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寂寞喧嚣 > 第3部分(第1页)

第3部分(第1页)

四点钟就有人起来给他拜年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过年的事情?您能给具体讲讲吗?

永乾法师点点头,说开了:农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春节活动也就从此开始了。这天凌晨的早课佛事之前,要在释迦牟尼的佛龛前颈献六种干鲜瓜果,作为供品。早课佛事除一切照旧之外,还要加上“浴佛”一项礼仪。“浴佛”是象征性地用汤为佛冰浴。这项礼仪包含两种含意。一是纪念佛祖成道,为佛祖塑像清除一下俗尘;一是让佛祖干干净净过春节。早课佛事之后,就是同俗家一样吃“八宝饭”,也叫“腊八粥”。吃过腊八粥,当家和尚就开始安排办年货事宜,为了把需要之物准备齐全,便根据每个僧徒的能耐,进行一次通盘分工。

到了腊月二十三,晚课佛事一毕,全寺僧众齐集西寮房,举行“普茶”仪规。“普茶”就好像俗人召开茶话会或联欢会一样,大家一边吃着干鲜水果负责置办年货的僧人,一边当着大众向当家和尚“报账”,报告自己负责的年货项目置办情况。有才艺的僧人这一天也会给大伙儿献上点绝活儿,助助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一连三天进行大扫除。大扫除先从每座佛殿的佛塞内扫起,一直扫到寺院四周。从腊月二十七起,就开始准备佛前供果和春节膳食,以及写贴对联等。年三十早晨,从作佛事开始,基本上一天到晚全寺钟、磬法器齐鸣,各殿均有专人把一碗碗供品高举过头到佛前。大雄宝殿内上大供,其余殿堂都上小供。大供二十大碗,小供六个小碗。这都是象征性的让佛祖、菩萨、罗汉同全寺僧徒一道欢度新春佳节。上供之后,住持和尚率领全寺僧众,逐一在一尊尊佛像前烧香叩头,进行这种佛事活动名曰“普佛”。

除夕之夜,要吃“辞岁钱串”。也就是面条拌饺子,有点儿像馄饨。晚课之后,要行“辞岁礼”,也就是弟子要向师父和长辈、长者磕头,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同辈和同龄人之间要互相合十问好。

到了春节那天,寺院钟鼓齐鸣,还要鸣放鞭炮。大家互相拜年,可热闹呢!这天早晨还要吃“晨饺”,然后,在八点多钟大伙儿都集合在大雄宝殿,诵读佛经。还要先后到各殿佛像前进行佛事和念诵,这我们叫做“普供”。

永乾法师在讲述的时候,语调一直缓缓的,脸上泛着新年的喜气。“马上就过年了,你们在山上应该好好体验体验,能来这里过年是缘份呀。”

无意间看到了摆在永乾法师禅房桌子上的一幅小国画,画面非常美观。茂密的山林,清清的溪水,一个和尚在溪边打水。

永乾法师说,这幅画的题目是《深山藏古寺》。宋代画师考试,拟了这么个题,许多人画了高山、密林和寺院一角了事,惟有一人画了上述画面,拔得头筹。

听说您来少林很早,没自来水的时候您也担过水吧?

是啊!这一晃我来山上出家有24年了,早些年,寺院没有自来水,我就去离寺院5里地外的山溪间担水。实际上,我和少林寺的缘份还不止24年,应该更上溯十几个年头儿。我很小的时候就来帮寺院中干活了,种地、担水、磨豆腐、……啥活儿都干。一开始,行正大师总要每月给点钱,不多,大概十块钱吧,但是我一次都没要,因为他们的老钱来的不容易,还有那么的事情要做,我不需要钱。我觉得自己帮他们做事是应该的,他们都是大智慧的人,一生向善,我觉得能为他们做事,是一种缘分。后来,接触多了,自然而然地信仰了佛教,自然而然的留在了少林。”

他说话时的语气淡淡的,似乎这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便如云烟一般淡去,不着痕迹。但是谈到信仰,他突然变得无比肃穆。他说,信仰比生命本身还重要,没有了信仰,人就相当于没有了精神和灵魂,是很可怕的事情。佛教是一个伟大的宗教,它会让人心安,会触动你的灵魂。我们佛家和你们俗世是一样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求一个心安,即便你做的事情再小,只要你觉得和自己的能力相称,便是好的,老佛爷不会怪你的,也不会亏了你的。

他曾代表寺院出访过日本、新加坡、泰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皆讲经说法。这样的经历让永乾法师很是心安,他觉得,自己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僧人也能够为这个社会上更多的人做事,实在是让人欣慰的。

他的禅房中有一处非常独特——一幅中堂,上面画着很庄严的图案,中间是一些人名,每个名字下面都用箭头划出来新的分支,很像家谱。他饶有兴致地向我介绍说,这是我的家族脉系,但是不全面,这是以前请一个读书人帮着写的,字写得不好看,挂在那里看着不舒服。他说他好想再找人给中心写一下,好了却自己的心愿。

出家人为什么把家族脉系看得这么重?

出家人上报四重恩,不能忘本。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祖宗血脉,他们给了我肉身,才使我得以寻觅到今生之法身……

4、释圣智:他就回答三个问题,…

释圣智俗名及生年不肯相告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0日上午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寺客堂

圣智法师在寺院中的职务是知客,是寺院接待外来宾客方面的主要负责人。

见到他时已经接近中午了,他在客堂端坐,微闭二目,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威仪,让人油然生出肃穆的感觉来,我们凑上去,递给他名片,表明来意。

他端详着名片,半晌不语,后来淡淡地说,聊什么?出家人有什么好聊的,我们又不是什么明星,让你们这些记者追着。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所言置地有声,竟让我们颇有些尴尬。我们连忙解释说,我们也不是什么娱记,不喜欢追星,只是想让多了解少林僧人的生活,才不远千里赶来。

法师点点头。不语。

客堂香炉散发出浓浓的香气,和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僧人坐在一起,我们只好放弃来时的初衷,静静地坐着,看着客堂中人来人往。

大约一柱香的时间,他微微睁开眼睛,说,你们这么久还不走,我就回答3个问题吧。

我们见到的僧人以永字辈的、延字辈居多,要不就是更小的恒字辈的,圣字究竟是个什么渊源呢?

我这圣字辈是和方丈平辈的,我们属于佛家的堂兄弟。然后,他就给我们讲起了有关宗派的事情——禅宗佛门,自公元527年达摩祖师首创后,二传于慧可,三传于僧璨,四传于道信,五传于弘忍,六传于慧能祖师。六祖慧能的弟子有43人,著名于后世的有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等。神会虽得衣钵、法器,于唐开元12年(公元724年)正月十五日,在滑台发动了南顿北渐大论战,弘扬了南宗顿法(即顿悟之法)宗旨,但他的法脉到唐代末就中断了,只剩下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两门法嗣,后又分成为五宗七派。曹洞、临济两宗在其中。圣字辈属于临济宗的辈份,而永、延、恒都属于曹洞宗。您能告诉我您的过去吗?

过去的事情提它干什么呢?知道了我原来叫什么又有什么用呢?知道我以前结没结过婚又有什么用呢?一切当年是过去了,就让他沉睡吧。有些俗世中人爱问我一个问题,你这出家人够奇怪的,居然放弃红尘之美。我说,我是修行的人,修行的人也在滚滚红尘中,只是我们想的问题不同,做的事业有别。有一种说法,人出生以后,就是来接受各种苦难的,很多对佛教的理解是这样的,您觉得呢?

这是懦夫之言!他睁开了眼睛,说,好多人在信仰宗教的时候抱着一种心态,是“伏罪”心,认为自己前生做错或是今生做错了事情,希望得到佛祖或是其他神明的谅解,来减轻罪责,来使自己成为一个改过自新的人,这种人不是纯粹的信仰者。另一种是普渡众生的人,为解救或帮助别人而生存,“笑对人生”。遇到了困难的事,从不望而却步,而是笑着面对,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随缘。就像你到了峨眉山,是要尝尝三江水泡的竹叶青,要不,岂不是白去了?

你既然认为自己也在红尘中,为什么不能和我们这些红尘中人愉快地交谈?

他没有回答,恢复了起初的神态。似乎不愿意多看我们这两个俗人一眼。

旁边的小沙弥走过来,说,施主,请回吧,法师已经回答了您3个问题。现在马上要开饭了。

这是逐客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