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 > 第2部分(第4页)

第2部分(第4页)

88贤妻是位农家女……………………………………(227)

89劫后喜重逢……………………………………………228)

90豆豆溪不舍昼夜………………………………………(236)

第十章人世几回伤往事

91在沦陷区度过童年……………………………………(241)

92内战烽火中的选择……………………………………(243)

93国立政治大学与顾校长………………………………(250)

94迎接解放与时代主流…………………………………(255)

95八千里路从军行………………………………………(259)

96血与火的考验…………………………………………(262)

97共和国的黄金岁月……………………………………(264)

98政治运动无休止………………………………………(266)

991955年的肃反风暴……………………………………(269)

100春风又绿江南岸……………………………………(274)

王地山年表……………………………………………………(283)

附录一古诗为王地山而作……………………………冯正肃(297)

附录二重逢王地山……………………………………刘邦立(298)

附录三地山老师印象…………………………………刘传萍(300)

后记……………………………………………………………(302)

作者题外话: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03)目录(网络发表,页码与实际不符,敬请原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04)引子

引 子

金秋是开学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2006年秋,欣逢四川大学110周年校庆,正值1956级同学入学50周年。当年的翩翩少年如今双鬓染霜,写满沧桑的面颊刻着岁月的流痕,大家从四面八方回校参加校庆盛典,在新校区和老校区漫步谈心,在巴金的雕塑前留影,抚今思昔,心潮澎湃,几多悸动,几多感慨,悲喜交织的热泪不禁夺眶而出!

我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忆起半个世纪前的那个金秋。在共和国的历史上.l956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一年,是充满希望和美好憧憬的一年,中国当代社会面临转折的十字路口。*中央召开知识分子工作会议,知识分子被重新定位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党中央发出向科学文化进军的号召,制订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苏共二十大的改革春风席卷着社会主义诸国。是年5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探索更新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路,9月召开的*八大宣布阶级斗争已基本结束,今后的课题主要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事业,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人们莫不奔走相告,以为清平世界即将来临。

在这一背景下,1956年全国高校扩大招生,所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入学仍不足以完成计划,还动员一部分适龄干部和社会青年应考。在四川大学中文系56级新生中,有一大半是在职干部和转业军人,年龄最大的达35岁。所有同学都自视为天之骄子,渴望将来成为知识精英和一流人才,思想也十分活跃。一张张聪明颖悟、蓬勃上进的面颊洋溢看目信和希望。

当时,几乎无人想到好景不长。l957年,历史发生巨大逆转,中文系师生在“反右”风暴中受到重大的冲击,也就成了“右”祸的重灾区。如今,有的人长眠地下,死不瞑目;有的人沉入底层,不知所终;也有人终于熬过二十年漫漫长夜,回到主流社会,圆了花季的梦。

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成了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受难者和幸存者。在这花好月圆的金秋季节,该有多少话语需要倾诉啊!“这些年你究竟是怎样走过来的?”要回答这一问题,恐怕每个入都要写一本厚厚的书,下面就是我经历的故事。

作者题外话: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04)引子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走出豆豆溪(王地山 著)(连载05)第一章 逃亡者

第一章  逃亡者

1被愚弄的困惑

语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57年正是个风云诡谲、祸福难测的年份:春季还是晴空一碧,芳草如茵,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明媚景象,知识界的精英纷纷崭露头角,慷慨陈词,为中国*化踊跃建言献策,极…日;…t之盛;到夏天则风云突变,山洪海啸席卷而来。一夜之间,白天鹅变成丑小鸭,亲密的挚友成了可怕的恶魔;语重心长的诤言被说成铅弹与毒箭,神圣的人大与政协殿堂成了反击右派的战场,深孚众望的精英们被迫认罪投降,纷纷落入预设的陷阱之中。从此,百家争鸣一变而为万马齐喑,充满生机的中国成了鸦雀无声的中国。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人始料不及的。

那年我24岁,正处于人生花季,是四川大学一年级学生,却已有6年报人的经历,曾走遍巴山蜀水,写得一手不算蹩脚的文章。在迎新晚会上,中文系三年级的才子谭兴国致欢迎词,我作为一年级新生的代表致答辞,一篇即席演讲引起了轰动。不久,校团委任命我为广播室副室长,主持每天面向大学生的有线广播节目,我还被选为墙报《锦江》副主编。由于成绩全优,成为三好生和优秀团员,参加了川大团代会,不啻是天之骄子。当党中央提出全党整风,毛泽东以温和慈祥、雍容大度的笑容号召大鸣大放时,我心情振奋,对祖国的未来满怀信心,十分关注鸣放形势;同时,出于自己多年的政治经验,对鸣放采取比较冷静和克制的态度,既未参加任何一个自发组织起来的社团,也未写过一张大字报,更未在任何座谈会上发言,广播室还受到一些人的批评:“校刊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