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几千万中国农民的悲惨遭遇:富农的儿女们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十五根檩条,每根檩条按二十二块钱计算,就是三百三十块钱,一个门两个窗户,二百块钱将就着能买下来,找人打三间房的土坯,饭钱至少要花上四十,加上盖房的吃喝以及小打小摞的开销,没有一千二百块钱,房子根本盖不起来。一千二百块钱,对于一个土里刨食吃的庄稼人来说,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大队不许社员搞家庭副业,只允许养一头猪,或者几只羊,把零钱凑成整钱,供一年中日常的挑费。不算以后给儿子们定亲娶亲的花销,要靠在队里挣工分,一年恐怕也难以攒下一百块钱。那么,要想盖上三间房,最起码需要十二年时间……谁会找一个十二年之内都盖不起一处房子的人家呢?

郑万僧恨自己生了三个小子,要是只有一个,寻媳妇也不至于这样困难,从心里更恨眼前的社会,假如不是走集体化的道路,一百多口子人伙在一起吃大锅饭,像过去一样走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路,他会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至于混得这样狼狈,找媳妇会拣着样儿的挑。单干时不如他的人,如今倒比他活得舒服滋润,为这些事经常气得鼓鼓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富农的儿女们 第二十一章(2)

牲口的脚步慢下来,枣红马耍起了奸头。郑万僧给了拉犁的枣红马一鞭子,情不自禁地哼起乡间小调来:

“老天爷,你年纪大,

耳又聋来眼又花。

老天爷,你年纪大,

看不见人来听不见话。

杀人放火的享受荣华,

吃素念经的活活饿杀。

老天爷,你不会做天,

你快着塌了吧!

老天爷,你不会做天,

你快着塌了吧!

你快着塌了吧!”

太阳接近了地平线,又一天的劳动结束了。郑万僧把犁杖放在拖床上,跟另外的两个把式一起,赶着牲口走向村庄。

中秋佳节,对于城里人来说,仅次于过春节,在这一天除了改善生活,晚上还要赏月。可对于农村人就大不一样了,白天该干什么还干什么,除了接来未过门媳妇的人家,晚上做一顿好吃的,一般人家跟平常吃的没什么区别,所不同的是晚上吃月饼。郑万僧花了半斤粮票六毛八分钱,才买了一斤月饼,一斤月饼只有四块,全家五口人,合不上每人一块。经常是他老两口子吃一块,三个小子每人吃一块,每年都是这样分月饼,只是象征性地过了节。

三个儿子在另一间屋里躺下睡了,郑万僧劳累了一天,心里不痛快,早早地躺下了。永良母亲坐在旁边,正给永田补裤子,用羡慕的语气说:“玉龙今天回来了,带回一兜子好东西,说是单位上发的。”

郑万僧有些生气地说:“真是人死兔子活的年头,好事都让他家占了。阎铁山是孙猴的鸡巴——能耐梗。咱一个村,属他沾这个社会的光大。”

永良母亲说:“这个年头,人比人就得死,货比货就得扔,咱这平民百姓,跟人没法比。阎铁山要不当支书,凭玉龙的长相和人品,寻媳妇还要靠后站。不是咱自己看着永良好,让外人去评说,哪一方面不比玉龙强?”

郑万僧叹了口气说:“强也没用,寻媳妇,找工作,咱跟人赌不上那口气。永良这么大了,一个说媳妇的也没有,看来还得靠咱们去张罗。”永良母亲想了想说:“我最近打听了,喜财大嫂的娘家侄女还没定亲,让她介绍给咱永良行不?”郑万僧问:“那闺女怎么样?”永良母亲说:“我见过的,长相不错,脾气属性看着也好。”郑万僧说:“你抓紧找找喜财大嫂,咱有枣没枣打它一竿子。”永良母亲说:“行,明天我就去,让她给咱问问。”

第二天上午,永良母亲就找了想娣母亲,想娣母亲答应回娘家一趟。

永良母亲回到家特别高兴,赶紧告诉郑万僧:“喜财大嫂同意把她侄女介绍给永良,今天她就回娘家去了。”郑万僧问:“你跟永良商量了吗?”永良母亲说:“八字还没一撇,我也就没跟他提。人家女方要是同意,再说也不迟,更给他一个惊喜。”郑万僧说:“这事你该先跟永良打个招呼。”永良母亲说:“打什么招呼?到时候让他相媳妇,难道还能不乐意?”

想娣母亲当天从娘家回来,就跑到郑万僧家,对永良母亲说:“我哥一家子没意见,同意明天让他们见个面。”

永良母亲一听女方同意见面,满心欢喜,大兜大揽地说:“行,明天就让他们见面。”

永良收工回到家,母亲满心欢喜地对他说:“喜财大娘给你介绍她娘家侄女,不嫌咱穷,答应明天跟你见个面。”永良听了一愣,然后埋怨母亲:“怎么也不提前跟我商量?”母亲抱怨道:“跟你岁数差不多的,好多都定了亲,你找不上对象,快把妈急死了,不抓紧给你找一个,连你兄弟找媳妇都要耽误了。”永良赌气子说:“我不找媳妇了,他们该找让他们找。”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富农的儿女们 第二十一章(3)

母亲有些生气地说:“你是越大越不懂事,男大就要当婚,妈为给你找媳妇,托人舍脸,好不容易有了眉目,你倒好意思说不找了?你想想对得起谁?”

永良没有言语,挑起两只空水桶,朝外面走去。

收工后的傍黑,是农村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姑娘们端着盆去河边洗衣服,小伙子们挑着水桶去井里挑水,老爷儿们到机磨送粮食或者是往回背面,家庭妇女们开始抱柴禾做饭……那是属于社员们自己支配的时间。

永良没去井里挑水,而是去河里挑灌猪圈的水。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不是不想找对象,而是早已有了意中人,那就是周淑兰。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特别是在县城上学的最后几年,一起风里来雨里走,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可以说,永良早已深深地爱上淑兰,淑兰对他也有意,只是两人没把那层窗户纸捅破罢了。自从回到农村,单独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偶尔见了面只是互相望两眼,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感情也就没往深层次里发展。农村毕竟跟城里不同,年轻男女单独在一起,马上就会有人说闲话。特别是淑兰家由中农弄成富农后,倒霉事一个接着一个,更不能让人说淑兰的是是非非了。如今,母亲已托人给他介绍对象,看来把事该跟淑兰挑明了。收工回家时正碰上淑兰去河边洗衣服,永良就挑着水桶走向河边。

淑兰洗完衣服,端着盆正准备往回走,看见永良来了,就停下脚步。永良也站下来,望着淑兰说:“晚上能不能出来一下?我有要事跟你商量。”淑兰不由自主地点点头。永良说:“吃完饭我在这里等你。”淑兰又点了一下头,就默默地朝家走。

淑兰往家走时想,永良以前从没有约过她,晚上约她一定是有重要的事,万万不能拒绝,拒绝了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更何况淑兰是多么地想跟永良单独呆在一起呀!特别是近半年多来,家中一个不幸接着一个不幸,让她的心情糟透了,总想找机会跟永良说说知心话,心情可能会好一些。因为在县城上学的时候,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就毫无保留地跟永良说,说过之后立刻会高兴起来,几乎比有病吃药还来得快。父母的思想十分传统,她又不是放得开的人,因此,半年多来,他们还没有单独呆在一起的机会。

晚饭之后,拾掇完桌子,刷洗了锅碗,淑兰就对父母说:“我到淑凤家去一趟,向她借几条花线。”母亲说:“去吧!时间别太长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