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寂寞喧嚣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驴词橹钡叫菹ⅰ!?br>

17、释延江:学经济,入商场,…

俗名赵明江,1973年生于贵州遵义虾子镇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9日晚

采访地点:河南登封少林国际大酒店

少室山,“思过崖”。

赵明江盘腿打坐,他微睁二目,看着山阴的寺院里香烟缭绕,从晨钟听到暮鼓,纷乱的思绪渐渐趋于平缓。他站起来,打了一趟拳,感觉到很舒服。寺院中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他隐约看到,在那间他做梦都想进去看看的房子——方丈室外面围了很多人,难道是方丈回来了?

明江发疯一样往寺院跑过去。

方丈室的大门依然紧闭着。

他悻悻地往外走,碰到了那个他认识的小沙弥,小沙弥说,师父可能一时半时回不来,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他回山上的步子慢得多了,这次他径直走上了五乳峰,来到了达摩洞。他虔敬地跪在那里,看着那个神态安详的域外高僧,他的心底泛起了重重波浪,以前的种种经历瞬间涌现出来——

明江像所有的同龄人一样上完了小学、初中、高中,而且很幸运地考上了大学,而且读的是很热门的专业:经济管理。毕业以后也因此进入了一家待遇很好的公司,年方24岁的延江从工作中找到了充分的满足感。家乡父老也为这个年轻有为的后生感到骄傲。但是,很快,这种满足感便被一种情绪代替了。在现实生活中,他越来越看到并感受到工作中有一些现象是很不被人理解的。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商业的尤其显得冷漠,有时候甚至出现了争斗,那种“商场如战场”的感觉让他反感。慢慢地,他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个战场了。那么,离开这个战场,什么才是自己的沙场呢?这么多年的努力,父母殷切的希望,我能够轻易放弃吗?

有些抉择的味道。赵明江真的试图去妥协了,可是,又经过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这个小伙子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延续当时的生活了。

真实的我不是这样的!我不能因为生活而妥协自己!

24岁的一个秋天,赵明江向公司的总经理提出了辞呈。总经理当然不愿意让这个精干有前途的年轻人离开,便把他的辞呈压下来,一拖再拖。可是,当他第5次试图说服赵明江的时候,这个小伙子已经在嵩山“思过”了。

这次去看方丈室,已经说不清是第几次了,每次都失望而归。他看着达摩祖师的像,说,佛祖,你是在考验我吗?

见不到方丈,一切都是白说,没办法,明江只好先住在嵩山五乳峰上。在那里,他认识了不少朋友,他们多半是冲着少林武学来这里的,家境非常贫寒,又上不起寺里为普及武术办的学校,就在山上找地方住了下来,认为只要心诚就可以在这里学功夫。明江便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并主动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也许是命运故意考验他,方丈那次外出时间比较长,又是冬天,实在不好过。他看到寺院门口每天都有人想进入寺里学习,但是寺里面又怎么能够全收呢?都收的话,恐怕十个少林寺也装不下。我到底是不是个幸运者呢?我该以一种什么方式去打动少林?是跪上个几天几夜让人家承认,还是……反复思考了好久,后来找到了一处可以俯瞰少林寺的悬崖,每天听着晨钟暮鼓,看着香烟缭绕,有了一些心得和体悟,便把这些东西记录了下来,用自己自认为不错的书法写了满满两本信签。他希望能够把以前生活中犯的错误有一些总结,也希望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把自己呆的那个地方起名为“思过崖”。

有一天,当他自认为思想放得最开的时候,就跑到达摩洞达摩祖师的坐像上去,确切地说是坐到他的怀抱中去。他希望用一种意念来抵御寒冷。一坐就是四天,只饮水不进食,不是没钱,而是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感受。那时候,一个人坐在那里,可以听到鸟鸣,也可以听到野兽的叫声,很害怕,可后来就不害怕了,突然之间觉得自己达到了一种境界。最后他把自己的感受整理好了,交给了在寺里修行的一个僧人,请他转交给师父。他横下一条心:如果师父看了以后想见我,说明我与佛有缘,如果他连见我一下都不肯,说明我的诚心感动不了佛,和佛确实没有什么缘分了,即便将来出家,至少也不会选择少林,我也就不再做任何努力了。

度日如年。

眼看所带的那点钱很快就花完了,可是师父还没有回来,那位师兄知道他居无定所,便给他介绍了一个朋友,一个很传奇的头发很长的人。他姓季,很豪爽。明江和那人很谈得来,后来就和他一起住,住在他自己搭的茅草屋中。明江说,那人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感觉,有一种让人陶醉的魅力。

那人的生活能力很强,不能坐吃山空,怎么办?“季大侠”便主动跑到山下一个建筑工地上找来了活儿干:帮人家修建马路,一方面是做好事,一方面还可以挣点生活费。就这样维持了两个月,刚好维持到师父回来。

有一天,他正在工地上干活儿,那师兄跑来说,永信大师回来了,想见你!

这一见就改变了他的生活,以至于在不久后他真的成了永信大师的弟子,成了释延江。并成为大师身边的侍者之一。延江非常兴奋,认为是自己不错的文化水平打动了师父。可是后来,当他和师父接触越深,越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和文化修养面对佛教理念的苍白。他终于明白师父之所以接受自己并非因为自己的学识,而是因为自己执着的精神。从此,他便蹋下心来学习师父的一点一滴,后来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便法门:练书法。谈到书法,延江法师说,我自小酷爱书法,现在可以潜心研究了。过去,写字画画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评价,于是,总想着尽量完美,这就自然而然地使自己受到了思想上的约束。可是,当你学了禅宗以后,你会觉得,自己笔下的字不是用笔而是用心写下来的,可以不受思想的限制。字写了就是写了,不存在给不给人看的问题。感觉很放松,很愉快。

2000年,少林寺要在太室山上修一座80吨的大钟,成立了“大钟筹委会”。师父让他来做这方便的具体工作,延江第一次得到“重用”,格外用心。他觉得自己能够在成为僧人之后真正为寺院、为宗教、为社会做一点事情,而且是发诸真心的,实在是件幸福的事。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大钟最后还是没有做成,但是,这段经历让延江对“人间佛教”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佛法把出家称为“出世”,出世可以使人智能,可以更好地观照周围的环境,悟出一些东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所谓“普渡众生”,把这种智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教化更多的人,让他们感觉到人间的真善美。

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脸上浮起神圣的表情,让人忘俗。

佛门庭院深深,四时寒暑易变。释延江在少林寺已经度过拆五个年头,他挂在屋中的大大的“禅”字透射出幽远的意味,仿佛一盏可以照见未来路的灯,在照射着这个把生活看得已经很清楚的青年僧人的路。

18、释永成:一生多灾多难;笑…

俗名程相生,1954年生于河南平顶山市新华区

采访时间:2002年2月13日上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老僧院释永成禅房

大年初二一大早,我们来到永成法师的禅房。

禅房中青烟袅袅,香气袭人,贡桌上摆满贡品,一个老僧静静地坐在床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