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改变世界汽车工业的六巨头:传奇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蟮氖谐】占洹?br>

如果没有李·艾科卡,克莱斯勒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可能就已经消失了。如果没有卢茨,它可能也会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消失。

如果没有埃伯哈德·冯·金海姆,宝马公司可能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公司,而整个汽车业中,这个在驱动力、电子和品牌魅力等方面都具有大胆风格的公司也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没有费迪南德,保时捷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它陷入低谷的时候可能已经被吞并了。如果没有本田宗一郎,日本的汽车业与如今我们所看到的会有很大的不同。

虽说每个人都在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本田宗一郎是整个这个团体中的智力教父和精神教父。到1971年,本田汽车公司制造汽车的历史还不到10年,但是,它已经在日本以外销售了数万辆汽车。3年前,本田以其N600车型全面进军大众公司所主宰的德国市场,N600所装配发动机的尺寸是甲壳虫(Beetle)发动机的三分之一。这款小巧的本田汽车在巴黎、伦敦和洛杉矶的车展上频频亮相,人们对这款车型非常关注,其程度不亚于过去的本田摩托车。在巴黎车展上,最苛刻的贸易保护主义政客也在这款车型前驻足观看。

〃哦,这是本田的新车,〃查尔斯·戴高乐总统说。

在本田公司位于日本和兴(Wako)的技术中心,新的历史正在诞生。早在1971年,一个特别工作组的工作就开始初见成效了,这个工作组成立于两年前,主要致力于一款低排放发动机的研发。这8名才华横溢的年轻工程师来自本田当时刚成立不久的一级方程式车队,他们中有几个人后来成为本田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开发的低排放发动机名为〃复合涡流调速燃烧系统(CVCC)发动机〃。到第二年春天,工作组已经拿出样机,可以接受美国环保署()的检测。CVCC发动机达到了美国新制定的严格的防止污染标准,这比该标准形成正式法律还提前了两年,比其他制造商达到同等水平提前了10年。

第一次高潮发生在日本。随着燃油价格的飞涨,1974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的轿车销售下降了40%。然而,由于有了CVCC发动机,本田的销售量比上一年提高了76%。

运用其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本田宗一郎的发动机直接导致李·艾科卡失去了他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位子。1975年,艾科卡作为本田宗一郎邀请的私人客人,在东京度过了快乐的两天,两人交换了礼物,开怀畅饮日本清酒,彼此进行了很多交流,艾科卡的心情非常好,本田甚至还燃放烟花来欢迎这位福特公司总裁。艾科卡很高兴,尽管人在东京,他仍然成功地处理了一件事,他相信这件事将使福特大胜通用汽车,当时在OPEC石油危机的影响下,在底特律,一场小型轿车之战正在打响。

几天之后,在福特公司位于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的〃玻璃房〃总部,他的好心情被彻底破坏了。艾科卡跨进亨利·福特二世的办公室,开始介绍他的计划,他打算购买30万台CVCC发动机,装配到福特嘉年华(Fiesta)上。这将是我们的救命稻草,艾科卡说。但是,他还没说完就被亨利·福特二世打断了:〃只要是引擎盖上贴有我的名字的汽车,就绝不会安装日本发动机,〃他咆哮着说。

艾科卡惊呆了,他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他在福特的路快要走到尽头了。但是,他仍然受到本田标新立异的方法的激励。他看到,在日本这个等级森严、教育神圣不可侵犯、尊重权威的国家,本田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尽管几乎没有接受正规教育,本田却有一种神奇的本领,他能从日本的二流学院里挖掘到聪明的年轻学徒,然后让他们去完成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他们都会成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发令枪(3)

本田还与日本的财团企业网络针锋相对,哪怕这样做这使他失去了日本传统银行家的支持,这些银行家甚至几次威胁说,要搞垮他的公司。跟福特一样,本田也是在二战期间达到法定年龄的。他目睹了大规模的死亡和破坏,他之后的那些认真的年轻管理人员都没有如此多的经历。工作时他永远不知疲倦,同样地,在他一生的大多数时间里,他还疯狂的热衷于喝酒和追逐女色。对本田来说,享乐和工作同样重要,这种精神也影响到他的产品。

1971年秋天,亨利·福特二世54岁了,这一年,他开始把注意力转投到美国以外。4年前,福特就曾下令要整合公司在欧洲的业务,当时,欧洲的业务很分散,而且显然与本部的业务存在竞争。现在,他在物色可以收购的欧洲公司。1963年他曾差一点就完成了对法拉利的收购,当时菲亚特正在利用它对恩佐·法拉利的影响搞垮法拉利。后来,菲亚特控制了这个跑车公司。福特现在仍然渴望得到这个有赛车传统的欧洲著名品牌。他想把小巧的保时捷变成福特帝国中的一颗明珠,但是遭到了年轻的费迪南德·皮耶希的坚决反对,当时皮耶希负责其家族跑车公司的赛车部,他的917赛车已经打败了福特的GT40,保时捷怎么会需要福特呢?福特也曾经考虑过本田宗一郎刚成立的摩托车和汽车公司。但是,他最想要的是宝马。1971年,亨利·福特做出了第一个选择……他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通常很随意,总是很礼貌,然而非常严肃。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宣布自己对冯·金海姆和宝马的老板赫伯特·匡特(Herbert Quandt)感兴趣。匡特去世后,福特仍然礼貌地恳请匡特的###约翰娜,而匡特的家人和冯·金海姆总是拒绝他。福特到匡特家去拜访,已经成了人们的笑柄。

〃亨利,我知道你又来干什么了,〃每当福特到约翰娜·匡特位于巴德洪堡的房子里来的时候,她都这样责备他。

1971年,李·艾科卡46岁,不到一年前他开始担任福特公司总裁,其势力正在逐渐巩固。艾科卡全部的职业生涯都是在美国,他仍在了解公司在欧洲的业务情况。1971年夏天,他任命了一位自己信任的高级副手哈罗德·哈尔·斯珀里奇(Harold Hal Sperlich),派他赴欧洲监督福特,而他自己也更频繁地出访欧洲……通常与亨利·福特二世一起。艾科卡在福特达到了权力的顶峰,〃魔鬼老大〃(亨利·福特二世)对他完全信任,当时,亨利正在处理一些个人事务的转变……离婚,并开始形成一种欧洲花花公子的生活方式,像他菲亚特的朋友詹尼·阿涅里(Gianni Agnelli)那样。在福特不思进取的时候,艾科卡抓住了机会。其时,艾科卡似乎产生了超凡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他代表着战后美国发展的驱动力,而且,他迫切地想要收获这种蓬勃发展的胜利果实。艾科卡代表了一种美国式的浮华的自信。

他选择自己的道路,在亨利·福特二世身边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最终在福特公司培养了一批追随者。当亨利对他投反对票的时候,他至少可以威胁到福特家族对自己所拥有这个公司的控制。但他不仅仅是一个精于心计的公司管理者,在20世纪50年代他还年轻的时候,他就发明了完全不同以往的汽车销售方法。在1964年到1993年的29年间,艾科卡销售的乘用车种类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人……从野马汽车到微型面包车他都卖过。

当这一切在迪尔伯恩进行的时候,43岁的埃伯哈德·冯·金海姆正在潜心规划宝马的未来。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机械工具管理人员,他在1970年被任命为宝马管理董事会董事长,提拔他的是宝马的控股股东、金融家赫伯特·匡特。匡特让他负责管理保罗·哈恩曼(Paul Hahnemann),这是一位人气颇高、才华横溢的销售及市场开发负责人。这一任命让公司内部的人大跌眼镜,也让众多宝马车迷甚感忧虑。哈恩曼把对冯·金海姆的任命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学徒期〃。但是,到1971年夏天,冯·金海姆就开始着手赶哈恩曼下台,他瞄上了一个意志坚强、引人注目的人,通用汽车的子公司亚当·欧宝(Adam Opel)的销售及市场开发经理,他想让这个人代替哈恩曼,这就是39岁的鲍勃·卢茨。

后来,冯·金海姆接手了一家欧洲最差的汽车公司,并在世纪之交将它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实际上,在公众影响力方面,没有哪一个汽车品牌比冯·金海姆所领导的宝马更好。他不在乎德国按资排辈的那套制度,在高级职位上任用年轻人,在汽车业内建立了第一个面向年轻人的豪华车品牌。没有哪一位管理人员培训出如此多的未来汽车公司领导者。因此,在21世纪的黎明到来之前,没有哪一个人对汽车业产生过如此大的影响。他坚信汽车电子部件的价值,他还相信,制造过程中的灵活性是小公司保持独立的方法。到世纪之交时,最成功的汽车公司都模仿冯·金海姆的做法。

1971年,本田宗一郎和冯·金海姆见过一次面。他们各自的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取得的成功可以互为榜样,而且二者都是从成功的摩托车制造商发展为乘用轿车制造商的。在某种程度上,两个公司都有10年的发展历史。本田公司作为摩托车制造商,是从1961年开始制造微型轿车的。而宝马早在1928年就制造出第一辆汽车,但是,直到1961年,匡特从破产的边缘挽救了它,进行重组并推出1500车型之后,宝马才开始重新具备了竞争能力。

第1章 发令枪(4)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宝马和本田已经成为轿车领域最受欢迎的中档品牌,它们成为彼此的典范。冯·金海姆经常说,本田是他最看好的公司,也是惟一一个可以与宝马结成同盟的公司。实际上,宝马所收购的惟一一个公司……英国罗孚集团……就一直非常依赖本田公司,这种局面持续到1993年被宝马这个德国公司收购时才结束。

1971年,冯·金海姆最终把卢茨从通用汽车公司挖走。对亚当·欧宝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震动,当时这个公司已经为这个年轻人做好了设计。欧宝的创记录(Rekord B)当时正在法国的尼斯发布。在演示的第一天,记者们鱼贯进入大厅,欧宝总裁亚历克斯·坎宁安(Alex Cunningham)……后来他成为通用汽车公司副董事长……神情紧张,他在奥地利资深记者乔治·奥尔(Georg Auer)旁边坐下。

〃希望这次演示能成功,〃他小声说,〃今天早晨,鲍勃·卢茨从我宾馆房间的门缝下面塞进来一封信,信上说,很抱歉,我先走了,我要去慕尼黑,从明天开始,我就是宝马公司的销售副总裁了。〃

坎宁安不得不找欧宝意大利分公司的总裁来做这次演示。卢茨曾不满于通用汽车公司的管理者对待欧宝的方式。他觉得,这个德国汽车品牌急需投资和技术,以与德国汽车不断提高的性能水平齐头并进。

同时,早在吕塞尔斯海姆(Russelsheim)就职的时候,卢茨就很向往宝马。有一次在慕尼黑,他开始为该公司推出的轻便灵敏的跑车进行形象设计。当冯·金海姆因为使宝马的发展锦上添花而受到大多数人的赞扬时,卢茨也出现在这次转变的过程中,这并非偶然。而且,卢茨让宝马走上了一条在美国获胜的决定性道路。

卢茨所采取的第一次行动中,有一件事是取消一项改变宝马蓝白两色螺旋桨车标的计划。在那之后,他很快就勾勒出一款新车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宝马6系列单排座轿车。如果在1971年冯·金海姆没有聘用卢茨,那么宝马这个名字将不会如此广泛、如此迅速地传播开来;而如果卢茨在慕尼黑的时候没有如此大的权力和热情,他在福特、克莱斯勒以及最后的通用汽车都将不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实际上,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时光,卢茨将开始考虑将宝马的经验传授给通用汽车公司。很长时间以来,通用汽车公司都在使用餐前苏打水和洗发香波经销商来调整其汽车的品牌吸引力,卢茨打算改变这种做法。他不仅吸收了冯·金海姆的品牌专长,还弄懂了亨利·福特二世的财务纪律和艾科卡的营销技能。

在行业领导者中,鲍勃·卢茨是自本田宗一郎以来最狂热的汽车热衷者。但是,他还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卢茨在克莱斯勒的团队将工艺、设计、生产、财务和营销等结合起来,通过装配线,从一张白纸上产生概念。这一过程加速了新车型的开发过程,提高了效率。

克莱斯勒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样一个事实,在艾科卡和卢茨的领导下,公司学习、分析并采用了本田的超高频率汽车制造体系。卢茨让一个名叫弗朗科伊斯·卡斯塔因(Francois Castaing)的法国工程师负责组建本田风格的团队。然后,他让卡斯塔因手下一个名叫汤姆·西德里克(Tom Sidlik)的前福特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实施一套成本控制体系,这套体系是根据福特公司的精明小子〃红宝书〃(叫红宝书是因为它的三环封面活页是红色的)制定的。在这一体系下生产出来的汽车非常成功,克莱斯勒因此而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汽车制造商。

1971年,34岁的费迪南德·皮耶希正在找工作。尽管皮耶希在保时捷公司名噪一时,他使公司的赛车项目重新焕发出生机,但他仍被敕令退出这个家族企业。皮耶希和他的兄弟姐妹以及表兄弟姐妹为争夺跑车公司而争吵不休,家族首领费里·保时捷(Ferry Porsche)和皮耶希的妈妈路易丝(Louise)出人意料地决定,任何家族成员都不得在公司担任管理职务。(本田宗一郎也曾在20世纪60年代做出过同样明智的决定,本田一直是保时捷和皮耶希家族的楷模。)

1971年初,费迪南德·皮耶希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而现在他退出了。他曾经希望自己能为自己的家族公司奉献终生,但是,如今他处在了一个要做出重大抉择的关头。

梅赛德斯·奔驰公司的老板乔基姆·赞(Joachim Zahn)邀请皮耶希到斯图加特,讨论一项咨询性的工作。皮耶希建议设计一款5缸柴油发动机。该项目在6个月的最后期限内完成了,于是,赞让皮耶希取代汉斯·谢林博格(Hans Scherenberg),担任梅赛德斯的开发负责人。当赞提及研发预算不会很大时,皮耶希立即答复他说:〃如果是这样,那么,你找错人了。〃

在找工作的时候,皮耶希非常想从事一份与性能车和赛车无关的工作。大众公司在意大利非常有影响力的经销商格哈特·理查德·岗普特(Gerhard Richard Gumpert)为皮耶希安排了一次在意大利设计中心的短暂逗留,这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独立设计中心,其负责人是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吉尔盖多·乔治亚罗(Giorgetto Giugiaro)。在皮耶希来到位于都灵的意大利设计中心时,该公司刚刚完成第一代高尔夫(Golf)和豪华海风(Scirocco)单排座轿车的设计。皮耶希在这里绘制了多种机械设计的技术图纸。乔治亚罗每次走进他的办公司,皮耶希都会跳起来立正站好……像士兵在将军面前那样,乔治亚罗觉得皮耶希并不需要这样,原因在于,皮耶希比自己还大一岁。每次这位设计者跟皮耶希说话的时候,他都会记录好几次,〃直到我能完全领会,〃皮耶希说。

第1章 发令枪(5)

皮耶希在1972年8月进入奥迪NSU,负责管理特殊项目部。3年后,在1975年,他被任命为奥迪研发负责人。

在皮耶希加盟奥迪的时候,奥迪似乎只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