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抄底 > 第4部分(第1页)

第4部分(第1页)

到19世纪中叶,曾经籍籍无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已形成了以法兰克福为中心,向伦敦、巴黎、维也纳和那不勒斯辐射的金融网,从而缔造了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金融和商业帝国。

战争成为罗斯柴尔德家族财道中的杀手锏。每当战争爆发,他们戴着天使的面具,向各国政府提供军事贷款。他们提供军事贷款的理由大都与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无关,利润是他们的风向标,为了利润,他们手中的资本可以不辞辛劳地跨越国界,奔赴战场,由此成为最大的赢家。

战后各国都面临着休养生息的需求,他们再次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也成为身价最高的救世主。资本为王,他们凭借在战争中所圈得的资金开办银行,在资本市场从事证券、股票交易,并扩展到铁路、钢铁、煤炭、石油等对国家发展生死攸关的实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玩经济危机于股掌(1)

华尔街上挤满了人,成千上万人抢着去银行兑换硬币。

——哈珀斯杂志这是哈珀斯杂志对1857年经济崩溃的报道。这场发起于美国并蔓延到欧洲国家的经济危机,是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的国际金融家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当战争的号角越来越弱,他们难以依靠战争在世界财富中分一大杯羹时,他们就要在经济局势上做文章了。

到19世纪,这些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金融家们,已经学会从经济危机中抄底了。1837年,由于美国铁路建设投机过度与英格兰银行控制黄金外流的双面夹击,导致美国信贷紧缩,萧条持续了6年,美国大批企业破产,破产事件高达33000起,44000万美元付诸东流。对美国优质资产垂涎三尺的国际资本,乘虚而入低价收购美国大批优质资产,到1853年,外国资本已占到美国联邦国债的46%,各州债券的58%,美国铁路债券的26%。其中,在资本界呼风唤雨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受益匪浅。

然而,国际银行的黄金紧缩政策因为美国近况的发现而成了虚晃一枪,美国经济由于货币供应充足而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逼迫觊觎美国资产的国际金融家“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预谋并制造了“1857年大恐慌”。

19世纪,纽约州银行发行的纸币进入流通领域,为防止人们对纸币失去信心引发挤兑现象,纽约州要求银行以高等级政府债券来支持他们的纸币,但并没有对支票账户作出限制,被银行钻了空子,开始大量增加支票账户。

同时,“卖空”交易逐渐走进资本交易的行列。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每天只能进行两次交易,作为这种刻板的交易方式的补充,“路边市场”应运而生。在“路边市场”这个编外交易所中,随时可以交易,这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卖空”的产生。所谓卖空,指的是以特定价格卖出自己并不拥有的股票,与买方约定30天或60天后交割。他推断届时市场价格会有所下降,自己可以以比事先约定价格低的价格买进,从中获取利润。这正如我们去买某种型号的电脑,经销商并没有你想要的那种款式的电脑,但他既然收了买方的钱,就要保证在约定时间内把电脑给买方。那么,这个电脑经销商就是在卖空这台电脑,他必须在三个月之内把这台电脑从厂家买到。如果在这三个月内,电脑出厂价格下跌了,那么经销商就能从中获取利润;反之,如果电脑出厂价格上涨了,经销商就要赔钱。“卖空”交易的出现,大大刺激了资本交易泡沫的产生。

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铁路事业蒸蒸日上,仅在1848~1858年的十年间,美国就建成了长达33000公里的铁路,与铁路事业“一荣俱荣”的铁路证券也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

国际银行家“见山开路”,趁机松开钱袋,让美国人民甩开膀子创造财富,美国经济逐渐升温并变热,等到美国泡沫越吹越大时,他们又来个急刹车,实施货币紧缩,戳破了这个被他们吹大的泡泡,美国又重蹈经济危机的覆辙。

美国企业出现倒闭潮,仅1857年就有近5000家企业破产;银行系统瘫痪,到1857年10月,纽约63家银行有62家停止支付;股市急剧跳水,铁路公司的股票跌幅高达80%,资本市场一片惨绿。

以“卖空”著称的利特尔,在资本市场中久经沙场,曾创造过将“莫里斯运河及银行公司”股票从10美元成功地拉升至185美元的辉煌,但也没有逃脱“1857年大恐慌”的梦魇,不但赔得倾家荡产,也丧失了从事金融交易的机会。 。。

玩经济危机于股掌(2)

通过制造“1857年大恐慌”,罗斯柴尔德家族再次有了抄底的机会。而且,仅仅一年的时间,美国经济又大放异彩,这使不少抄底“1857年大恐慌”的金融家与企业家放短线就钓到了大鱼。至今风靡世界,在历次经济危机包括今天仍在蔓延的次贷危机中屹立不倒的摩根集团创始人——乔治·皮博迪,就发迹于这次罗斯柴尔德家族策动的经济危机。

1837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皮博迪来到伦敦,开了一家商号并顺利进入银行家的圈子。受美国经济泡沫的蛊惑,皮博迪也同样大量投资于美国铁路债券和政府债券。到1857年美国出现经济恐慌时,皮博迪也被深度套牢。就在皮博迪欲哭无泪之际,英格兰银行为皮博迪提供了80万英镑的贷款,不但使皮博迪躲过了破产危机,还使皮博迪有机会大肆买进跌成“垃圾股”、“仙股”的美国债权。一年后,美国经济复苏,皮博迪手中的垃圾债券成为黄金股,皮博迪追随罗斯柴尔德家族创造了一夜暴富的神话,并为后来的摩根集团打下了厚实的根基。

与执著于金钱与控制权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不同,经过病魔的袭击,晚年的皮博迪灵魂开始开窍,“当病痛袭击我时,我意识到自己不是不朽的……我发现生活中有些人热心帮助贫困的人们,正像我一心想挣钱一样。”此后,皮博迪热衷于慈善事业,文学家雨果给了他这样的评价,“这个世界上,有充满恨的人和充满爱的人,皮博迪属于后者,正是在这种人的脸上,我们看到了上帝的笑容。”

但是,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脸上,我们看不到笑容,只看到冷酷。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看来,经济危机带给他们的盛宴还不够丰盛,他们又转而寄希望于美国愈演愈烈的内部矛盾,而他们一手策划的经济危机也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家族能够在世界版图上基业长青,罗斯柴尔德家族也不例外。由于罗斯柴尔德家族不看好美国经济,为美国摩根家族的崛起提供了良机,罗斯柴尔德家族试图控制全球命脉的计划也被粉碎。随着二战的爆发,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使罗斯柴尔德家族损失惨重,大量家族成员被杀,资产被侵吞,有多于三分之二的金融机构灰飞烟灭。“成也战争,败也战争。”在二战面前,曾经不可一世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战争密码开始失效。看来梅耶的名言“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制定法律”也会失灵。二战结束后,冷战接踵而来,这并没有缓和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窘困,罗斯柴尔德家族仅剩英国与法国的两个银行在运转。

二战结束后,和平时代来临,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战争财道没有了用武之地,开始蛰伏。不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并没有就此沉沦,他们像变形虫一样适应环境,如章鱼般四处伸出触角以攫取财富的水草。20世纪70年代初,雅各布创建了罗斯柴尔德银行的并购部,开始并购大战,一系列企业被纳入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版图;法国罗斯柴尔德银行进行改革,设立PLM全资子公司,经营连锁旅馆,著名的圣雅克大酒店即为他们所属;法国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另一位成员阿道夫,不但控制了美国洲际饭店,还投资建设了世界上最高的滑雪场——梅杰夫滑雪场。

在媒体为王的今天,我们在大小媒体仍然难觅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踪影,他们始终如一地潜伏让旁观者很难深谙他们现在的“无形大道”。不过,在新秀层出不穷的今天,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昔日辉煌已是明日黄花,他们很难在世界的资本格局中呼风唤雨。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该忘记他们在战争中所展现出的金融舵手的魅力。他们虽然没有如钟表般精确的计算,也不具备人们所流传的对世界的绝对洞察力与掌控力,但他们善于利用战机,也敢于在战争中寻找资本和市场的盲点,把他们的投资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无限放大。他们始终是当之无愧的“红盾牌”,这是因为曾经“金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上帝,而罗斯柴尔德则是它的先知”。

罗斯柴尔德家族,为我们徐徐拉开了大抄底的帷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