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揭竿而起 > 第30部分(第1页)

第30部分(第1页)

满朝文武百官,大多数人都指鹿为马,二世胡亥十分气愤,可是面对赵高那鹰一样咄咄逼人的眼睛,只好忍气吞声。此时此刻,朝中有位大臣,面对赵高的把戏,特别是看到二世胡亥被阉贼欺负的情景,义愤填膺,义无返顾地站出来,替二世胡亥说话:“陛下,丞相牵的明明是马鹿,却和群臣指鹿为马,做为臣子,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这是对皇上的不忠,并在朝堂上谎言戏君,这是对皇上的大不敬,由此看来,丞相带来的岂是鹿马之论,而是别有用心。”

“现在分辨是马是鹿,真理只有一个。由此可以分辨出谁是忠臣?谁是佞臣?虽然陛下指马为鹿,可我们做臣子的,不能阿谄奉上,无论什么情况下,说真话是忠,说假话为佞,此不忠之臣,按大秦律,当斩首示众。”

“丞相,朝堂之上,皇上天威,你也敢僭越,这难道是忠臣所为吗?”这位大臣没想到赵高如此霸道,通着皇上的面,竟敢斩杀大臣,真是没把皇上放在眼里。他既然站出来得罪赵高,早就置生死于度外。

“你还狡辩。满朝文武异口同声说真话,只有你巧言令色,蒙蔽皇上,离间君臣,罪在当诛,你有什么话可说?”

“丞相,朕现在还认为是鹿不是马,难道大臣和朕有同样的看法,就是阿谄奉上吗?照此说来,只有站到丞相一边,才是忠臣直言?未必。是忠是奸,怎能以一言而辨之,不要吹毛求疵。”

“陛下英明。微臣好心办错了事,冒犯天威,望陛下恕罪。”赵高也觉得过分,通着文武百官的面,无论如何也得给二世胡亥一个台阶下。

“不管是鹿是马,丞相献于朕,忠心可嘉,何罪之有?行啦,散朝吧。”

“皇上有旨,有事快奏,无事卷帘散朝。”

二世胡亥从相马这件事看出,赵高不像以前那样惟命是从,而是把持朝政,专横跋扈,甚至有欺君罔上的举动,二世胡亥明知自己只是个傀儡而已,虽有后悔,但无能为力,现在满朝文武百官大都是赵高的人。尤其军权已牢牢掌握在赵高手中,一切都得听之任之了,二世胡亥也不管日后如何,只是想活一天快乐一天。

赵高下了早朝,不管圣命,立刻把朝堂上指鹿为鹿者,全部抓来下狱治罪。一时间朝堂之上,赵高主宰了一切,二世胡亥,彻底成了孤家寡人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章〓武臣称王

武臣兵至赵故都邯郸。闻知吴广围攻荥阳而不得,西进攻秦的周文大军,已攻破函谷关,抵达戏水,进攻咸阳,犹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目前,他以三千人马,攻下赵几十座城池,战功显赫,威名远播,一种膨胀的私欲,时而露于言表,随军校尉张耳、陈余看出点端倪,趁机鼓动武臣自立为王。这一天,武臣又攻下一城,在庆功会上被部将捧的晕晕忽忽,回到府里,张耳、陈余趁机进见。

“将军,张楚王起兵于大泽,打到陈县不过六县一郡,就自立为王。现将军拥有赵故国大部分土地,并且占领了都城邯郸,论地盘不比张楚王小,讲威望不比张楚王低,何不上行下效,自立为赵王。或者效法葛婴,立赵国故王的后代为王,将军摄政,等待天机,以定天下。”

“葛婴尸骨未寒,你们就来蛊惑我,难到也让我背上叛逆的黑锅,遭到杀身之祸吗?”

“将军,正应为葛婴的悲惨下场,才让我们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命运。张楚王对在外攻城略地的将领,始终怀有戒心,将军也不例外,内受邵护军的辖制,朝中有小人的谗言,时刻都有葛婴的悲惨下场,即使将军无大过,倘若因谗言失去兵权,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雄心壮志,也只能落个望洋兴叹。难道将军愿意失去扬名显赫、光宗耀祖的机会吗?”

“葛婴私立楚王,罪在当诛,我奉命攻取赵国故地,无半点越轨的事,大王怎么会加害我呢?”

“葛婴之罪,只有一点,那就是先斩后奏。当葛婴获悉大王立国,忍痛割爱,忠心报国,可是大王都不容啊!为了立国封王的威严,为了震慑外将,竟然背弃忠义,杀鸡给猴看。将军功高盖世,威名远扬,张楚王的胸襟再大,也难容下你这样的将军。”

“如果大王如此心胸,怎么能招贤纳士,成就霸业呢?”

“大王看似豪气冲天,心胸广阔,其实仅为侠士之气量,看似目光远大,志向高远,其实欠缺高瞻远瞩的韬略,我的评价是:神勇有余,则谋略不足,果断有余,则明断不足,虽有雄霸一方的英雄气概,却不能王霸于天下。现在,张楚王的地盘不足十县,而将军却征服了黄河以北赵故国三十几座城池,不立为王,怎能镇守?怎能威服百姓?如果将军听命于大王,赵国的百姓因看不到复国的希望而离心离德,必至将军于难堪的境地,如果将军听命于大王,难免不被召见,葛婴之祸随时都可能降临将军头上。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先发制人。”

“陈都尉,你有何高见?”

“将军,据说全国各地都燃起了反秦的烽火。项燕起兵于会稽,刘邦起兵于沛县,田横起兵于齐鲁,连刑徒英布都拉起了大旗。天下大乱,正是群雄逐鹿,成就霸业的大好时机,将军的能力,远在这些人之上,为何非得受制于人而不能大展鸿图呢?大丈夫做事,不必拘于小节,不要为义气而丧失霸业,天降大任于将军,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你们所说的霸业,无外乎占地为王。可我觉的,大丈夫应以平定天下为己任。因此,我们的霸业是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

“将军,各路英雄谁不是高举诛伐暴秦的旗帜,秦朝灭亡,谁入主咸阳,大家还不是照样纷争天下,谁都想成为天下的统治者,可天下的统治者只有一个。即所谓的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纵观天下大势,将军占据中原,向西攻秦最近,向外扩大地盘最广,地利、天机献于将军,怎么可拱手让给别人。如果将军封王于赵,或佐立赵故王之后,赵国的百姓必定为复国而感激将军,人心可得矣。将军有了地盘,有了百姓,再待天时,争霸天下,即使比不上秦始皇,那么,成就齐桓公一样的霸业不在话下。”

“二位校尉言之有理,但是事关重大,容我三思。”

张耳、陈余所献的封王之策,就像一个摆脱不了的诱惑,时时缠着武臣,让他为之心动。但是,当他想到张楚王,矛盾的心里像坠上一块铅砣。张楚王待他不薄,不但有知遇之恩,而且给予兄弟般信任,如果自立为王,岂不成了无情无义的小人。可是,每当想到葛婴,一颗赤诚之心也凉了半截。葛婴是张楚王最信赖的人,纵然顾全大局,悔过自新,尚不能保全性命,说不定什么时候,葛婴之祸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承受追悔莫及的痛苦。但他相信,不做越轨的事,就不会成为葛婴第二,也相信张耳、陈余的话,功高盖主,为臣之大忌。即使张楚王能容,也难以抵挡小人的谗言,那可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此事关系重大,不可贸然行动,武臣思前想后,还是犹豫不决。

张耳、陈余频频求见,鼓动如簧之舌,终于使武臣下定决心。

军中四位重要人物,已有三位订立拱手同盟,只剩下邵护军还蒙在鼓里。邵骚本是张楚王为牵制武臣派来的心腹亲信,武臣待之慎又之慎,既然大计已定,他和张耳、陈余密谋,设计逼邵骚就范。这不但向张楚王表明,赵国封王,非其一人意愿,连护军邵骚也是竭力支持的。为避免手足相残,背叛歃血同盟的誓言,武臣设下埋伏,准备和邵骚进行和平较量。

邵骚走进将军府,毫无察觉。

武臣也不想拐弯抹角,而是开门见山。

“今天把三位请来,有一重大的事和你们商议。近日来赵国的三老、豪杰纷纷上书,劝我立国封王,你们意下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