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世界因你不同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Microsoft”,而是“MicroSoft”。

1997年,盖茨到清华大学作过一次演讲,有人说,这是“比尔中国梦”的高潮。盖茨的话让在场的每一个学生都激动万分,“在未来的20 年,软件将改变世界,将比其他任何东西更能改变世界,这个变化将是极其巨大的,对我们所有人都将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一段经历。”也是这一次演讲,让盖茨感受到中国学生的优秀、上进、好奇心,因而批准了在中国做研究院的计划。

在国人心中,微软的形象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它是酷和炫的传奇,另一方面,它又以“垄断者”的身份占据报纸新闻的头条。

从1997 年10 月开始,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将浏览器软件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销售,l998 年11 月5 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认定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占据了垄断地位。当天,微软股票从95.56 美元跌至81.07 美元,一天之内,拥有微软l5%股权的盖茨身价缩水了54 亿美元。

在中国,微软也背上了傲慢的恶名。l998 年,中国计算机硬件销售额上升了至少三成,软件销售额却下降了三成,这时候,比起“盗版”来,大家更是责怪“微软霸权”。

这,就是微软中国研究院的起点。

我们首先面临的是选址的工作。当时,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上的微软办公室像个货栈,拥挤不堪,用吴士宏《逆风飞飚》里的话说,“办公区五颜六色的,到处堆得高高的。人们说话都是喊着,像是全世界都听得到。”所幸的是,大家就要搬到新的办公室——希格玛大厦去了。

研究院设在希格玛大厦的第六层,设计师当时还给我看了办公室的图纸,我搬进去的时候被吓到了,因为真正的办公室比图纸上大好多,旁边还设了专门的会议室。

确定了办公地点,研究院就要启动最关键的“追随人才”的旅程了。

从北大和清华开始,我们遍访中国的高校,作了无数场演讲,展示来自微软最酷的技术。

我们演示了聪明的语音识别技术,我会说出一连串的英文,我的电脑会自动识别出这串英文并显示在电脑上。我们演示了最新的三维技术,让观众看到我们可以为一个人建立一个三维模型,然后让这个模型或哭或笑。我们还演示了最新的计算机视觉,它能够在一个视频中找到人的脸和四肢。

最神奇的一个演示,是我可以在电脑面前像乐队指挥那样指挥电脑,电脑经过摄像头捕捉我的视频,用计算机视觉算法识别我的手势,然后跟着我的节拍,奏出美丽的乐章。这些“科幻片”似的演示,让学生们惊叹不已。

最后,我会告诉他们: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就可以参与这些新奇的研究项目。我当然希望这些演示让年轻人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充满幢憬,我更希望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科学、热爱创新、热爱这个世界上的各种奇迹。

很长一段时间,我像个陀螺一样忙碌着,但我的内心是安宁的、充实的。

后来,我在给中国学生作演讲时,多次提到选择一个工作的标准,那就是成长、兴趣和影响力。回国以后,我感到了一种兴奋、一种期待,推动我去克服重重阻碍,将不可能变为必然。

我也开始着手安排我们的新生活,妻子在美国进行繁重的搬家准备工作,我也在北京寻找合适的住处。微软承诺给派遣到国外的高层提供住房租金补助,并负担孩子的学费。

我租下了香江花园的一套别墅。这里的房子很精致,周围有大片的草地,社区里有很好的中餐馆和西餐馆,也有健身房,还有儿童游乐场所。这个别墅区,室内装潢很像新加坡,社区环境则很像美国,虽然我很想体验“北京生活”,但还是这种“仿美国社区”,更适合刚刚回国的妻子和女儿。张亚勤归来

1998 年8 月29 日,我们全家人从加州飞到北京,光是行李就有1 000斤,还有两个大集装箱更是上万斤——那是我们在美国的全部家当。把家安顿下来以后,我一边继续在中美两国寻找合适的人才,一边开始准备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成立仪式。

1998 年11 月5 日,北京国际俱乐部,微软中国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同时宣布了我们6 年8 000万美元的投资和在未来几年将研究院扩大到100人的决定。一个只有3 个人的小团队却引来了众多的关注。当天,国际俱乐部来了300 多位嘉宾,其中包括中科院所有计算机专业的院士,著名大学校长、院长、系主任、教授以及29 位政府官员和美国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比尔·盖茨专门录制了视频,表示对中国研究院的祝贺,首席技术官奈森也通过这种方式传递了祝福。在我的演讲里,我说,“作为软件T 程师,能够进入微软公司工作是幸运的。作为一个华人,能够来到中国也是幸运的。作为一个搞研究的人,能够创立一所研究院并带领大家一起迈向人类智慧的高峰,这更是一种幸运。因此,今天这个日子,应该对我来说,是三倍的幸运叠加于一身,因此我非常珍惜!”虽然我无法更贴切地表达内心的感受,但是想到父亲的遗愿,想到自己的理想,我还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感到了别样的温暖。

研究院成立后,有一天,一个猎头公司找到我,告诉我张亚勤愿意跟我聊聊,他也是中国人,在美国一个著名的科研机构当总监,现在有意回北京工作。“拿简历来看看吧。”我一贯要求先看对方的资历。没想到,张亚勤的简历一下子就把我给震住了。这个年轻人真的不简单呢,这么厉害的人,我以前居然不认识!

1978 年,年仅 l2 岁的亚勤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的首届少年班。20 岁就完成中科大的本科和硕士课程,留学美国,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学博士。23 岁,亚勤以该校史上唯一的满分论文,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1991年,张亚勤被派到美国桑纳福研究院做部门主管的时候,曾经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桑纳福

研究院的收购,收购完成后,桑纳福研究院和斯坦福研究院合并。之后,作为主管的他必须从纯科研环境里跳出,想办法将技术转化为产品,这样的经历,无疑让他体会到了“市场”的重要意义。

这样优秀的人才愿意加盟研究院,真是再令人高兴不过了。我当即在电话里跟他简单交流了一下,我们聊得很投机,听得出来,他是一个内向、踏实、严谨的科研人员,而他也表示即将飞来和我作个交流。

1998年9 月,一个年轻人出现在香江花园的大堂。他冲我微笑,满脸诚恳,像老朋友那样跟我打招呼,“嗨,开复。”

我们聊了很多对科技领域的想法,也聊了很多对中国的看法。我发现,我们的内心都为开创一个事业感到无比兴奋。拥有激情,已经是成功的一半了。仅仅聊了几句,他就告诉我,条件无所谓,他会加入的。亚勤的到来,让我内心充满了力量。

浓浓的秋意里,我陪亚勤游览了北京的一些景点,逛了逛街,买了一些北京的工艺品。我邀请他到我尚未布置好的新家做客,看到我的小孩已经就读国际小学,非常快乐地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先铃也在全力以赴地装饰新家,亚勤回国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后来,张亚勤被任命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

我坚信,张亚勤的到来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促使一批有实力的,同时也愿意回国的人加入微软研究院。一个优秀的人的言行,总会影响到其他人。这也就是人才的滚雪球效应,我相信,这个雪球会越滚越大。

事实证明,把张亚勤招到微软中国研究院是一个绝对划算的“广告行为”,因为张亚勤飞到任何一个国家去开计算机的学术会议,如果提到微软中国研究院,大家都可能会摇摇头说,“不知道!”但是,一提到张亚勤,大家肯定会露出吃惊的表情,“啊!张亚勤!”聪明人的雨力场

聪明人愿意和聪明人一起工作,我一向信奉这一点。因为,聪明的人就像一个重力场,智商本身就相当于重力,聪明人与聪明人在一起,会变得更聪明,随之吸引的聪明人就越多,重力场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虽然初期在美国招聘效果很不好,但是我没有放弃,我相信,随着亚勤的回归,会有更多的聪明人愿意回到中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