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 > 第7部分(第1页)

第7部分(第1页)

能公开否则就会失去观赏的意义,明星们的星光必须随时随地地照耀,才可以维持若干光年的距离。

那些生活照绝对是减弱了那些明星的光强度,使他们有了光学骗子的嫌疑。这样的嫌疑多了,就成了大众的记忆。

表演艺术家与戏子的区别

表演艺术之于娱乐,正如文学之于影视。从“大表演”的概念来说,那些在镜头前和公众前露脸的,都可算作表演。像主持人,说相声的,选秀的,网上视频里的,跳钢管舞的,歌厅里的,KTV,MTV,《同一首歌》里的,大马路上抱抱的,地铁里卖唱的,都是。但表演并不一定就是艺术,而表演也不一定需要艺术。所以上述这些大可去演戏,去客串,去票。

从中国表演艺术院校出来的,叫演员。在香港演员培训班出来的,叫艺员。香港没有艺术院校,只有演员班,从一开始就很商业化。内地艺术院校,课堂上老师们教授理想的表演艺术,但下课了学生们就忙着考虑商业演出。

演员可走两条路,一个是向表演艺术的雪山攀登,一个是向炒作的市场迈进。

后者需要花絮、八卦、绯闻及丑闻。他们靠演技博得名声,无论如何作秀都和其职业气味相投、相得益彰。不要责备他们,他们如看待表演之于人生那样把作秀当成表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会在聚光灯下留言板上颁奖典礼中惊鸿一瞥,留下自己的英姿倩影,努力成为轰动一时的戏子。

戏子这个词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形容那些梨园人士的,后来他们升格为表演艺术家了。现在戏子一词却可以准确地定位那些明星,就在于他们把表演做成了黄金,把艺术弄成了狗屎。

而前者经常沉默,仅仅依靠角色和作品与人交流。他们沉默的原因是不适合讲话,不习惯作秀,不能用平常的言语说出自己对时代的讽刺。这样得罪人,有碍自己的事业,于是他们选择性地继续沉默下去,在最需要沉默与沉没的时候沉没并沉默着。

地下电影是一种对抗时尚的沉默方式,它竭力寻求反时尚的突破口,就像年轻人对父母时代的逆反一样。到国外某个乡村电影节上获个奖是为了能在中国以更稳健的心态沉默下去。

这就是为什么表演艺术家不做或少做(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的时候)广告的原因。他们不想和戏子一个舞台,将艺术降格为表演。同时,适当的沉默有助于艺术的发酵。也很少能见到他们有什么娱乐新闻爆料,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因为他们不需要这样的鸡屎文章来存活。

影视文化中有这样一个规律,那些影视艺术家在要赢得艺术名声的时候会注重艺术,当他的艺术市场成熟之后就开始全神贯注地表演,而不断透支自己的艺术信用。当这个轮回发生之后,一个时代就算结束了。第五代导演被第六代替代了,接班了。然后就是新的轮回。

当崔永元看到火暴的超女时,他说出了“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的话并开始了“我的长征”。但他可曾在《百家讲坛》火的时候,说过此话呢?

就是这样了。

后偶像时代

网络上又有了新偶像。有人说她是草根偶像,有人说她背后藏着一个极高明的策划,有人说她是精神病的一种,至今无法命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策略(16)

然而,我要说,她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映射到大众、网民的心里,确实不是简单的几句讽刺比喻就能打发的。

从《非常6+1》到《星光大道》再到《超级女声》,明星速成体系基本确立。但其共同的特点是媒体操纵。

看看《开心辞典》,看看《同一首歌》,我们已经产生了赶紧换台的生理感受。

我们看够了媒体的炒作,看够了那些包装出来的玩意儿,看够了扭捏造作。

我们决心站起来对他们说:这些个玩意儿,我们也会。

越来越多的包装和越来越豪华的炒作使得人们对如此而来的偶像产生了普遍的厌倦。

当我们一次次被这些明星大腕和他们的作品整得哑口无言时,我们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垃圾永远是垃圾,哪怕它是上亿人民币打造的垃圾。

网络新偶像或许也是垃圾,但是低成本制造的垃圾,更有平民、草根气息。

所以我殷切希望网络新偶像能从垃圾堆崛起,达到连好莱坞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正像行为艺术号称“人人都是艺术家”一样,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是偶像。

无须媒体吹捧,只要自我炒作,一切皆有可能。

在政治年代,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事迹而闻名。我们管这些突然屹立起来的人物叫做“英雄”。英雄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一个前电视时代精神生活的质量。

想一想,如果一个时代没出什么榜样性的人物,那么这个时代是不是有些那个,就跟老天阴沉沉老是憋着不打雷不下雨似的,很不痛快,容易得抑郁症。

于是统治者需要经常树立一些忠臣、孝子、烈妇之类的以资传扬。虽然野史、评书也把他们当做娱乐资料,但他们还是人们崇敬的对象,而不是娱乐对象。他们在神坛上经受着烟熏火燎,还有神性在。

这就是政治偶像的时代。物质相对贫乏,资讯更是落后。人们还没有选择偶像的权利,但还有躲避偶像的机会。

那些隐居尘世的人,他们不崇拜政治偶像,他们和网络新偶像一样,以自己为偶像。

伴随政治偶像而生的是文化偶像。文化偶像的出现需要更多的历史机缘。何以选择你而不是别人,何以你身上的文化元素成为时代的发光点,凭什么你就能一夜成名鸡犬升天。殊不知,这文化偶像比政治偶像要复杂许多。

王朔是著名的文化偶像,北京制造。京味儿文化是善于制造偶像的一个文化。它既平民,又贵族,既下里巴,又阳春白。它不光产生了痞子文学,还把很多玩意儿也弄得跟时尚似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