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都市里的乡哥村妹 > 第32部分(第3页)

第32部分(第3页)

香香说:“我看那男的是老板吧?”

“那两个女的是老板娘。”西峰笑答。

“你尽想美事,哪有两个老板娘的事?啧啧,你这种人将来千万做不得老板,不然会气死我啦。”香香打了西峰一下。

“别说笑话,只有一个老板娘。你们看,那另外一个是小女娃哩,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山凤说。

“你是小女娃?小女娃可以和男朋友睡在一起的?你是大女人呢。”黑毛看看山凤。

“屁话,啥时代了?这话说得我们姐们一点安全感都没哩,你们会不会把我们姐们甩了?丽珠,你怕甩不?”山凤拉了拉丽珠的衣服,说。

“别废话,我们在求职呀。看他们哥仨是那种人吗?”丽珠轻声说道。

这时,保安匆匆地过来了,把电动网门旁的小门打开,说:“你们几位请进来,我们老板要面试你们呢。”

六个人抑制不住激动,鱼贯而进。

那一男二女早经进了办公大楼。在楼梯口,那年龄小的女人还回过头来望了六个人一眼。

六个人把身份证递给保安登记。保安一边登记,一边说:“我们老板很少招不懂做鞋的人。现在温州不懂技术找工作很难呢。招聘公告才贴出几分钟,你们是今年第一拔来应聘的,如果运气好,老板会收下的。老板和老板娘都说你们年纪轻,气质也不错。喂,你们读过书没?”

小波递上六个人的高中毕业证。

保安看了,惊道:“都是高中文化?读了这么多书,那就更有把握了,我们老板特重视有文化的人。你们刚来温州,还不知道有些情况——这地方,有生产各种产品的厂子,技术工也多,而且技术好,可就是有文化的人少。那些在温州打工的大都来了好多年,有的连名字都不会写,可就是会技术。好多的老板都是大老粗,自己也不认几个字,可就是钱多,所以他们希望有文化的人来帮助管理厂子。有的老板就蛮干,那些工人受不了,都跑到别的厂去,有销路管屁用,搞来搞去,把厂子搞垮了。我们的老板比别的老板眼光看的远,以后你们慢慢就知道了……”

小波说:“这么说我们是真的可以搞定?谢谢你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初来乍到的,要是真的应聘成功,以后我们要向你请教很多呢。”

保安很客气地给他们指路:“你们从院坝过去,进了大厅上三楼。”

“谢谢!”六个人转身向办公大楼而去。

走到院坝中央时,西峰低声对大伙说:“咋样,说不定我们这几个高中生还会很吃香呢。还是石头他更牛气,初中文化也在广东那边风光。”

丽珠驳斥道:“你这是读书无用论,也是谬论。”

六个人各自填写了一张应聘表格,交老板一一过目。

老板四十多岁,是一个十分精明豁达、又健谈的人。他介绍了歌美丽公司的一些情况——

歌美丽是一位当时歌坛走红的女歌手注册,交由其胞兄即(老板)经营的民企。“歌美丽”是公司的商标注册名,当初起名的愿景是让“歌美丽”品牌时装女鞋:其美如歌,亮丽生活。

(后来西峰钻研企业宏观策划要义时,明白了歌美丽是出于借助女歌手的人气,升华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这里的企业一般都在每年正月初相继开工。之所以歌美丽的老板决定要延后一个月才开工,是因为去年年底,公司有几个生产管理人员和开发部的设计师相继跳槽,骨干员工也流失许多,这使老板大为恼火。春节期间老板自我反省:歌美丽在当时拥有八九百人的生产规模,生意也从未走过下坡,为什么还会有人不想跟着这个企业走下去呢?当时以市场经济先锋而斐声中外的“温州模式”,实际上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商机所推动,产生的一种宏观外表,企业家们和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先进的国家、地区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水平存在天壤之别。但是,温州人的模仿和转变意识是超常的,许多企业家在那时清醒地意识到:要有彻底洗脑的决心。歌美丽的老板就是一例。去年底放假后,他没有一天在家闲着的工夫,亲自驾车到省城杭州,交付为数相当吓人的学费,和老板娘一起参加了由专家主讲的企业高级管理培训。并从上海一家著名企业策划公司请来了一位年轻的企划总监。温州企业家的骨子里有超常的“敢为天下先意识”,不行就学就仿,完善自我。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由于利益的驱动和市场的不规范,温州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杭州武林门曾经一把大火烧了几千双温州鞋,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到温州柳市打击假冒伪劣电器。有几年时间内,温州产品的信用几乎为零,也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在痛定思痛之后,温州官方审时度势,开展了以提高经济质量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实行质量立市,推进名牌兴业。去年年底,因为害怕来年招工难,老板扣押了全厂员工一个月的工资,由于几个管理人员的挑拨,造成了在一桩市内特大新闻的发生:四百多名员工集体上国道线堵塞交通,要求政府帮助,敦促老板结清当年工资。最后老板全清了员工工资。也决定了企业的重新策划和整改。尽管订单现在已经如雪片般飞来,老板依然决定要延期开工。

上海的那家企业策划公司总经理的开导,使歌美丽老板醒悟:“如果你的企业各方面都好了,员工怎么不会以厂为家,在公司发展?善待员工很重要,公司好,你赶员工走也不会走。采用在工资上的不兑现是不能稳定人力资源的,相反会把一个企业的名声搞的一塌胡涂。”还给老板讲了一个自己曾经在受理企业策划中的故事——

有家企业曾经在小打小闹的创业之初,面临严重的人员流失,“用工荒”像蛇一样咬住了企业的咽喉。某一天又一拔人要炒业主鱿鱼了,忧心如焚的老板娘,无意中在女厕所里听到两个女工的对话:

“这像什么厂啊,那么多人睡一个房间,还上下铺都住夫妻,多尴尬呀。我老公都憋疯了似的。”

“就是。晚上动也不敢动,有一丁点声音满屋子的人谁听不见?哪敢亲热,哪敢叫床啦。”

“好烦啊。听说××厂专门有夫妻间,那条件多好啊。”

后来,老板娘给这两对女工租了两间小屋,留住了最后四位男女员工。再后来,老板建了一幢很舒适的宿舍楼。这家企业现在已经做得很成功,拥有三千多员工,生意稳定。

可见改善企业生活环境,以人为本,着力于管理人性化,是经营企业人脉,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的良策。

老板要借上海企业策划公司的东风,帮助把他的企业治理、整顿、改革,进而提高。痛失人力的主要原因在哪里?老板的家族式、裙带式的用人观念动摇了。以往,那些个亲贵在厂子里吃着闲饭又管事不力,还不能炒他们的鱿鱼。现在,通过教化,仍不改进,他要被大义灭亲了。

老板把这些大致的公司情况和形势讲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