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中国社会的一千个细节 > 第1部分(第1页)

第1部分(第1页)

一、浮世绘(1)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吗

“浮躁”一词对国人来说,相当地耳熟能详了。人人言必称“浮躁”,说“这个社会很浮躁”,谈“如何在浮躁中生存”。于是,那些原本不浮躁的,也耐不住性子,或者不好意思再清高,一应浮躁起来了。

在一个《重拍〈红楼梦〉》的节目里,屡次听到学者口吐莲花,谈到当下社会浮躁,不适合重拍《红楼梦》。于是,我就在想,那些说这个社会浮躁的人里,有很多就是学者了。

学者说“浮躁”,不知是和哪个时代相比的。一个原本以权为本位的社会,如今进到了以钱为本位的时代,并不能说就是更浮躁。确实,人人都在谈房子。那是因为福利分房寿终正寝,还因为国家需要启动国内的市场需求。如果这么说来,确实人心浮动、人人为房子而奔波终生,焉能不浮躁。

只是,这样的浮躁似曾相识。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政治进步而奔走呼号。

在六十年代,人人为了追求不被革命运动落下、拖垮而转动脑筋。

在七十年代,人人为了立场、站队、文攻武卫而忙活。

在八十年代,人们考大学、去深圳、闯珠海、学外语、出国、下海。

在九十年代,人们请托、送礼、下海南、上美国、买房子、卖假货。

试问,若以“浮躁”论,中国人啥时候不浮躁来着。

再看一九四九年以前,国内战争及抗日战争、五四运动及其之后的各次运动,中国何时不“浮躁”来着?是否非要回到汉唐,才有“不浮躁”的气象呢?

至于说时下是浮躁的原因,我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对一个时代迷惑不解的时候,就冠之以“浮躁”,以为不值一提,以为都是云烟。“现在的人太浮躁了”,这句话时常出现在耳边,似乎在解释着什么,莫非这是说话者自己的心声。他也要去浮躁一番了。也许要等到退休,他才能恢复到安静的心态,因为这个社会太浮躁了。一起共振吧。

学者说“浮躁”是为了回避现实。既然不值一提,也就没必要去探求、研究什么,全是一地鸡毛的现象。于是就可以不直面,只批评不批判,只否定不肯定,只喷唾沫却不欣赏。权本位、钱本位交织在一起,肉体和灵魂上的纠葛也更复杂。学者说“浮躁”,是为了自慰,因为他们已经看不懂了。

至于还有些人在炒作“浮躁”,那是有其利益目的的。娱乐界营造偌大一个“浮躁”意象,为的是推销其娱乐产品。比如“超女”,就是妄想成名“浮躁”策划的成功案例。其实一般的邻家女也没那么多成名的冲动,可周围的女孩子都在一边喝酸酸乳一边大谈自己的立万计划,于是就参与其中,以为自己的条件并不差。

这个时代并不比其他时代更浮躁,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浮躁。

浮躁可以批判,也可以欣赏。当欣赏浮躁的时候,就能深深地体味到这个时代是怎么从历史中脱胎而来的。在欣赏过后,打开书房的灯,继续你的事业吧。

女脱男抄

木子美脱了,流氓燕脱了,章子怡也脱了,然后木子美脱了又脱。直到芙蓉姐姐横空“出事儿”,她没脱,却赢得了“剩名”。

花儿抄了,郭四抄了,汉芯也抄了,然后花儿抄了又抄。直到四川的曾颖,靠着一篇被高考考生抄成满分的文章,名扬天下了。

信息发达,可抄的东西很多,能脱的机会也很多。于是,就渐渐成了“主流”。 。 想看书来

一、浮世绘(2)

信息发达的同时,作弊手段也发达。一个考四级英语的学生被背心里的电池给炸破了肚子,很多军事侦察技术被这样民用化了。

我们都是过客,就都有当过客的权利:女脱,男抄。

但似乎没哪个男的靠脱成名,也没哪个女的靠抄发家。

男的要是脱了,赢得的还不是骂名,而是人气骤降。因为男的脱出来没内容,要不就特丑陋,恶心得连名字也不看。

女的就不一样。可以边脱边写,自配插图,喝粥就点儿咸菜,喝酒还有小菜儿。

翻开古典名著,就能知道中国在“脱与不脱、脱多脱少、脱什么、怎么脱”这个课题上的研究可深厚去了。有着这么现成的资源,干吗不好好利用呢。所以说,脱,其实是对中国古文明的一次开拓性的进军。可喜可贺。

还是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的经典:脱原理。

脱原理之一:古人在说脱的时候、在脱之前是很有一番排场的。其目的无非是调动一下男性的性积极。

可现在的某些女人,怎么说脱就脱了呢,而且争先恐后地脱起来,怪不得地球的气温升高得如此之快。南极冰山脱了,臭氧层脱了,北极熊也快脱了。

只是看到《无极》在公映前宣传张柏芝要脱,结果到电影院里没看到脱,失望之余,感到这社会还有那么一点儿艺术的良知在。

脱原理之二:快脱不如慢脱。

应该说,脱得最快的是网络偶像。脱得最慢的是电影明星。网络偶像脱得快,所以败得也快。她们没去电影学院进修过就是不行,她们脱的时候不带情绪,也不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她们只说,我要虚脱了,结果就真脱了。于是,从一穷二白到一干二净。

而脱得最慢的,还是高明的芙蓉姐姐。人家也没进过表演进修班,就懂得这个一慢二看三不过的道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