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势中原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军政处处长杨国宇组织野战军直属机关转移,途中向老乡问路,说话都不敢出大气:“请问,老乡,这里离泼皮河还有多少路?”

不料老乡冷笑,乜斜着眼睛回答:“怎么?这块地方已经让你们折腾得‘箩里精光’(谐指罗山、礼山、经扶、光山四县)啦,还想再利一次皮啊?”

噎得杨同宇尴尬至极。

中秋前夕,独立旅旅长张才干借宿于一农舍,房东母子脸色难看,态度冷淡。

老太太说:“我就是怕呀!每逢八月十二我就害怕。第一次红军离开这里是八月中秋、第二次新四军走了也是中秋。你们一走……唉”‘

张才千默然无语。他就是原新四军第5帅的,去年中原突围时离开了大别山。他知道部队撤离后,老百姓好惨。他知道这里国民党地主武装凶狠毒辣,至今仍四处扬言:“共产党来了,你们有红三天;等共产党走了,也有我的黑三天!”他知道那。“黑三天”对大别山人民意味着什么。就在离此地不远的袁河乡,还乡团一次就用大石碾活活碾死四个红军家属,用烧红的铁鍬烙死30多个共产党员……。因此,他更知道此时此刻此地,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必须拿出行动!

然而,行动义是何等的艰难。

战士们这样形容大别山:

“一明两暗,马桶吊罐。莫(没)得莫得,可怜可怜。”

这段顺口溜的前两句说的是大别山的民房,后面说的是老乡见到部队,跑个脱的先摊开双手,问什么都答“莫得莫得”,问急了就答“可怜可怜”。

河南、山东籍的战十说:“啥大别山,应该叫‘打蹩’山!”

河北、山西籍的战士说:“大别山,大别山,瞧这名字就不吉利。大——别!徐向前的红四军、徐海东的红25军、李先念的新四军5师,都没在这里蹲住,我看咱们这回也够戗!”

晋冀鲁豫那方水土的人有这样的说法:宁向北走1000里,不朝南方迈一砖。

进入大别山的北方战士生了病,没别的要求,只要给一口小米汤,啥病都好了。

他们思念故乡热土,不理解面对的一切:

“跑到这鬼地方来干啥?是不是打败仗啦?”

“反攻、反攻,照这样一月及下去,不打败仗才见鬼!”

“妈的,咱刘邓大军啥时这样窝囊过!‘

“瞧这边老白姓的落后样儿!咱吃苦受罪来解放他们?干啥?”

强烈的思乡吓旧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像疾病一样蔓延,从而导致战斗意志衰退,部队纪律松弛,打老乡、抓向导、拉水牛、捉鸡子、抢东西,甚至连调戏妇女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部队的非战斗减员在迅速增加,除了伤病员,更多的是开小差。开始一个人两个人地跑,临走留下一张纸条:“哦回去打国民党反动派了。”“我保证回去后继续干革命,保证多杀敌,杀10个抵这里的一个!”“我保证不叛变,请组织相信我。”后来整班整班地跑,集体当逃兵。

渐渐的,“大别山好比一把剑,直插到蒋介石的心里面”的歌了唱得少了,再后来几乎听不见了。

9月5日,刘伯承在商城双轮河地区布下口袋阵,以第1、2纵队主力和第6纵队第16旅围歼敌第58师。由于初进大别山。缺乏山地、水田作战经验,粮草伤员转运困难,加之个别部队行动迟缓,未能及时分割包围,战斗持续三日,终使第58师大部逃脱。

9月17日,第1、2、3纵队主力及第6纵队第16旅于商城余子店、苏仙石、钟铺一带再次围击第58师。经过18、19、20日整整三天的战斗,仅在钟铺地区歼敌一个团。

9月24日,第1、2纵队及第6纵队第16旅设伏光山,三打第58师。敌第85师迅速自光山、演川东援。是役,虽击退援敌,却仍然未能解决第58师。

一月三旬打三仗,仗仗不理想。从客观上讲,三仗虽然没打好,却调动大量敌人北援,使我南下部队乘虚迅速展开,直抵长江沿岸,为实现战略全局创造了条件;但从主观上分析,则不难看出部队所潜在的严重危机。

在9月27日召开的“不握手”会议上,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了野战军20多位纵队和旅的指挥员面前:环境恶劣,形势严峻,纪律松懈,右倾保守,军心动摇,部队究竟能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

邓小平足足有几分钟没有讲话。他那严厉的目光从一个个指挥员的脸上划过,像一道持久不熄的无声闪电刺人每个人的心里。

有人咳嗽了一声,很快又静下来。刚才还被“炮筒”们搞的烟雾弥漫的祠堂清新了许多。

终于挨到邓小平讲话:

“同志们,对于我们所执行的战略任务,过去曾强调了多次。这就是我们已经到达了大别山,下一步就要坚定不移、义无返顾地创建大别山根据地。对此不能有任何的怀疑、动摇,丝毫也不能有!

“在座的都是高级干部,高级干部就应该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以身作则,鼓励部队勇敢地战胜困难,消灭敌人。否则,你这个干部高级在哪里?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困难,但更重要更迫切的是必须增强斗志,反对右倾思想,克服纪律松懈等不良倾向。而这一切,首先我们领导干部要带好头。请大家想一想,这个头你带好了没有?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将一溃千里,只好退回黄河北,把到手的胜利再还给蒋介石。请问,哪个同志希望如此?如果有,请把手举起来!”

刘伯承缓缓地站起身,那仅有的一只眼因充血而凸起:“政委讲,这是一次‘不握手’会议。让我说,这也是一次‘安卵子’的会。我们有些干部缺乏勇气,没有卵子,不像个男子汉。怎么办呢?只好开个会,给你安上一副!”

刘伯承是有名的儒将,温文尔雅,而一旦气愤讲起粗话也十分惊人。

他继续说:“有些同志打起仗来左顾右盼,顾虑重重,行动迟缓,错过了几次歼敌的好机会,这是不能允许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