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西游成功学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实践少于读书是现在人的普遍现实。何况今日世风日下,好书难觅(胡说八道、瞎编乱造、四处抄袭的书籍倒比比皆是)。我们一些所谓做学问的现代人,能否学习吴承恩和唐玄奘这样的敬业精神?汗颜,实在是让人稀里哗啦地汗颜。

书本最多算是一个成功人生、成功团队的导引,只有实践才能让自己和他人焕发真正的力量。对于年轻人来说,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对于成年人来说,对于工作的平凡人来说,对于天下父母来说,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这些导引委实很重要。它会告诉你:你的真知,在你的手中,在你的脚下。品格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有见过学出来的品德吗?中国的学生最需要的是品格和习惯的培养。其次才是智力和技能教育。没有前者,后者也将游离于外,没有依托。)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西游成功学思想精要(9)

老子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意思是说:我们的路一望无际,哪里适合你,哪里就是路,并非只有我们锁定的一条小路。我们无须将自己锁定在那“有字真经”的小路,因为“无字真经”就在脚下,一马平川!

第二篇         西游成功学方法精要

理念,它真正地主宰着我们的心,主宰着我们的行为表现,主宰着我们的幸福和成就,主宰着我们人生的价值大小和生命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博爱向上的理念力

第一节理念力——我们的“幕后主人”

人生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事件组成的。这一个个事件的“幕后主人”就是理念。平时我们只关注事件或事件本身,喜欢缠绕在事件里,而往往缺少对事件背后的主导者——“理念”的认识和重视。是理念在推动着我们如何选择、如何前进、如何待人接物,它有着一股强大的力量——理念力。

理念是什么?很多人不愿意面对这样一个极其重要而看似枯燥的字眼,但笔者在此需要再三强调的是:它真正地在主宰着我们的心,主宰着我们的行为表现,主宰着我们的幸福和成就,主宰着我们人生的价值大小和生命的意义!你会发现,拥有自己期望的成功,以及本书中一些具体有关成功方法的探讨都源自于此!几乎可以说,缺乏或丧失端正、优秀理念力的人生将是多么郁闷、烦恼、压抑、失控的人生!

理念不等于理念力。理念包括的是一个人或团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信条、品质、层次等。一个人会不会做人做事,做得怎么样,有怎样的高度,由他(她)的理念所指挥;人或团队在具体的事件参与中,出于什么动机或者处于什么状态,都是由自己的理念所指挥。可以这么说,理念时刻在操控着我们的生活。

理念可以产生消极的破坏力量,也可以产生积极的建设力量。

理念本身是中性的,决定着不同的人生状态。例如,你可以平稳地过一生,永远做一个旁观者,周遭或好或坏的一切,似乎与你毫无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坚守自己一亩三分地”,这是我们部分人的生活情状,就像取经前的猪八戒;理念也可以产生创造性的正面力量,促成我们结合社会、他人、团体的需求,把自己放在更大的视野里,最典型的人物就是唐僧;理念也可以产生破坏力,形成破坏性理念,虽然你不一定觉察到,但他却事实上在妨碍着你人生的路,例如孙行者。由于他成长前期的理念(和我们的成长一样)没有得到有效规范,盲点和弱点十分突出,以至于取经前期充满着艰难和曲折。在取经过程中,他逐渐醒悟,突破自我,随而端正了优秀的理念。我们这辈子也是随时在学习、调整、修正自己的理念系统,如何建立一个优秀的理念系统,就成为了我们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和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理念无处不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常常陷入因为个人理念不端正而随意判断、行事的苦恼之中,往往会以“这个人对我是否有价值”“这个人我喜欢不喜欢”的理念来决定是否重视他,和他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和交往度。这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人性固有的纯真,而被社会残酷地世俗化,有时候,我们连自己也不喜欢自己的做法,却还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样的“把戏”。而对于一些理念端正的人(现代社会正稀缺)来说,他们则愿意,也敢于接受任何的人际挑战,并随心所欲地驾驭自己的理念,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工作铺路。

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自己的理念:

我们对别人的漠视,是否代表着“别人在我心目中不重要,我最重要”?

我们对别人的挑剔、否定,是否代表着“你不完美”?

我们与父母的隔阂,是否代表着“我还是要做我自己,我不会去理解你们的观念”?

我们对自己的纵容和包庇,是否代表着“我可以允许我这样”?

……

好,让我们来静心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事件,好的与不好的,愉快的或者不愉快的,顺心的或者不顺心的,看它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理念在支撑呢?请看下面这篇小文:

重德与重能

德行代表价值观,才能代表工作方法。是重德还是重才?唐僧和孙行者正好是两种典型的代表人物。

第二章 西游成功学思想精要(10)

要选《西游记》中“谁是最佳员工”,恐怕唐僧的得票率远远不如孙行者。孙行者,实在是太有才了!而唐僧却让人感觉像只绵羊,软乎乎的,似乎是一个怎么捏也“捏不成包子”的人!

难道唐僧真的没能耐?

其实,仔细留意,人们往往有两种标准。我们在欣赏小说的时候,喜好孙行者式的“方法”人物,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却又会选择唐僧式的“道德”人物。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孙行者的破坏性大,他会制造出一些紧张的气氛,引发许多争议,甚至带来众多的不和谐。而唐僧虽然没多大本事,可是,他的为人却是十分到位的,稳定性能好,相处起来比较和谐和舒服。现在要你选“谁是最佳员工”,你又会选择谁?

德与能的差别在哪里?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反观我们德行与才能的“表现”吧!

在观音禅院,行者和禅院的老和尚互相臭美比袈裟,唐僧早有提醒和教导,只是行者一意孤行,才惹出一堆事来。唐僧的意思是:不管你老和尚多么陶醉于你的宝贝袈裟,即使我的袈裟比你的漂亮,我也不会和你比。可孙行者却不是这样,他非要比个究竟,让老和尚出丑。老和尚把自己的十二柜袈裟全抖出来,挂在墙上,真是金碧辉煌!老和尚和小和尚们亮出了袈裟,十分得意。行者早已按捺不住,叫他们收起来,要拿唐僧的袈裟出来看。三藏(唐僧)把行者扯住:“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云‘珍奇完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行者道:“放心,放心!包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由分说,急急地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早有霞光迸射,尚有两层油纸裹定,去了纸,取出袈裟,抖开时,金光满室,彩气盈庭。众僧见了,无一不心欢口赞:真个好袈裟!极品!

后面发生的事情果然像唐僧所说,老和尚真的动了心,他先是要借唐僧的袈裟看一夜,可越看越喜欢,然后就企图霸占袈裟。为达到目的,他还发动和尚们放火,要烧死唐僧和孙行者。

孙行者很有才能,天不怕地不怕,可最后却是什么结局?老和尚要烧死他们,他就跑到天上借“辟火罩”,只保护唐僧一人。凶猛的火势把好好的一座寺庙全部烧毁,和尚们无家可归。老和尚见事情败露,畏罪自杀。在一片混乱之中,袈裟又被黑风山的熊罴精浑水摸鱼地捞走。行者又要转向去对付熊罴精,索讨袈裟。真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一个折腾人的结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