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捕快春秋[武侠耽美]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见他直接撒了泼,邓大庆怒道:“你。。。。。。”

这时,黄芩却忽道:“往京里送信的差事,几日前我已和大人说定不去了。”

戴能不禁呆了呆,道:“什么?”

黄芩又道:“只是,轮不轮得到你去,却也未可知。”

戴能道:“你当真不去?”

黄芩也不理他,伸手从榻旁拾起随身携带的二尺长的铁尺,向门外走去,道:“戴捕头既人老骨松,不堪多用,今天不妨留在此处歇息,‘马棚村’那跑断腿的差事我替你办去。”

没想到对方有这么一招,戴能一时哑然,左顾右盼了一瞬,正好瞧见桌上有坛酒,慌忙转移话题,嘎嘎笑道:“难得总捕头有这份心。。。。。。这酒真是应时,我先喝一碗,算是敬总捕头。”说完,伸手就要去揭酒封。

门外,黄芩的声音从不远处平缓传来:“我没回来前,哪个动那坛酒,怎么喝下去的,我便叫他怎么吐出来。”这声音和他平时说话没多少区别,不含一丝戾气,却自有一股让人信服的力量。衙门里的人都清楚,黄总捕头的话从来不多,但说的出就一定做的到。

戴能口中喃喃骂道:“总捕头又怎么样?他奶奶的。。。。。。还不是和我们一样没官没品,不过是个捕役。我凭什么听你的?”但伸出去的手却象是中了魔咒一般,僵在当场,再不敢向前一丝一毫。另三人瞧见他这副窝囊相,不得不强憋口气,才忍住没笑出声来。

黄芩出了衙门,直奔马棚村而去。

马棚村紧邻樊良湖,是以,此地居民十有*都以捕鱼为生。

进村时,日头已升到了头顶,黄芩并没有径直去找村里管事的里正、耆长,而是来到一户院门敞开的平常人家。

这是户渔民人家。户外,东头空地上晒着一张花渔网,西头枯桩上系着两只小渔船;户内,院落中摆着一张大方桌,一对年老夫妇和他们穿着灰褂,身材精悍的儿子正围桌而坐,吃着午饭。

见有外人进来,一家三口都放下碗筷,站起身来。那精悍小伙儿最先认出了黄芩,惊喜道:“是黄大哥来了!”

黄芩笑着应那小伙儿,道:“丰四,别来无恙。”

丰四上前道:“黄大哥,有一阵儿没见你来马棚村了。”

丰大娘一边迎上来,一边斥责儿子道:“混小子,‘大哥’是你叫的吗?该叫黄班头。”

黄芩笑道:“大娘休怪。他小我三岁,叫‘大哥’挺好,听着亲近。”

“班头既不计较,那就罢了。”丰大娘点了点头,笑道:“黄班头,吃了没有?”没等黄芩回答,她又吩咐丰大爷,道:“老头子,快去加双碗筷,添些菜色,好让黄班头一起吃食。”

丰大爷一面笑呵呵地应下,一面进屋去加菜。丰四则加了张木凳放在桌前上首的位置上,请黄芩上坐。黄芩也不客气,称谢安坐。

从早上起他就不曾吃食,此刻虽然无碍,但腹中难免空虚,正好充饥。

丰四复坐下,招呼黄芩道:“黄大哥,你就当在自己家,随意啊。”

黄芩点了点头,道:“多谢。”

丰大娘摆手道:“一顿饭哪敢当个‘谢’字。要谢,也该我们谢你才对。上次四儿的事多亏了黄班头,要是没有你,我和他爹下半辈子都不知道怎么过了。”

原来,两年前丰四在湖上打渔,曾被一路水贼所掳,差点被迫做了水贼,还是黄芩私下前去交涉,水贼才将他放回。当然,这事并不曾上报衙门,否则丰四很可能被冠上通匪的罪名拘押受审。

黄芩摇头道:“职责所在,本不需谢。”

没多时,丰大爷分两次托出几样菜蔬,一盘红烧鱼,一大碗鱼汤,铺放桌上,道:“家里清苦,无甚相待,还请班头不要见怪。”说完坐下,继续吃食。

四人一桌吃食,倒也不显拘束。

黄芩就着鱼、菜吃了一大碗饭后,忽然抬起头来,问道:“我瞧这鱼的斤两比不得从前了,现在打鱼的营生可还好过?”

丰大爷道:“大鱼都在西北部的黄林荡附近,必须越了那界线,才可捕捞。”他咧嘴笑道:“其实,鱼大鱼小不都是肉嘛?只要日子能过得安稳,时间长了,积累多了,自然会好起来。”

丰大娘点头道:“是啊,这还是托黄班头的福呢。自你在樊良湖里划定了捕鱼的界线后,村里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我们不去越界捕鱼,水贼也再没骚扰过我们。”

黄芩暗自思附了一阵后,继续低头吃食。

丰四象是想起了什么,道:“差点忘了,”说着,他捡了两只空碗,一只放在自己面前,一只递给黄芩。黄芩接下。丰四又拎起桌边地上的凉茶壶,先替他倒满,再给自己倒满,之后,双手举碗敬上,一脸兴奋道:“恭喜黄大哥升做总捕头!”

他先一口喝干,道:“娘不准我喝酒,所以家中不曾预备,现只有以茶代酒敬大哥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