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高成本压力下的企业抉择:左手价值右手利润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理中,形势所迫。

从代工的角度看,比亚迪与富士康有许多相似之处,就是以低成本获取利润,这也是中国代工业的本质。所不同的是,富士康的利润增长已出现瓶颈,而比亚迪的利润仍在翻番增长。即使在共同下滑的手机代工领域,富士康的下滑幅度也远大于比亚迪。

郭台铭有一个著名的“全球成本竞争”概念,也就是“社会成本、国家成本、公司营销成本”的竞争。社会成本包括资金、原料、人才成本;国家成本指国家对于企业的支持力度和优惠政策;营销成本就是营销过程中的花费。所以,郭台铭1988年将鸿海拉到了中国内地,这里各项费用都低,政策又优惠。至今,郭台铭仍在沿着这条低成本的道路前进,比如沿海劳动力成本提升了,郭台铭就把工厂从东边移向了西边的重庆,继续享受低成本和优惠政策。

同质竞争 混乱的成本厮杀(5)

在王传福看来,从大处着手降低成本,比和员工一分一厘地计较更有效。在比亚迪,没有全自动化的流水线,车间里全部是自己开发的非标准自动化设备(半自动化)。把每一道工序分解成若干个工位,由廉价的熟练工人和他们手上价值只有几元钱的夹具完成。郭台铭却恰恰相反,他对自动化设备情有独钟,只要有钱就去买最先进的设备,甚至将机器人应用到生产线上。但是,在简陋的生产环境中,比亚迪生产出了比索尼、三洋便宜15%的手机电池,比富士康低20%成本的手机。“光是设备,我们的成本就比他们节省40%。”王传福对此颇感自豪,并将这种模式延续至汽车业。

机器越像人,人不能越像机器

企业实力演绎就是将硬的变成软的,将软的整合成价值,最终赢得利润。

——软实力“成”语

企业要生存,利润是必须的。但是,不管企业怎么降成本提产量,千万不能忽视员工的精神成本。利润死水是价值低位造成的,价值低位是因为缺乏创新,创新活力来自员工,如果员工精神压力持续上增,得不到缓和与及时释放,精神压抑就会变成工作的阻碍力,从而影响整体士气。精神成本不下降,企业成本就难有质的改观,长此以往,企业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和更多的成本。

法国经济学家、曾任法国保险公司总裁的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 Albert)总结莱茵河流域的西欧国家所奉行的市场经济模式,提出了莱茵模式(Rhineland Capitalism)。与英美模式相比,莱茵模式突出“人文价值”,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正。后来,盖尔·阿芙利教授根据这些观点,写成了《莱茵模式——如何开创和谐的常青基业》一书。阿芙利教授认为,在莱茵模式下,企业首席执行官的角色多是倾向于低调,更像是整个管理团队的发言人,很少存在英雄式的个人崇拜;企业比较抵触来自资本市场对短期赢利的压力,而是关注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社区、工会乃至整个社会和未来的利益。莱茵模式的核心就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重视员工的发展,着力优质高水平的员工雇用安全和较低的员工流失率,为大多数雇员提供持续的培训,重视员工的内部提拔,同雇员、工会、管理层分享权力。

在以资本、效率和市场为名的“自由经济”模式下,企业组织的唯利润导向掩盖了自发的激烈阶层分化和不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态危机。作为一种矫正,社会企业家的目标是要在资方、政府、劳方三方合作主义的模式下,让员工参与管理、分享收益甚至生产资料所有权。

有位管理学家曾说过,“当机器越来越像人的时候,人不能越来越像机器。管理是任务,管理是原则,但管理也是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除了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外,还须在营造组织氛围方面下一番工夫。因为他们已经看到,同一家公司,在相同的薪酬体系下,仅仅因管理层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员工之间的绩效便有惊人的差异。

霍桑实验说明,高明的管理者总是造就快乐的员工,快乐的员工总是造就企业的未来;要想创造更好的绩效,管理者都要努力成为营造宽松工作环境的专家,使员工“工作并快乐着”。

国内媒体曾开展过一项“你为‘什么’而工作”的调查,调查显示,有78%的员工认为在企业“被人尊重”最重要。这种工作价值观占了绝对主流位置。而众多人力资源专家则认为,如果一家聪明企业的终极目标是让所有员工获得工作乐趣,那么同样道理,只有员工获得了最大限度的乐趣,企业才能被称为聪明的企业。

快乐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重要的管理方法。要让员工干起来,得先让员工乐起来。快乐是人的一种深层次的心理快感与成就感。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快乐可以激发员工激情,促进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产生对工作的热爱,把组织的意志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可以说,没有快乐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工作质量,就没有满意的顾客。

在快乐情况下激发出来的积极性可以保证员工自愿接受工作,员工一旦有了自愿和主动,就能够在工作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论交给他们什么样的任务,都会想方设法完成好。快乐,是企业管理的理想境界,让员工快乐起来,让员工每天每时都以快乐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是管理者的天职。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庭,家庭温暖,员工们才有快乐,有快乐才有活力。反之,“家”里一股“冷空气”——用探头窥视员工的行动,强迫员工加班加点,把员工当牛马,当做只会干活的机器人。这样的企业,其员工不仅没有一点快乐可言,反而会感到是一种痛苦。试想这样的企业,员工还有什么积极性可言,企业又怎能有向心力、凝聚力和活力呢?

企业不仅仅是员工赚工资的地方,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这是企业软实力基于人力资源整合的核心所在。员工快乐指数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指标。企业要增强活力,必须为员工营造一个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下工作、学习和生活。为员工营造快乐的环境,不是说要为员工多发票子,而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建立以人为本的“友情管理、民主管理、和谐管理”的氛围,以人格的力量凝聚人心。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有了高尚的人格,就会在自己周围形成“强磁场”,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在员工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从而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价值洼地 现场捉襟见肘(1)

一条“微笑曲线”把中国企业价值地位的情况分析得淋漓尽致,其现状是硬实力不强,软实力不足,反映到成本问题上,就是以所谓低成本的“农耕式”劳力挥霍着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资源,刀耕火种的代价弄得现场满目疮痍。

粗放式经营让企业深陷泥潭

价值创新是企业软实力的最高形态,成本的价值不是利旧,而是创新。

——软实力“成”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