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抄底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前言

过去的一切又全完了,一切业绩化为乌有。不同的是,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但是要达到这个新时代,还要经过多少地狱和炼狱啊!

——斯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历史不断重复着好与坏的轮回。如同逃不脱的宿命,全世界都在憧憬没有休止符的黄金时代,但危机却一次次不期而至。但是,在数次经济危机、战争梦魇背后,都潜伏着凤凰涅槃的裂变基因。

无论是经历战争还是萧条,经济都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下滑,衰退成为战时或经济危机时最触动心弦的字眼。这似乎成为人类难以摆脱的黑暗周期。太阳照常升起,资本、资源以及企业家的蜜月却已结束。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是一个创造性的毁灭过程。如果能在周期性的政治或经济灾难中植入抄底基因,这或许是萧条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今天,成为世界关键词的“抄底”,源自资本市场中的抄底,原意是指以某种估值指标衡量股价已经跌到最低点,尤其是短时间内大幅下跌时买入,预期股价将会很快反弹的操作策略。在战争或经济危机中,抄底的外延则演变为对资金、市场、人才等资源的廉价获得。

在经济危机中,抄底抄的是谷底。谷底与顶峰相对,为经济周期中经济活动的最低点。在这一时期,企业生产力和就业人数均达到最低水平,股票和商品价格达到最低,并有回暖趋势,企业家的悲观情绪正在转为乐观。因此,经济危机的抄底与经济危机相伴相随,也是有周期的。经济周期的萧条时刻,恰恰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市场经济变幻万千,唯一不变的是经济周期。在经济学的“经济蛛网”中,一旦在市场上出现对价格水平不满意的竞争者,他们就会擅自减少对产品的供应量,从而引发产品价格的上升。而不明就里者,受到高价格的刺激,会拼命扩大投资以增加利润,这就是竞争性过度投资,它最终会引发生产过剩。查尔斯·金德尔伯格说,“我认为,狂热与崩溃曾经是和普遍的非理性或者暴民心理结合在一起的。”被利润诱惑和盲目乐观,带来的往往是信用的无度扩张,这种可怕的群体性心理往往是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在市场上,技术精湛的投资者寥寥无几,而不成熟的投资者却比比皆是,他们可能会在初始阶段促进经济繁荣,但繁荣背后必然是崩溃,并带来新的下跌。于是,经济周期出现了薄弱链条,并一次次向崩溃的边缘滑行。

各种资产的价格下跌,为技术娴熟的投资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在经济周期的谷底抄得不亦乐乎。在萧条的阴影中,每一类资产的价格都被贴上廉价的标签,其价值的缩水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抄底者却牢牢控制着话语权,轻易地将低价资产收入囊中。

战争除了会造成经济萧条之外,也给抄底带来了良机。

直到现在,在和平的大旗下,仍有硝烟弥漫,不管是为利益还是正义而战,人类历史上不计其数的大小战争,仍然是“死亡商人”、工业巨头乃至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最动听的乐曲”。在战争的血雨腥风中,他们却能翩翩起舞,成为抄底之王。金融家成为参战国政府的上帝,为取得战争的胜利,连手握权力的政府,也不得不接受他们的高利率贷款;在军需市场的催化下,工业巨头的生产力得到了白热化膨胀,漫无边际的军需市场,让他们无暇为他们强大的生产力干杯;制造枪支弹药等“贩卖死亡”的商人,对诸如生命这样基本的人道主义熟视无睹,为攫取财富,他们愿意贩卖更多的死亡。

抄底的璀璨,往往隐藏于最具有毁灭性的时代,它蕴藏着抄底时机。从2007年起,世界再次走入经济萧条,大萧条不断升级,财富被洗劫,对经济繁荣、文明的“屠杀”清晰可见,世界变得格外沉重。就连华尔街,也是哀鸿遍野,经济景气指数将会跌到何处,谁也不知道,可以确定的是:繁荣已从云端坠落。

有人说,“世界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那么,在经济危机中,无法独善其身的中国,是否也命该遇到这样的时代,无动于衷,待萧条的潮水退后,成为被国外资产收割的廉价资产?

今天,我们身处危机四处蔓延并有可能进一步裂变的危险链条上,是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还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在这场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中,与其被动地等待危机的利刃落下,倒不如顺水推舟、植入抄底的基因。今日的中国经济已经茁壮成长,寄居在安全岛上且顶着“金砖四国”的头衔,已具备在抄底市场中分一杯羹的实力。

在中国,对于某些人、某些企业,在经济危机中,需要在抄底的历史长河中头脑清晰地把握这些机遇,因为我们已经遇到了这样的抄底时代。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书评1:从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发家史解密抄底真相

从华人首富李嘉诚的发家史解密抄底真相

抄底,是企业和企业家一种跳跃式成长方式。

经济低谷时,以比经济繁荣时更廉价的价格把资源收入囊中,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化宏观之危为局部或个人之机,这才是抄底的真相。抄底,改变了企业原生态生长方式。

企业的成长不是千篇一律,更不是一成不变,我们需要像抄底这样能够改变商界格局的突变基因。历史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无数个成功的抄底案例,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漫漫从商生涯,就是一路抄底,不断实现跳跃式发展,最终站在财富之巅。

1950年夏天,李嘉诚凭借自己的积蓄及借来的5万港元,开办了“长江塑胶厂”,靠生产塑料花维持经营,甚至到1964年,李嘉诚靠生产塑料花获得千万港元的利润,并成为世界最大的塑料花生产基地。但物极必反,靠一支又一支塑料花的微薄利润,李嘉诚的财富怎么能以核裂变的速度增加。有着经商智慧的李嘉诚不断寻找抄底的机会,为企业腾飞准备了一个又一个跳板。

1965年2月,香港发生金融危机,银行信用一泻千里,人人自危,为自保,很多投资者疯狂抛售房产,香港房产也一落千丈,房产公司纷纷破产。1967年反英暴动,无疑又推波助澜,香港房地产进入低迷期。与对香港房地产退避三尺的商人不同,李嘉诚并没有把香港房地产一棍子打死,相反,他认为萧条只是暂时的,香港的地产终会出现反弹。所以,在别人低价抛出时,他不失时机的接盘,囤积了大量地皮和旧楼。不出所料,还不到三年,香港经济回暖,房地产又欣欣向荣,李嘉诚低价收购的房产身价倍增,李嘉诚高价抛出,获得不菲回报,并趁机购买有发展潜力的楼宇和地皮,在香港房地产占有一席之地。

香港房地产只是李嘉诚抄底中的小试牛刀。在以后的经商生涯中,抄底越来越成为李嘉诚屡试不爽的做强做*宝:

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危机影响,石油价格一路飙升,全球经济走下坡路,香港经济受到波及,楼市低迷。李嘉诚趁机再次大量吃进优质资产。这次经济危机中,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之一和记黄埔因濒临破产而被汇丰银行收购,1979年李嘉诚购买和黄的股份,增资到40%,成为和黄董事局主席,事业开始了质的飞跃。

1997年,香港回归前,香港局势动荡,英资纷纷撤出香港,很多港商逃离香港,深怕香港回归后有什么变数。英资、港资仓皇出逃时,李嘉诚稳坐钓鱼台,坚信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好,低价接手了外商、港商仓促抛出的资产,再次赚得盆满钵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李嘉诚在股市与房市长袖善舞,把抄底之道诠释得淋漓尽致。

李嘉诚奉行逆市扩张的投资哲学,在金融危机或者经济衰退中表现出高人一筹的创富力最终荣登华人首富宝座。试想,如果没有数次抄底的大手笔,李嘉诚或许还在塑料花的圈子徘徊,能基业长青却不能富甲一方。

抄底不仅是一个人的行为,也是一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或政治行为。美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很大程度上在于经济危机和两次大战中坐收渔翁之利。尤其是两次大战,战争催生了美国一大批死亡商人和银行家的产生,他们的生产力极度膨胀,连美国总统都激动的“为美国强大的生产力干杯”,抄底成为美国得以成长的福音。《大抄底》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深度翻阅抄底厚重的历史,让我们有机会一睹抄底在创造财富时所焕发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又命遇这样的时代,金融危机在全球肆虐,世界经济一路下滑,有些人跌入谷底,有些人还在艰难爬坡。幸运的是,中国为世界做出了榜样,在经济危机中独当一面,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希望看到中国以大国崛起的形象做出更多的承诺。能够在经济危机中保存实力,与诸如崩溃、萧条保持足够的距离,不被危机灼伤,坚持剩者为王,这是最殷实的抄底资本。中国是否已经具备了抄底的潜质与实力?我想,此书的作者也会为你解惑。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季节,世界的财富不断被危机大口吞噬;同时,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等资源俯首皆是,挂出“物美价廉”的标签,等待着优胜者的救赎。在别人恐惧时,谨慎而又节制的贪婪,走好每一个抄底的节拍,你就可能是抄底之王。而等待中国的,可能也是一场空前的抄底盛宴。如果真的是盛宴,那么,本书已经为你拉开为盛宴的帷幕。

——北大民营经济学院教授,经济学家艾学蛟

。 想看书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