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汉月山河 > 第148部分(第1页)

第148部分(第1页)

“哈哈!大丈夫生当顶天立地。向你这种反复无常的鼠辈,就算获得荣华富贵又有何用!要杀便杀何须多言”李奚毅然说道。

候景觉得李奚忠义并不想杀他,但候景觉得李奚能说服范桃棒很可能也会说服其他人,他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将李奚杀死,名将之后有勇有谋的李奚就这样白白丢了性命。

因为太子萧纲的优柔寡断,朝廷不但失去了纳降叛将削弱贼军的机会,还痛失一员大将,实在可悲可叹……。

不过朝廷这时也有好消息传来。邵陵王萧纶这个当初讨伐候景的主帅终于带兵杀回来了。

萧衍众儿子里萧纶算是最特别的,他不止各项能力平庸而且精神还不好。但这个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关键时候对朝廷和父亲还算忠心,只是他的能力和运气实在是太差……

萧纶之前讨伐候景,听说候景要进攻合肥就立即带兵截击,结果当然是扑了个空,气愤之下萧纶的精神又不太对劲了。在众人的苦劝解释之下,萧纶好不容易才明白过来候景已经到建康了。

萧纶也不敢耽搁带兵日夜兼程往建康赶,虽然之前耽误了不少时间,不过众将见主帅脑子清醒了而且对救援建康一时比较上心,大家也就放心了。

可是谁也想不到萧纶的运气真的太差。大军渡江的时候赶上狂风暴雨,没遇到敌人自己的兵马就损失了至少两成……

渡江之后萧纶大军径直进军钟山,夜里却又迷路,大军在计划驻扎的位置并没有安营,又多走了二十多里才安营扎寨,这下直接走到了候景的对面,不过当天夜里雾大,双方都没发现近在咫尺的敌军。

第二天雾气散去,双方才发现敌人近在眼前,萧纶等人怕被候景偷袭都紧张万分,候景见到突然出现的南军更是惊恐异常,僵持之下,候景下令掠夺来的妇女和珍宝全部运送到石头城,自己更是也做好了逃跑的准备……

王伟见候景慌张赶紧劝道:“主公莫慌,我看他们并不知道我们的虚实,不然早就开始进攻了,昨夜雾大,我料他们也是意外在此扎营的。”

候景听完王伟之言才稳定了心神,他下令分兵三路进攻萧纶,准备试探下对手的深浅。

萧纶虽然为人轻佻,还精神不好,但是他却有一个深明大义勇猛异常的儿子,此子名为萧确,当时南朝宗室大多都是酒囊饭袋,偶尔有几个也是傻书生,唯独萧确文武双全,从小还学习兵法,算是萧家子弟的一个另类。

萧确建议父亲,不管候景几路大军只要坚守阵地必能退敌,萧确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候景的三路兵马被他一一打败。

候景初战失利便把军队后撤,萧纶整顿兵马准备追击,双方于是拉开阵势,摆出决战的姿态,当时天色太晚,候景便和萧纶约定明日再战,萧纶答应后,双方便都徐徐退兵。

萧纶手下萧骏当时并不知道情况,他见候景撤退,还以为候景要逃跑,立即带着本部人马追击。

候景见了还以为南军出言无信,大怒下令全军回击萧骏,萧骏本来兵马就不多,立即被候景打得溃散而逃。

后面的萧纶主力正要撤退,士兵见前面萧骏兵败,都以为大军已经战败,本来的撤退立即就变成了逃亡,南军又来了一场仗不明不白的失利。萧纶在萧确的保护之下,好不容易逃了出去,等召集手下发现队伍不过千人而已……

这场意外的胜利让候景信心大增,他把俘虏带到建康城下,对城里大喊道:“萧纶战死了,你们现在还能指望谁。赶紧投降吧。”

俘虏中霍俊却大喊反驳道:“邵陵王只是遇到了小小的挫折,他已经率领全部军队返回京口,城中的人一定要坚守城池,援军很快就会到来。”

候景手下士兵立即责打霍俊,霍俊则毫不示弱的张口痛骂。

候景觉得霍俊忠义便把他放了,然而大汉奸伪皇帝萧正德却残忍的将霍俊杀害。

此时南朝各路援军还没聚集,队伍中却又出现了叛徒,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萧正表也偷偷和候景勾搭上了,梁武帝的处境可以说越来越危险了……

太子萧纲此时已经无计可施。只能老老实实在城中坚守,等待各路援军的救援,其实此时梁国各地勤王的军队也不是都闲着没事干。

先前北上的邵陵王萧纶等人在钟离得到侯景渡江的情报后,也是被弄得大惊失色,他们立即改变行军路线,飞马驰援建康;另外几路大军,湘东王萧绎、河东王萧誉、岳阳王萧詧、南平王萧恪、当阳公萧大心等也都从各自驻地积极派兵勤王。

各路梁军主帅爵位官职都差不太多,并没有从属关系。距离较远他们也无法统一协调,导致各路兵马行进速度差别很大。这也给了侯景逐个击破敌军的机会。萧纶先众人一步赶到,侯景率军迎击。萧纶听从部将赵伯超(当初那个想逃跑却没成功的将军!),避开侯景的主力抢占了蒋山的有利地形,让侯景扑了个空,回身再打蒋山,等进攻不利。就用诈败诱敌的计策,命令部队后撤。

萧纶的部将萧骏不安分,领兵急追。侯景反身还击,打了萧骏一个措手不及,萧骏大败。侯景乘胜猛攻。梁军诈败一下子变成了全面溃败……,萧纶收拾兵马,只带了**百名残卒,落荒而逃……

萧纶败走,鄱阳王萧范的世子萧嗣与湘东王萧绎的世子萧方等、衡州刺史韦粲、江州刺史当阳公萧大心、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宣猛将军李孝钦、南陵太守陈文彻等军先后来到建康周围,总兵力约有二十万的正规军,已经比侯景的杂牌军多出了整整一倍有余。

韦粲是韦叡长子韦放之子,颇有名望,在他的建议下,众人推举他的表弟柳仲礼为大都督,统领各路援军。如果梁军能够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合围建康,二十万打侯景的十万乌合,那么侯景的处境就很危险了。

可是老天爷却又一次帮助了瘸腿狼王侯景,梁军进逼朱雀桁,突然天降大雾,韦粲的队伍在大雾中走迷了路。侯景部队正好发现了对方,于是侯景立即率精锐进攻,韦粲与儿子、兄弟力战不敌,英勇全部战死。

表哥韦粲出了事,正在吃饭的表弟柳仲礼立即放下碗筷,马上披盔戴甲,领兵前往营救。两军相交,柳仲礼带着梁军主力立即大破侯景军,斩首数百。本来眼看可以将置侯景于死地,侯景手下大将支伯仁却突然杀到,从身后砍中柳仲礼的肩膀,一刀便将柳仲礼扫落马下,众将拼死才救出了柳仲礼。

此战后,柳仲礼仿佛患上严重的“恐景症”,再也不敢出战侯景了。

勤王的二十万梁军主帅根本不思进取,转而却内斗起来。萧纶的队伍被打散后,也带着残部跟柳仲礼混。柳仲礼对待众将傲慢无礼,萧纶本来就是个浑人,屈居柳仲礼之下十分不服,有事没事总找柳仲礼的不愉快。同为宗室的临城公萧大连和永安侯萧确也不团结,彼此猜忌,明争暗斗,梁国的局面可想而知。

当然梁军也有行动“一致”的时候,不过却不是对付侯景,而是对付建康附近的老百姓。侯景抢了百姓的粮食,造成江东******,侥幸活下来的人,听说官兵来了,扶老携幼前去迎候,结果又被梁军抢成了赤贫。

城外的援军屡屡失利,城里的日子当然更不好过。大将羊侃因积劳成疾竟撒手人寰。当时不过五十四岁而已,此时台城的一根擎天支柱算是就此倒下了。一个月后,梁武帝的“知心人”朱异也跟着驾鹤仙去,整座台城弥漫着一片恐怖的气氛。

此时梁武帝困在台城之内,真是生不如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