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猎天下Ⅰ之枋头明月 > 第17部分(第2页)

第17部分(第2页)

陈庆之笑着望向杨忠:“有些事情你能放得下吗?”

杨忠想起父亲的血仇,升起对索虏的愤恨,切齿说道:“绝不。”

“你能放下那个好看的魏国郡主吗?”陈庆之看出他神情不好,想起军中流传的杨忠掉裤子的笑话,岔开这件事。杨忠眼前立即出现明月笑如桃花的面孔,一股柔情涌上心田。

“你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应该做一翻大事,不能如此消极避世。”陈庆之拍拍杨忠肩膀:“皇上看了通明先生的诗和画,领会他用意,不再强迫他出来做官。但是每逢国家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往咨询,朝中大臣都将通明先生称为山中宰相。王公贵戚纷纷入茅山拜见,通明先生索性在山中建了一幢三层楼阁,自己住在最高层,弟子住中间,宾客住在底层,三方各得其所。”

陈庆之来到这世外仙境般的茅山,心胸豁然开朗,抱着顺其自然,随心所欲的心态,也不催促求见陶弘景。直到傍晚,仙风道骨,眉须皆白的陶弘景才从楼上下来,他与陈庆之素来投缘,寒暄后并肩走出楼阁,缓步走向茅山深处。

杨忠猜到两人必谈大事,停住脚步,又想贴身保护陈庆之,又抬脚想跟随。陶弘景悠然转身,银须随风飘摆:“子云,这是何人?”

“游骑校尉,杨忠。”

“杨忠?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战场上必然以一当百。既然有缘,何不同行?”。 最好的txt下载网

30,山中宰相(2)

陈庆之笑着答应,杨忠紧走几步,落后陶弘景和陈庆之半步,陪伴在他们侧后。陈庆之此行想请陶弘景帮助说服萧衍出兵北伐,又担心走漏消息,反而让萧衍误解。一时竟然想不起如何开口,便陪着陶弘景游览山色,聊些不相干的话题。天色渐黑,陶弘景猜到陈庆之必有心事,侧面试探:“子云,你看我这茅山怎样?”

“人间仙境。”

“为何不退出沙场,来此隐居。”陶弘景继续探测陈庆之态度。

“先生跳脱世俗,我却有许多放不下的事情。”陈庆之叹气一声。

陶弘景故意给陈庆之一顶高帽:“韦睿去世之后,你就是国家顶梁柱,如果没有你驻守边境,这里早是一片浩劫了。”

韦睿外号韦虎,曾经在钟离大战中击败北魏中山王元英和镇东将军萧宝寅率领的八十万大军。陈庆之隐隐听出陶弘景的讽刺味道:“多谢先生点醒,没有我陈庆之,自然会有其他人抵御胡人入侵。”

“既然如此,何不盘桓几日?干脆就此常住下去。” 陶弘景想逼出陈庆之此行意图,故意这样说。

萧衍劝陈庆之出家当和尚,陶弘景留他当道士,陈庆之苦笑:“等我心愿一了,就来这里陪先生。”

“什么心愿?”陶弘景终于找到追问机会。

既然陶弘景挑出这个话题,陈庆之当即回答:“北伐中原。”

“准备好了吗?”两个人终于自然而然谈起时局。

“我攻下涡阳后练兵一年,全部准备就绪。”陈庆之暂时不想说与萧衍的分歧。

“魏国大乱,是千载难逢的北伐良机。”陶弘景号称山中宰相,对时局非常了解:“为何还不出兵?”

既是陶弘景主动问起,陈庆之卸下包袱,说出心里话:“陛下不恩准,反而送我一本《大涅槃经》,让我修习佛法。”

“哼,又是佛法。”陶弘景突然停住脚步。

陈庆之听出陶弘景对佛教大为不满:“佛教怎么了?”

陶弘景的不满表露无疑:“皇帝也逼迫我归依佛家。”

陈庆之还不知道此事:“您是道家领袖,谁不知道呢?”

陶弘景与陈庆之私交密切,说话没有顾忌:“佛教本是胡人宗教,在东汉末年渐渐东行,传入中原,五胡乱华后更加兴旺。和尚尼姑身披胡服,满口阿弥陀佛、般若波罗密这样的胡言胡语,国家未亡于胡人刀兵,道教和儒教却要先亡于佛教了。”

陈庆之不信佛教,也不知道事态这么严重,怔然不知如何应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