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捕快春秋[武侠耽美] > 第57部分(第1页)

第57部分(第1页)

黄芩加了句道:“一路顺风,希望你以后不要再来高邮。”

韩若壁缓缓驾马而去。

在马上,他一次头也没回,是以,黄芩瞧不见他的表情。

黄芩看着那骑马离去的背影,心里似是闪过一丝失落,但又极其短暂,叫人分不清它是不是来过。

韩若壁走得没了踪影,黄芩又在湖边驻立了好一阵。而后,他解下腰间的那把匕首,把玩了一会儿,随手一丢,“扑通”一声,扔进了樊良湖里。

这时,韩若壁已到了官道上,只见头顶上阳光普照,风淡云清。他松开缰绳,懒洋洋地由着马儿自行缓缓踱步前进,脸上笑意吟吟。

看他此刻春风得意的样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逢喜事精神爽’。

昨夜,既没占到便宜,也没打到野食,更无喜事可言的韩若壁,就是特别高兴。只因他已打定了主意。

他抄着手,心里轻声道:江湖一旦成知已,明月他年鉴此心。黄捕头,不管你是何人,有多少秘密,都等着瞧好吧。

第一部:良药黄芩,横山若壁(完)

作者题外话:不得不说的废话:

小完一部,

与众共臆。

封笔月余,

忙东忙西。

2010年元旦后,再与同好相约此地,继续“捕快春秋(第二部)”的一周一更。

可以不说的废话:

有空写下臆淫的东西,是一种快乐,

偶然读到可臆的东西,也是一种快乐,

若能相得益彰,写的人和读的人,就一起快乐。

所以,希望绾刀和有缘看到此文的同好,能一起快乐。

最后,还是那句话:各花入各眼,大家各取所需就好。

第1回:走马出戈壁风雪阻西关,喋血托书信他乡遇旧识

嘉峪关,夯土而筑,南靠祁连山,北倚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为戈壁平原,以其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绵延在苍茫大漠之中,总给人一种凛然难以亲近之感,因此有“天下第一雄关”的美誉。

嘉峪关的城关,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戈壁沙漠,是大明西北边陲的重要关口,也是针对西域各国的主要门户。

已值腊月,虽是晌午,天空却阴霾暗淡,纷纷而下的如席大雪把整个嘉峪关厚厚的裹了一层。城楼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哨兵一边巡逻,一边不停地打着哆嗦。虽然,他们的战袍、铠甲内已尽可能多地穿了好几层棉衣,但因为外罩着如冰铁甲,还是抵挡不住不断侵入的彻骨严寒。

都说‘瑞雪兆丰年’,岁暮年关就应该下雪,没了雪便没了丰年。可这雪已下了好几天,连地面的积雪都有一尺多厚了,却连丁点儿要停的架势也没有,着实急坏了没奈何被这场风雪堵在关城内,准备出关、入关的过往商旅。这些商旅心急如焚,不时地从客栈内行至城中空地,缩起脖子急急走上一圈,再焦虑地望一望天,然后或唉声叹气,或低声诅咒。当然,除了四处乱走,发发牢骚之外,他们原也做不了什么,必竟,任是你心中如何抓狂,也晓得天寒人受冻,雪深路难行,人力终有限,无法与老天相抗。

此时,风雪虽大,但并未封关。

关口共有里外三层,分别是内城、外城和瓮城。外城至瓮城的城门口,正有一人携着背囊、腰袋,牵着匹驮着马包的青鬃马,向当值的官兵递上通关需用的路引碟文,等待查验。

一名官兵接过,有些诧异道:“真是不要命了,这样的天气也敢出关?”他极少见到无视天气恶劣,大风大雪还硬赶着出关的人,因此脱口而出。

那人没吱声,只以手势做了个请查验的动作。

见自讨没趣,那名官兵便低头查验起相关碟文来。

稍后,他微怔了怔,端详来人,只见那人内着一袭普通棉袍,外罩一件杂色的狗皮袄子,脚上套了双可挡雪水内侵的长筒靴,头上戴着毛皮风帽,且放下掩耳,又以厚厚的长巾圈了脖颈,护住口鼻,仅露出双目。

本来,这人的打扮在恶劣的风雪天,是再平常不过,可他那双眸子异于常人,显得特别清澈明亮,似乎闪耀着令人难测、透人肺腑的光芒,这便使的旁人忍不住注意起他来。

那名官兵将路引等验看完毕后,递回给他,语气变得缓和起来,道:“京城里可还安稳?”接下来,他又解释道:“我一家老小都在京城,快两年不见了。”

那人似是笑了笑,眼神变得坦然平和,甚至还多了一点和蔼的歉意,摇了摇头,低声道:“兄弟前脚入京,后脚没悟热,就被派出关了,是以对京里情况并不了解。”

瞧不清他的面貌,仅以说话的声音判断,他的年纪应该不大,而且给人的感觉是英气勃勃又平易近人。

那名官兵点了点头,叹了声道:“如此大的风雪,还要急着赶路。本以为只有我们苦,今日看来,在京当差也是不易。”他想了想,又凑近一步,道:“既然大家同为朝廷办事,兄弟不妨多一句嘴。”

那人道:“请讲。”

那名官兵道:“老实说,关外极不安全,你不如等几日,风雪稍停,再与其他客商结伴而行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