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国殇 > 第50部分(第2页)

第50部分(第2页)

在南京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累累白骨发出无言的控诉。在像白骨一样惨白的纪念馆墙壁上,用中、英、日3国文字镌刻着几个沉重的黑色大字:“遇难者30万人。”

历史不会忘记!历史不容重演!

第五章 晋中鏖战

山西老百姓们留传着这么一句话:“山西有座大山,这座山就是阎锡山。”在百姓们的眼里,当年的阎督军,现在的阎司令长官就是“太上皇”。他拥兵30万,独霸山西。共产党的势力难以渗透,蒋介石拿地也没办法,连日本人也对他拉拉扯扯。用阎锡山自己的话说,这叫“在3个鸡蛋上跳舞,哪1个也不能踩破。”这三方他都不愿意闹翻,又都得应付一下,那么,怎么办呢?对蒋介石还是按照地方政府服从中央政府的态度,可是阎锡山坚持一条,中央军不能进入山西驻军。

当了30多年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对蒋介石向来就存有戒心。从当年的袁世凯、黎元洪和段祺瑞历届北洋政府,到今天的蒋介石,阎锡山像个不倒翁在宦海沉浮中始终不倒。袁世凯和黎元洪都曾经想搞掉他,结果都没得逞。蒋介石自然也把独霸一方,雄视中原的阎锡山当作眼中钉。况且当初蒋介石羽翼未丰时,阎锡山总是蠢蠢欲动,先是和唐生智勾结谋反,东窗事发之后,猖狂的阎锡山以又赶忙反过来向蒋介石请缨讨唐,发兵中原。蒋介石看出阎锡山想借机入主中原,与蒋抗争的企图,结果密令韩复榘、何成浚除掉阎锡山。不料,老好巨滑的阎锡山来了个金蝉脱壳,回到山西联合冯玉祥共同公开反蒋,一场中原大战打得天昏地暗。到底是蒋介石技高一筹,中原大战取胜后把阎锡山逼得被迫暂时离开经营这么多年的山西老窝,假借出洋之名跑到日本人庇护下的大连暂避,住进了当年北洋军阀孙传芳的别墅。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东三省,蒋介石又忙着在南方围剿红军,阎锡山又悄悄在日本人帮助下潜回山西,重新坐上了“土皇帝”的宝座。

这一次,阎锡山学乖了,他不再公开反蒋,对蒋介石表面上敷衍,实际上仍是我行我素,除了继续和日本人勾勾搭搭,暗中也和中共有来往。因为,他深知要在三股力量中间求生存。

红军东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对阎锡山采取同情和支持的态度,为了抗日“甚愿与晋军立于共同战线”。西安事变以后,阎锡山表示“联共是党与党的问题,我完全同意在大西北能很好地联合红军共同抗日”,借助共产党的力量,一方面可以树立自己抗日形象,另一方面又可以借此与蒋介石分庭抗礼,阎锡山以“自强救国”为口号,先后在山西组织了许多群众团体和协会,山西的各种团体协会之多,成了阎锡山的一大发明创造,他自己的头衔也跟着摇身一变,成了“会长”,他先后将他支持的青年救国会和建设救国社等团体合并,成了自强救国同志会,自己亲自任会长,会员有数千人,其中有不少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参加,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10月,日军大举进攻绥远,直接威胁到山西。山西一批左派青年其中包括共产党员,倡议组织一个全省规模的抗日团体,定名为“抗日救国同盟会”,号召全国不分党派,不分阶级,不分男女老幼,团结起来,一致抗日救国。阎锡山赶忙派人去说:会长认为组织民众救国很好,但是抗日救国对日本人刺激太大,怕惹出祸来,会长主张“守土抗战”、“牺牲救国”,你们还是把“抗日救国同盟会”改为“牺牲救国同盟会”为好,于是“抗日救国同盟会”改名为“牺牲救国同盟会”,阎锡山兼任会长,还特意把共产党员薄一波请来担任常务秘书。阎锡山还亲自写了牺盟会会歌,歌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慷慨激昂:“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在牺盟会这杆救亡大旗的感召下,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都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山西被誉为全国的抗日前哨。

在大好形势下,阎锡山却另有打算,在牺盟会改组后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他说:“假如日本人打进山西,我们该怎么办?”

大家对这个问题讨论了好几天,最后提出“建立进步军队是当务之急”的建议,阎锡山一听正中下怀,这才是他葫芦里要卖的药。

借机扩充军队,增加实力。于是,以牺盟会为骨干,成立了军政训练委员会,阎锡山自任主任,以“军政干部训练班”、“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等名义,培养进步青年,为建立新军培训干部。

西安事变之后,成立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阎锡山还把组建新军的任务交给了薄一波。

“七·七”事变之后,阎锡山“联共抗日”进一步明朗化。7月31日,他向中共联络代表彭雪枫正式表示:“自今日始,你可以用红军和中共中央代表的名义,公开进行活动。”至此,中国共产党同阎锡山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协议。

虽然名义上服从蒋介石,又公开地联络共产党,可是阎锡山在抗日问题上始终不提抗日二字,他的口号是“守土抗战”,言外之意,你日本人不进攻山西,我就不和你对抗。

阎锡山在和日本人打交道中始终态度暖昧。他曾在日本留过学,在日本政界军界也颇有人缘。当初他中原战败避难大连,到后来重回山西执掌大权,都是日本人暗中帮忙。所以,阎锡山和日本人的关系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们彼此之间有过默契:只要阎锡山不让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势力进入山西,日本就不进攻山西;反之,只要日本不进攻山西,阎锡山也不抗日。所以,当日军咄咄逼人妄图吞并中国的时候,阎锡山用心良苦地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口号,叫做“牺牲救国,守土抗战”,既不敢说“抗日”,又不掩饰他的根本立场只是守土,即保护自己的地盘。

可是,谁知日本野心太大,背信弃义,全面侵华战争一开始,就攻占绥远,沿平绥铁路疾进,直扑山西。眼看着日本人要抛弃他这个暗中盟友,自己的独立王国朝不保夕,阎锡山这才不得不勉强抗日,担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他知道自己的家底晋绥军战斗力弱,何况这是他的命根子,不能全赔进去,于是,只好改变立场来个一箭双雕,借助共产党和国民党两方的力量来抗日,同时,他还可以利用国共之间的矛盾以及山西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以保全他自己的地位。

“七·七”事变后,阎锡山曾询问蒋介石山西该怎么办?

蒋介石精神抖擞地指着墙上的地图,侃侃而谈:“我们跟日本人打仗,不怕从南方打,也不怕从北方打,最令人担心的是从芦沟桥打入山西,再经汉中入四川,这是当年忽必烈灭南宋走过的路子。如果日本人占领了西南,再占领云贵、两广一带,我们即使保住南京、上海,这个仗也打不下去。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设法改变日本人作战路线,宁可引他沿江而上,也不能让他走忽必烈的道路。”蒋介石把话一顿,加重语气地说:“山西必须保住!”

蒋介石答应出兵30万,一下子把阎锡山吓呆了。他马上想到:“30万中央军开进来,不用日本人就把山西给踏平了。这跟当亡国奴有什么两样!”蒋介石的决断,直接危及了阎锡山“土皇帝”的宝座,他马上回绝了蒋介石:“既然山西这样重要,我决心用晋绥30万人马,依靠防御工事,拒敌于国门之外。打胜了,日本人进不来;纵然打败了,也可以固守雁门关。”

既然在蒋介石面前说了大话,为了不让中央军染指山西,也为了不让日本人占了他的老窝,阎锡山也只好硬着头皮拿自己的命根子——30万晋绥军去抵挡拥有飞机大炮坦克杀气腾腾向山西杀来的日军。

从“八·一三”事变起,日本帝国主义公开向中国正式宣战。

这样,上海抗战开始的同时,华北日军也以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全部,第5、第10师团各一部,与酒井旅团,沿平绥线进攻南口,另以第4师团第30旅团,与第12留守师团的铃木旅团,攻张北及张家口,大井支队则由沽源经龙泉关侧击平绥路,企图占领察哈尔。阎锡山参加南京国防会议回山西中间,南口失守,日军侵入长城以内,战事眼看着进入阎锡山第2战区晋绥两省范围以内。

顿时,山西形势紧张。山西东北边境暴露于敌,太原也常受敌机轰炸。阎锡山在南京受命第2战区司令长官,急忙直回山西,所面临的便是指挥2战区武装抵抗日本侵略军侵占山西。

8月28日,农历入秋,阎锡山坐着专为他备用的汽车改装的铁甲车,循铁路行驶至原平,然后改乘汽车到达岭口指挥。

代县的太和岭口,位于雁门山南麓一条干河槽的两侧,距山顶的雁门关约10里。阎锡山的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就在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