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九三年 > 第25部分(第1页)

第25部分(第1页)

一八五五年,贝尔内的考古学家奥古斯特·勒普雷沃先生对这个四分之三的地方都堆满东西的地下室进行了清理。

(三)地牢

这座地下室是地牢。所有的塔楼都有地牢。和当时许多地下刑室一样,这个地下室分上下两层。从小门进去的第一层是一个相当宽敞的穹顶房间,其实它与一层的大厅处于同一平面。在它墙上有两条垂直的平行沟痕,它们从一面墙经过穹顶到达另一面墙,在穹顶上留下深深的印迹,仿佛是两道辙痕。这的确是车辙,是由两个轮子压出的槽沟。

在从前的封建时代,分尸的刑罚就是在这里进行的,但其方式不像四马分尸那样喧嚣。

使用的是两个轮子,它们又大又粗,能碰着墙壁和穹顶。受刑者的一只手臂和一条腿被绑在一个轮子上,另一只手臂和另一条腿被绑在另一个轮子上,然后两个轮子一正一反地转动起来,将受刑人分尸。这需要使劲,因此轮子便在石头上留下了槽沟。今天在维昂当还能见到这种刑室。

①公元前一世纪的罗马皇帝,其在位期间被认为是恐怖时代。

②分别为十七世纪法国军事工程师与十八世纪意大利工程师。

这个囚室下面还有一个囚室,那是真正的地牢。它没有门,只有一个洞口,受刑者赤身露体,腋下套着绳索,从上囚室中央的一个洞口吊下去。如果他还能活着,人们就从这个洞口给他扔食物。今天在布伊翁还能见到这种洞口。

洞口里有风。下囚室凿在一层大厅的下方,它不像是房间,更像一口井。洞底有水,寒气逼人。冷风使下囚室的犯人冻死,却使上囚室的犯人活下来,因为它给囚室输入空气。上囚室的犯人在穹顶下摸索,只能从这个洞口呼吸空气,但是,一旦进了这个洞,或一旦掉了下去,就再也上不来了。因此他在黑暗中必须小心谨慎,否则就会沦为下囚室的犯人。这是生命攸关的事。如果他想活命,这个洞就是危险,如果他厌烦了生命,这个洞就是解脱。上囚室是监狱,下囚室是坟墓。这种重叠的现象很像当时的社会。

我们的祖先称这为“死穴”。它既已不复存在,这个名字也就失去了意义。多亏了革命,我们听见这几个字时才能无动于衷。

在圆塔外面,在四十年前作为唯一进口的缺口上方,可以看见一个比别的枪限更宽的射击孔,上面挂着毁坏的。被打穿的铁丝网。

(四)桥-小城堡

在塔的另一侧,与缺口相反的方向,有一座损坏不大的三孔石桥。石桥上原有一座建筑,现只剩下断墙残壁,显然是大火的遗迹。黝黑的屋架像人的骨架一样,光线从那里射进来,它伴着圆培就像是尸骨伴着幽灵。

这个废墟今天已完全破坏了,荡然无存。多少国王花掉好几个世纪建造的产业,一位农民只需一天就能使之化为灰烬。

“图尔格”是农民用的缩写称呼,即“戈万家的塔”,正如“朱佩尔”是“朱佩利埃尔”,驼背首领的名字“潘松勒托尔”是“驼背播松”一样。

图尔格在四十年前是废墟,在今天只是一个幽灵,然而在一七九三年,它却是堡垒,是戈万家族的古老城堡,位于富热尔森林的西沿。但现在这座森林本身成了一座小树林。

城堡建在大块大块的板岩之上,这种板岩在梅延和迪南之间随处可见,而且散布在荆棘丛和欧石南中,仿佛是巨神们互相投掷的石块。

圆塔就是堡垒,圆塔下是岩石,岩石前有一条河,一月份它水势湍急,六月份它干涸见底。

这座堡垒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在中世纪几乎是无法攻克的。可惜那座桥削弱了它。

当初哥特人戈万家族修堡垒时是没有桥的,只有一座一斧子就能砍断的吊桥。戈万家族当时是于爵,喜欢吊桥,而且很知足了。可是当他们成为候爵,而且离开巢穴去宫廷时,他们便在急流之上修了一座三孔桥,从而向平原敞开大门,也就是向宫廷敞开大门。十七世纪的侯爵和十八世纪的侯爵夫人都不在乎堡垒是否坚如磐石。他们不再因袭传统,而是仿效凡尔赛宫。

圆塔西侧是一段相当高的高原,再过去就是平原。高原与圆塔几乎相连,中间只隔一道深沟,库万农河的一个支流从沟里流过。桥是堡垒与高原的纽带,它立于高高的桥墩之上,桥墩上还修了一座芒萨尔式建筑,就像谢农索宫堡一样。这座建筑比圆塔更适于居住。然而当时的习惯十分严格,领主们一般都住在塔内囚室般的房间里。桥上的建筑好似小城堡,堡内有条长长的走廊作为人口,被称作警卫室。其实它是在一层与二楼之间,在它上面是图书室,图书室上面是谷仓。还有镶着波西米亚小玻璃的高高的窗户,窗与窗之间的半露柱和墙上的圆雕饰。这个三层楼的城堡,下层是架矛和火枪,中层是书,上层是燕麦,这一切显得几分粗野,但十分高贵。

旁边的圆塔却显得凶狠。

阴森的圆塔俯瞰这座简陋而小巧的建筑。从圆塔的平台可以摧毁石桥。

这两座建筑,一座粗扩,一座雅致,不是相互呼应而是相互冲突。两种风格毫不协调,虽然都有相似的半圆形,但是古典拱门饰与罗马式半圆拱是绝然不同的。石桥配得上凡尔赛宫,而它古怪的邻居圆塔却与森林相似,这就好比鬈胡子阿兰与路易十四手挽手。这个整体令人无比惊恐。两种不同的威严相互掺合,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残暴。

应该再次指出,从军事观点看,石桥几乎是圆塔的叛徒。石桥美化了圆塔但同时也解除了圆塔的武装;圆塔得到了装饰,但因此失去了威力,因为石桥使它与高原处于同一平面。从森林这一侧,图塔仍是无法攻克的堡垒,但是从平原这一侧,圆塔却不再是无懈可击了。从前是圆塔控制高原,现在是高原控制圆塔。敌人一旦在高原站住脚,就能很快占领石桥。图书室和谷仓也对入侵者有利,而对堡垒无利。图书室和谷仓的共同点就是书籍和稻草都是易燃物。放火烧掉荷马和放火烧掉稻草,这对进攻者来说毫无区别。法国人向德国人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烧掉了海德堡图书室,德国人也向法国人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烧掉了斯特拉斯堡图书室。因此,在图尔格加建这座桥是个战略错误。

然而在十七世纪,在柯尔柏和卢瓦治下,戈万家族和罗昂家族及拉特雷穆瓦伊家族的王公们一样,认为不会再受到任何人攻击。不过,石桥的建设者们还是采取了几项预防措施。首先是防火。他们在面朝下游的三扇窗户的下方针上了铁钩——这铁钩在半个世纪前还在——然后横挂上一个结实的消防梯,它和石桥上两层楼一样高,这高度已经超过一般的三层楼。其次是防攻击。石桥与圆塔之间有一扇沉重而矮小的铁门。铁门成拱形,靠一把大钥匙开启,钥匙由主人收藏在秘密的地方。门一旦关上,任何撞锤或炮弹都难以轰开。必须通过石桥才能抵达铁门,必须经过铁门才能走进圆塔。没有别的路。

(五)铁门

小城堡因桥墩而地势高,它的二楼与圆塔的三层相仿,因此,为了安全起见,铁门就装在这个高度。

铁门这边是石桥上的图书室,铁门那边是圆塔里那间带有中央立柱的拱形大厅。刚才说过,这个大厅位于主塔的三楼与塔一样呈圆形,长长的枪眼开向田野,从那里射进光线。墙壁粗糙而光秃,石头都露在外面,砌得十分匀称。一个螺旋形楼梯通向这里,楼梯凿在石墙里,石墙有十五法尺厚,所以凿起来并不费事。在中世纪,攻克城地时必须逐街争夺,攻克街道时必须逐屋争夺,攻克房屋时必须逐室争夺,攻克堡垒时必须逐层争夺。从这一点看,图尔格在布局上巧妙、刁钻、苛刻。每层楼之间是难于攀登的螺旋梯,门是斜的,而且不及人高,必须低头才能进去,而低头就等于甘受一律。被攻击者正在门后等待着来犯者。

在立柱圆厅下面有两个相似的房间,分别在一楼和二楼,圆厅上面还有三个房间。

这六个重叠的房间之上是塔顶的石盖,它也是平台,经过一个窄狭的哨亭才能上去。

十五法尺的厚墙被凿穿才能装上铁门,它被砌在石墙中间,镶在长长的拱形曲线中。

当门关上时,门的内外两侧各有六七法尺深的门廊;当门打开时,两个门廊合而为一,形成拱形门洞。

石桥这一侧的门廊下,厚墙上有一个矮门,里面是一条圣吉尔式的螺旋楼梯通向图书室下面第一层的走廊。对进攻者来说,这是一个关口。桥上的小城堡,在面对高原的方向,是一堵陡直的墙,而且桥也在这里中断。一扇矮门上系着吊桥,这是去高原的通道,但由于高原地势高,吊桥放下来时总是一边高一边低,通向称作警卫室的那条长走廊。入侵者一旦占领走廊,就必须强攻那条圣吉尔式的螺旋楼梯,才能上到二楼,才能到达铁门。

(六)图书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