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残血江湖 > 第64部分(第1页)

第64部分(第1页)

武夷婆婆望见她这付老态龙钟的样儿,童心亦发,插道:“这么吧,在人前我老婆子称你妹妹,兰儿你暂时受点儿委屈,就叫她一声婆婆。”

风兰嘟起了红唇,欲语还休,却扭头问龙渊:“你呢?”

龙渊莞尔一笑,发出苍老的声音,道:“大爷,大叔悉随尊意。”

风兰嗔声作色,回头就跑,怨恨道:“那我不吃了大亏了吗?哼!”“哼”声未完足一跺,向前疾掠而去。

武夷婆婆等二人,闻言相对一笑,却都不曾接口,相率跟踪风兰,往文殊院奔去。

文殊院在立雪台之左侧,背倚玉屏峰,建筑坚固雄奇,下临铁砂庵,约有一十五里。

四人来至院前,只见院门大开,古松伏仆墙外,枝叶虽繁,却均高不及二尺。

风兰与武夷婆婆,曾在此宿过一晚,当先入门,即见大殿中迎出个年约三旬的知客僧,面带异容的合什为礼,道:“女施主光临鄙院,欲……”

一语未竟,蓦又见门外转进来,一位老婆婆,一个酸腐,不由得神色一愕,旋又合什,念起佛来。

风兰注意到这僧人面色一连改变的异态,却未放在心上,脆声相应,道:“大师父,我们爬山爬得饿啦,你们的素斋能分给我们一点吗?”

那知客僧,道:“有,有,施主们不必客气,请随贫僧来就是。”

说着,转身循一小径,直往偏院走去。

龙渊超前一步,与那知客僧并肩而行,请问了他的法号,道:“原来是济众师父,失敬,失敬……”

说吧,微微一顿,又道:“适才学生到贵寺之前,曾在立雪台边,看见了一场吓人的打斗,当时便见两位大师父,受伤倒地,但不知可是贵院之人?”

那济众和尚,乃是这文殊院中的第三代子。

文殊院创于主持普门大师,大师以下,有四大弟子,法名中皆有“渡”字,即是渡世,渡人,渡天,渡地等四人。

“渡”字辈以下,是为“众”字辈。

这“济众”和尚,乃是“渡世”的首徒,若论武功机智,与渡天渡地,已然相差无几,而论起地位来,在此文殊院第二辈中,亦算得上是个人物。

故此,他虽则名为“知客”实则平常日子里,一切的接待事宜,都是他几个师弟,分别处理,根本用不着他亲自接迎处理。

今日只因适才,黄山老农左更生,狼狈的搬回来二个垂垂将危的伤者,并声言强敌就在左近,才觉得事态严重,而亲自出来,防备着万一。

刚才风兰入寺,他曾见她身背宝剑,手携花篮,颇似十几天前,师弟所提起的一名女客,便不由暗暗动了疑心,及至龙渊等相继出现,一个个老态龙钟,似乎是形将就木之人。

表面上除却武夷婆婆,那一双神光外露的眸子之外,并无会武象征,但细想起来,凭着壁立的木梯,不用“海马”,攀登到本院中来,面目不改颜色,若非是会武的练家,何克致此。

故此这济众和尚,心中疑云大起,正盘算着,如何试一试众人根底之时,却不料龙渊竟自动提起这个问题。

虽则这济众和尚,未听见左更生详述强敌生得是何模样,但就因为此,他不由疑惑“强敌”就是他们这一伙子。

故此他微微“哼”了一声,并未多言否认或是承认,竟自又合什高声宣念佛号。

龙渊不管他想些什么,又道:“学生粗通医理,因见两位大师,受伤倒地,晕迷不醒,似乎伤得额重,本想当时出来,予以救治,那料到其中一位,像是一阵风般,将三位伤者,掠去无踪。学生与同伴,一路寻来贵寺,借此求食之便,不揣冒昧,意欲稍效微劳,未知大师意……”

他这番说辞,自以为十分有理,面面皆到,那知听在济众和尚的耳朵里,却更加引起了他的疑心。

须知这济众和尚,阅历极丰,经验极老,早已确定这一行四人,皆是身具武功之辈。

但偏偏龙渊表示不悉武学,已是自遗漏洞。再加龙渊使用“一路寻来”数句,则更使令济众和尚犯疑。

江湖上有句俗话,凡是在江湖上行走的朋友,都奉为金科玉律,这俗话便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济众和尚,虽则身在方外,心神却未曾跳出三界五行,尤其目下,两位师叔,刚刚被人所伤,生死难卜之时,他听了龙渊这篇毛遂自荐的说辞,不由更加确定,他是藉为人医伤之名,来暗下毒手之实。

因此,他心头不由大愤,暗“哼”一声,浓眉一皱,已然计上心头,便道:“施主你问的那两位大师,正是贫僧的师叔,他两位虽然练了几年健身强魄的本领,却从未与人为敌,今儿出去一转,想不到竟被恶徒所欺,打成了重伤,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说着,合什垂目,竟喃喃念起经来。

云慧与风兰,一个是性存偏激,一个是娇纵成性,本来就都是不服人的。

何况明明站着有理的一面,此刻一听这和尚装模作样,指桑骂槐,不由都心存不忿,哼出声来。

济众和尚明明听见,却故意不加理会,又接着道:“两位师叔的伤势,贫道虽因职责所在,无法细瞧,但看样子却已是凶多吉少。鄙寺之中,上上下下,无一精通医术,故而以贫僧推断,再过一个时辰,即便是大罗金仙,也难以施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