八路军总部来电,明确指示:“685团应归还第115师建制,直属陈、罗指挥。”陈光同罗荣桓商量后,决定亲自到湖西去,指挥苏鲁豫支队向徐州东南展开。

陈光带一个警卫排走后,罗荣桓身边的人就更少了。杨勇建议他转移到运西去。但罗荣桓认为,当时小麦未收,有些地方的青纱帐已起,到处都可以隐蔽,只要随时提高警惕,安全是不成问题的。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罗荣桓就是带着这支只有二三百人的队伍,活动于泰西的广大农村中。后来,因为日军的围追堵截,罗荣桓才带着这支队伍转到运西地区。

天皇的亲戚命丧水泊梁山

1939年7月,原来留在鲁西开辟抗日根据地的杨勇所率部队,即樊坝战斗后组建的115师独立团,在梁山西北的黑虎庙正式组建为115师独立旅,杨勇任旅长兼政委。

7月下旬,罗荣桓到达梁山宋江寨以北的前集。这时,陈光从湖西检查工作后,带着从苏鲁豫支队调来的一个连队,也到达这里,与罗荣桓会合。

梁山,位于运河以西、黄河南岸,古时曾多次被溃决的黄河水所包围,一度汪洋数百里,故称水泊梁山。金代以后,黄河改道,梁山的水也逐渐退去,到近代就成了干涸的平地。由于施耐庵所著的《水浒》里描写了一百单八将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梁山因此而闻名于世。如今虽然断金亭、聚义厅、黑风口、宋江马道等景点,不过是平地上隆起的几个100多米高的小山包而已,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到抗日战争时期,115师在这里导演出一场有声有色的战争活剧。1939年8月1日,前集呈现出一派节日景象。指战员们早就安排了文艺节目,正搭台子、栽杆子,拉起庆祝“八一”建军节的横幅标语,准备召开庆祝大会。这时,师部突然接到地方情报站派人送来的情报:有一股敌人从汶上出动,带了4门大炮,有向梁山开来的迹象。陈光和罗荣桓一面命令继续严密侦察,监视敌人,一面通知各部队,庆祝大会停开,做好战斗准备。看来,115师只好以作战来纪念建军节了。事情是这样的,115师挺进山东以后,使驻济南的日军大为恐慌。特别是继日军9路围攻115师,并在陆房遭到彻底失败后,日军32师团一个大队,由济南出发,经泰安、汶上等地,气势汹汹地向郓城方向扑来。领头的是大队长长田敏江少佐。此人官虽不大,但很有来头。他是天皇的亲戚,来华之前曾受过天皇的召见。这次他护送炮兵野尻小队连同两门意大利野炮到另一支部队,执行攻击八路军的任务。这两门大炮再加上两辆拉弹药的炮车,煞是威风,因此被八路军的地下侦察员误认为是4门大炮。

听到这送上门来的买卖,陈光激动地对罗荣桓说:“吃掉它,不能让它跑掉!”

据侦察,这股日军是孤立的,没有后续部队,也没有其他敌人策应。梁山周围没有日军的据点,稍远一点的东平、济宁、郓城、阳谷等地,敌人也没有增兵。现在115师在梁山附近的兵力只有师部的4个连,因当时正是夏季,青纱帐便于八路军隐蔽活动。梁山南面杨勇的独立旅,远不过30里,随时可以增援。这是一个不可多遇的战机,罗荣桓同意了陈光的意见。

随后,陈光与罗荣桓一起到孟林勘察地形。这孟林是梁山南坡的一片松林。陈、罗二人登上半山腰,向东南望去,只见茫茫一片高粱和玉米地,像是波涛起伏的绿色大海,一直伸展到天边。近处可以看到从汶上过来的大路,稍远一点,路便消失在高粱玉米丛中。日军过来时,路两旁的青纱帐是伏击敌人的绝好地方。他们把目光转向西南,只见一里开外的地方耸立着一座孤零零的山包,像一头卧地的黄牛,这个山包叫独山,山的周围有些民房,叫独山庄。独山脚下有几座石灰窑,南面紧靠大路有个车马店。

这时,侦察员又来报告,日军继续向这一方向开来,没发现有后续部队,这就证明了这股日军是孤军深入之敌。因此,陈光和罗荣桓当即定下决心,并迅速进行兵力部署。同时,还通知附近群众进行疏散。

陈光命令独立旅1团3营(原686团3营,缺9连,该连当时调团部担任警卫任务)火速赶到独山庄以南地区,准备投入战斗,相机打击日军,争取歼灭这股敌人的一部或全部。该团的其他部队则加强对汶上方向的警戒,防止敌人增援。除此之外,师部还调独立旅政治部主任欧阳文,到师负责战场勤务等工作。欧阳文立即骑马赶到后集天帝庙师部。在这里,罗荣桓政委向他谈了交战双方的态势以及整个作战意图,并详细交代任务。然后,笑吟吟地指着桌上的一本《水浒传》,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慢条斯理地对欧阳文说:“在水泊梁山跟前,一面指挥打仗,一面看《水浒传》,倒是蛮有意思哩!”欧阳文也恍然大悟,感到这历史的巧合真是有意思。不过,在赵宋年间,梁山的好汉打击的是官军,而八路军今天要消灭的却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

瞬时,欧阳文突然想起苏东坡的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如今,罗荣桓虽然手持的只是一把普通的蒲扇,穿的也只是一件普通的白布衬衫,然而,他在大战前镇定从容的气度,仍然给欧阳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中午,青纱帐里扬起一阵烟尘,敌人过来了。伪军打头,接着是日军,步兵、骑兵、炮兵,队列整齐,神气十足。在一般人看来,这才是正规军的样子,但等待他们的却是全军覆没的命运。本来陈光命令2连埋伏在大路两旁的青纱帐里,准备打一个伏击,可日军走了另一条道路,直闯前集。埋伏在庄里庄外的4连和10连突然开火,2连听到枪声,立即赶到敌人屁股后面攻击。这样前后一夹击,敌人的步兵堵住了炮兵,骑兵又冲散了步兵,马上乱作一团,一下子伤亡40多人,而伪军则被全部打散。

长田敏江不愧为受过正规训练的军人。当遭到攻击时,他挥舞着指挥刀,迅速整理好自己的队伍,然后下令向梁山开炮。轰了半个多小时,却不见动静。长田敏江以为碰到了游击队,因为根据日军的判断,梁山一带是没有八路军主力部队的,所以又命令日军继续前进。到了梁山西南角,独立旅第3营又给日军以迎头痛击。于是敌人便退守独山庄,到这时,天就快黑了。

在整个下午,陈光和罗荣桓一直站在后集的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战场。当最后证实敌人只有这么一股力量时,他们便下令当晚用3个连和独立旅3营从3个方向对独山庄的日军发起攻击。

独山庄在梁山西南面,村里有骡马店和小作坊,还有几座石灰窑。庄北面有座小山,不太高,也不太陡,是这一带的制高点。四周的青纱帐十分有利于部队隐蔽接近。日军进占独山庄后,派出伪军一个排,约20人,另有日军三五人,占领了庄后的小高地,但未修筑工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