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网游之全球在线 > 第286部分(第4页)

第286部分(第4页)

而这,绝不是长久之计。

此前问题不突出,是因为当时山海城还只据有一郡之地。领地之内的社会生员,西南大学堂还能吸纳得下。

可眼下,领地已是据有四郡之地。

就算是肇庆郡的木匠,愿意千里迢迢,在路上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千辛万苦地赶到西南大学堂格物院求学,也要学院容纳得下啊。

四个郡的学子,非得把西南大学堂挤爆不可。

因此,就需要在地方,设立一个中转站。

也就是说,必须在郡县的学堂,开设同等的学科,比如算科、商科、律法科等等。让地方的学子,能够就近入学。

同时,也是借助地方学堂,对学子进行一次次的筛选,只有其中最优秀的,才有资格被举荐到西南大学堂就学。

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学子的难题,也变相地提升了西南大学堂生员的质量,使其真正跟最高学府的地位相匹配。

不然的话,像韩非子、许行等大家,却要去教授一些无法成大器的歪瓜裂枣,岂不是对领地教育资源的最大浪费?

除此之外,此体系一旦建成,就自动形成一条完善的人才选拔链条。等若是说,通过学堂的层层考核,即便是不用通过科举,领地也能选拔人才。

但凡自西南大学堂顺利毕业的,就是领地中最出色的人才。(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八章 科教文卫署

欧阳朔的设想好不好?

那当然好了,因为这简直就是现代教育体系的翻版嘛,不需要通过科举考试,只要经过一轮轮的升学考试,就能选拔出合格的人才。

可要实现此设想,却是困难重重。

其一,教员紧缺。

游戏主地图,还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流民中刷出的人才,也是以儒生为主。而要在郡县学堂,增设其他科目,就必须得配备相应的教员。

现在,唯一能培育教员的,只有西南大学堂。

一则,可以自各学院中抽调一批现有的教员,下放到郡学,主持教学。二则,可以在毕业的学员中,挑选一部分转任教员。

两者互相配合,搭设起郡学的框架。

就目前而言,能在郡学层级,设立诸科,已是不易。再往下的府学和县学,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条件。

欧阳朔是心急,但也不会揠苗助长。

在郡学推广之后,郡学的毕业学员,又可以下放到府学。以此类推,直到推进到县学,甚至是最基础的私塾。

简而言之,就是自上而下。

因此,这注定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欧阳朔预计,要完成此循环,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来运作。

其二,科目增加,导致教育经费急剧增加。

教育经费,属于公共财政支出。领地之内,不管是私塾、学堂,还是西南大学堂,实施的都是免费教育。一应教育经费,全部由领地财政承担。

随着科目的增加,生员必将跟着增加。

随之而来的,就是教育经费的成倍、甚至是数倍的增加,包括扩建学堂、教员的俸禄、学堂的维护费用、生员的日常开支、笔墨纸砚开支等等等等。

因此,如果不是领地财政好转,欧阳朔根本就不敢实施此项变革。

其三,如何保证公平性。

教育公平,历来都是一个难题。招收生员的公平,考评的公平,推荐的公平等等问题,都是一个个的难题。

三大难题,都非常的棘手,可一旦解决,影响的可不仅仅是科举制度,而是对领地整个的官场生态,都将带来无法预计的冲击。

何解?

中国古代官场,官吏,官吏,官和吏,实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层,两者根本就不能互通,官员再怎么被贬,都不会被贬为吏;吏再怎么升迁,都无法做官。官和吏,共同构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