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世界因你不同 > 第46部分(第1页)

第46部分(第1页)

平时那样使用计算机。在隔壁的实验室里,我们通过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特殊摄像头将用户使用互联网的习惯记录下来。这种记录非常精密,比如用户每一秒眼睛停留在哪里,鼠标停留在哪里等等。通过这样的实时监测,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和精确了解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习惯!

在研究用户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中美用户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美国互联网用户搜索的目标都比较直接,他们以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为目标,一般只点击搜索结果的前三个,之后就离开页面。但中国用户的目光更多是四处浏览,他们愿意尝试更多的搜索结果,停留的时间也更长。中国用户把搜索当成一种探索,去点击网页上各种有趣的东西。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中国用户有时候在搜索框里并不完全键入所有的关键字,而是在键入之后直接拉到搜索页面的最下方去点击相关搜索。比如,一位用户想搜索“秦皇岛地图”,但他只输入了“秦皇岛”三个字,搜索结果页面出来后,他直接在最下方的相关搜索中点击秦皇岛地图。他说:“已经习惯使用相关搜索这个功能了。”

谷歌中国的工程师认为,造成这种差别的理由有以下几个:第一,中国用户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探索的概率很高;第二,一些搜索引擎将前几个搜索结果出售为广告,用户因此习惯了不信任排名较前的结果;第三,中文的输入相对来说较慢,因此,中国的用户宁愿用鼠标多点击几次来完成搜索,而不是长时间敲打键盘。

用户的体验给了谷歌工程师们很多灵感,比如,为了满足中国用户的搜索习惯,谷歌在用户键入搜索内容的时候,就给予一系列的搜索提示,这样就省去了用户向下拉页面的麻烦。而我们也按照中国用户的习惯,改变了搜索摘要的长短、排版的版式、字体的大小,甚至字体的亮度。同时,我们还考虑了中国用户普遍使用的显示器规格,进而重新设置版面的安排。

每天,我都和工程师们用巨大的投影屏幕,检测每一像素的排版、颜色、字体等等。我们对各种指标进行现场比较,然后研究决定如何改进我们的中文界面和用户体验。

但是,所有的改进都必须有数据的支持。比如,

我们曾经针对互联网用户做过一项调查,问题如下:

“如果使用搜索引擎,你是喜欢第一页搜索结果有10项,还是有20 项?”结果90%的互联网用户都选择有20 项结果,因为他们想象第一页结果多可以省时间。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真实的网络环境测试中,我们却发现大部分用户喜欢第一页有10 项搜索结果!这是因为,第一页呈现20 个搜索结果要比呈现10个搜索结果慢0。15秒。在搜索过程中,不少用户恰恰因为这0。15秒带来的负面感觉,就无法忍受了。

我们在一遍遍地尝试和探索着。工程师们都沉浸在专注的努力中乐此不疲。对待员工一向宽容的我,在产品的研发方面有时候就没有那么放松了。我还是那个Mr。No;不支持做任何不对搜索有直接帮助的工作,同时要求团队仔细分析每一个细节,从字体、空格以及翻译,都绝对不能有一个错误存在。公司面临的困境以及我们心中的梦想都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那一段日子,我睡觉、洗澡、吃饭的时间都想着如何把搜索做好。真的像走火入魔一般。就算去餐馆吃饭,我对服务员也不放过,总是问:“听说过谷歌吗?”如果得到肯定的回答,我就会进一步追

问对我们的产品的感觉;如果得到否定的回答,我就会鼓励他们不妨去试试。

虽然我在过去的工作中曾经经历过无数次做产品的成功与喜悦、失败与挫折,但我对成功的渴望却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

这样艰苦努力一年之后,2006 年10 月的某一天,我在办公室外面的牌子上终于看到了我们的四个指标都已经胜出!2007 年4 月,我们评估了过去9 个月对中文搜索的改进成果,发现中文精确度的提升速度超过了公司内部其他任何的语言。另外,中文的网络索引数量在过去一年也增加了一倍(2008 年又增加了10倍);对于新网页敏感度也降低到几分钟(就是重要网站的新内容几分钟后就可能搜索到);作弊网站在网页出现的频率则下降到原来的140。

在搜索质量不断改善的同时,我们在2007 年6

月也终于获得了ICP牌照,谷歌把google 的服务器逐步搬入中国,然后把上google。 的用户指向google,断网的问题终于彻底得以解决。

可以说,在2006 年这一年,谷歌中国的工作远远没有外界想象得那样有趣,与之相反,改善搜索引擎是最平淡、最不能带给市场惊喜的,但长期来看,它是一切竞争的根本,是谷歌中国的立足之本。在这一段时间里,摆在工程师面前更多的是改进,而不是创新;是对细节的不断改进,而不是炫酷产品的推出;是以辛勤耕耘一步步赢得中国用户的心,而不是耀眼的广告和推广。我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这里,让用户发自内心地认可我们的中文搜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忍受和拒绝的诱惑有很多。在竞争对手依然不断推出各种眼花缭乱的产品的时候,我们必须沉下心来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可以说,这需要超强的韧性和定力才可以实现。

那段时间除了内部的压力,外部压力也纷至沓来。媒体和用户纷纷批评谷歌中国“水土不服”,不做创新,在产品方面“鲜有建树”,必将重蹈跨国公司注定要遭遇的滑铁卢魔咒。当然,更有调查公司在毫不留情地用数字说明,谷歌的市场份额在迅速滑落!

这真是一件让我感觉孤独又无奈的事情。有时候我会对朋友或亲人说,做一个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者常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很多时候都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跨国公司的高管在巨大的压力下,不仅要做好被误解、被质疑、被冤枉的准备,也要忍受在前进的过程中那些突破瓶颈之前的煎熬,同时还要做好员工的心理工作。这其中的心理承压能力绝非一日能够练就。

事实证明,我们是正确的。尽管在这种努力的初期,员工因搜索质量的提升并未迅速带来流量的提升而悲观失望,甚至在2006 年年底市场份额滑落时还有员工选择了离职。但是,我们最终战胜了自己,迎来了阴霾之后的晴朗天空。2007 年初,谷歌的“粉丝”终于认识到谷歌搜索的巨大进步,发出

“谷歌中文搜索变好了”的声音,这种肯定很快便蔓延到整个互联网。而谷歌搜索的市场份额在2007年、2008 年的逐渐回升,正体现了网民最大程度的认可。

这也激励我们后来成功推出谷歌地图、视频搜索、博客搜索、移动搜索、音乐搜索等等一系列更好的产品。有人说,谷歌中国走的是“慢热”路线,我觉得,谷歌中国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线。

直到今天,依然有不理解谷歌的人在质疑,谷歌为什么不能推出一款改变世界的“杀手级”产品,我想他们并不懂谷歌的真谛。自我管理

谷歌在成立仅仅8 年之后,市值就达到了2 200亿美元。谷歌公司在互联网大潮中不断取得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所有经历过这家公司的员工都知道,那就是一种鼓励创新、平等、放权的文化。这种文化表面上看似乎是无为而治,但实际上是要求管理者用“员工愿意被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员工”。这种文化如同一道招牌菜的秘制酱料一样,有了这个秘籍,谷歌就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内在动力。

曾经有一个员工告诉我:“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适合谷歌的工作方式。适合它的人会非常开心,不适合它的人会无所适从,因为没有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他一语道破了谷歌文化的核心,谷歌的员工必须学会有效的自我管理。

很多了解谷歌管理方式的人都会感到有些惊奇,因为世界上很少有这样一家提倡“自我管理”的公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