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贺自珍的风雨人生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易进他们家的门了。因为,现在已经不同于原来的路线斗争了。路线斗争还只是思想认识问题,毛泽东还可以同战友们来往;可现在被说成是反党小集团,那完全是敌我斗争,谁沾边谁就成了反党分子。这个帽子不得了呀,谁被戴上就翻不了身。

毛泽东看到这种情形,为了不牵连或少牵连别人,不再和同志们讲话;同志们怕加重他的罪名,也有意避开他,不同他讲话。毛泽东完全被孤立起来了。有时候,他几天,甚至几个星期,都不同外人讲一句话。这种日子有多难熬啊,贺自珍想想都觉得心酸。

这时,毛泽东还能一诉衷情的,只有贺自珍了。

有一次,他对贺自珍说:“王明他们已经摆开架势,要往死里整我了。”

贺自珍不觉心头一惊。又一想,不至于那么严重吧?劝慰他说:“不会的,你不要想得太多。谁革命,谁不革命,大家都看得清楚。”

毛泽东默然不语。

除了贺自珍外,还敢同毛泽东往来的,就是他的两个弟弟和贺自珍一家人了。而这些人,都受到牵连,受到打击。

首先是贺自珍。长期以来,她同曾碧漪一直为总前委管理机要文件,后来中央苏维埃政府成立,她们又兼为苏维埃政府管理文件。总前委撤销了,她们的工作已经减少了。反罗明路线开始后,他们找个借口,机要文件不要她们管了。开始,贺自珍感到挺委屈,毛泽东劝她说:“不让管就不管吧,免得他们不放心。”

于是,贺自珍同曾碧漪一起当了收发。

毛泽东的大弟毛泽民,在中央苏区政府担任财经部部长。这个人不多言不多语,整天埋头工作。因为红军要吃要用要军费,筹粮筹款的任务很繁重,王明路线的执行者批了他一通,还不敢怎么为难他。对毛泽东的二弟毛泽覃就不同了。他被列为反革命小集团“四首脑”之一,受到了残酷迫害。他所担任的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的职务被撤销了,还要他承认组织反党小集团,有反党活动,并以开除党籍相威胁。毛泽覃可不是那种一吓就倒的软骨头,坚决不买账。那时,王明路线执行者的势力大得很,公开硬顶是不行的。有些牢骚话也只能在家里对哥哥和嫂嫂说。他爱用“洋房子”先生来形容王明路线的执行者: 。。

宁都会议,毛泽东被再夺兵权(5)

“这些洋房子先生说我们山沟里没有马列主义,我看苏区的山沟就有马列主义,倒是城市里尽产生‘左’倾盲动主义。”

他无事可做,就同哥哥毛泽东一起到各地搞调查,直到1934年红军要长征了,他的反党冤案才不了了之。

贺自珍的哥哥贺敏学,在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后,带领游击纵队配合彭德怀的红五军守山。井冈山失守,他带领游击队仍在井冈山一带坚持斗争。后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活动到吉安、东固一带,贺敏学领导的这支队伍改编为第三军的第九师,贺敏学任参谋长。以后,他担任了红一方面军第二十三军参谋长。王明路线的执行者说,贺敏学在当参谋长时,支持过邓、毛、谢、古,以此为理由免去他的职务,把他调到红军大学学习。学习结束后,不让他继续带兵,而把他留在学校当个普通教员。后来,连让他当教员都不放心,索性什么工作都不让他干了。

贺子珍的妹妹贺怡,是毛泽覃的爱人。毛泽东率领红军活动到吉安、东固一带后,她到那里开展工作,认识了担任赣西南特委委员、东固区委书记的毛泽覃,在共同的工作中,他们相爱了。不久,便结了婚。反对罗明路线时,贺怡是瑞金县委的组织部副部长。王明路线的执行者,为了搜集、整理毛泽覃的“反党”材料,一次次找她谈话,要她同毛泽覃划清界限,揭发毛泽覃的“反党”罪行。生性豪爽的贺怡,一口回绝了。她斩钉截铁地说:

“毛泽覃是个好同志,不是什么反党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我也没有看到他同其他人搞过什么反党活动。他干的是革命,我完全同意,完全支持。我们之间没有什么界线要划清。”

年轻气盛的贺怡,对抗中央的要人,惹恼了王明路线的执行者。他们撤了她的职务,把她送进了党校。

这时,中央党校也开始了对罗明路线的批评,贺怡参加高级班的学习,自然是重点斗争对象。她进党校时,已经怀孕六七个月了,日以继夜的追查,使她心力交瘁。王明路线不仅在她分娩前不肯放过她,而且在她分娩后也不让她休息,逼迫她揭发毛泽覃,使贺怡在产后得了一身的病。

那时候,他们夫妻已不能随便见面了。贺怡知道,做爸爸的是多么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啊!有一天,她避过耳目,偷偷把孩子抱了出来,给毛泽覃看。夫妻俩相对无言,热泪盈眶。

中央党校的校长博古(秦邦宪)执行王明路线,要开除贺怡的党籍。这时正好副校长董必武从外地回来,知道了这件事,出面力保贺怡。贺怡这才保住了党籍,但仍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王明路线的执行者还把她下放到瑞金的一个区做群众工作,以观后效。

受到这样打击,贺怡当然想不通。她有时跑到姐姐贺自珍家里来诉苦,说到伤心处,不禁落下泪来。贺自珍在一旁听得难过,也陪着掉眼泪。

这时,毛泽东静静地听着,表情严肃、冷峻。他缓慢地说:

“他们整你们,是因为我,你们是受了我的牵累呀!”

连贺自珍年迈的父母,也在挨整之列。他们在子女的影响下,不惜倾家荡产,投身革命。在1927年永新事变后,他们同贺怡一起逃到吉安的青源山,以当斋公、斋婆的名义,掩护女儿继续革命。以后,他们随同贺怡到了东固,在区委做勤杂工作,刻钢板、印文件、抄抄写写,什么都干。可是左倾路线的执行者嫌他们成分不好,连这些工作都不让他们干,老两口只得去教书,养活自己。

毛泽东被留党察看的缘由

在这种政治高压下,毛泽东并没有屈服,仍然顽强地斗争着。

贺自珍说:“毛泽东在军队的职务被撤销后,虽然还是中央委员,但是有些会议也不通知他参加了。毛泽东的态度是,只要让他出席的会议,他都去。去了就在会上宣传他的观点,不管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喜欢听还是不喜欢听。”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一百万军队,二百架飞机,自任总司令,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规模的第五次大“围剿”。蒋介石以五十万的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采取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妄图彻底消灭红军。王明路线的执行者采用了单纯防御的战略,用阵地战对付装备精良、十倍于我的国民党军队。红军处于极其被动和不利的状态。毛泽东非常忧虑,密切地注视着战局的发展。他出于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通过种种途径,一再向中央和军委提出建议:阵地战不适合发挥红军的优势,应该改用运动战的战略战术。但是,他的建议得不到王明路线执行者的重视和支持。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宁都会议,毛泽东被再夺兵权(6)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发生。国民党十九路军的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不满意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三省采取不抵抗的政策,却派重兵围攻共产党。他们宣布成立福建“人民革命政府”,停止内战并愿与红军一致抗日。

事变发生后的那几天,毛泽东非常忙碌。他觉得,这是一个扭转红军被动局面的有利时机。他打开地图,仔仔细细研究了国共双方战斗的态势,还搜集了有关福建蔡廷锴部的情报。他考虑了新的作战方案,郑重地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两点建议:红军同蔡廷锴的部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蒋介石的进攻;或者把红军队伍拉到以浙江为中心的苏、浙、皖地区去,纵横驰骋于杭州、苏州、南京、福州之间,威胁敌之老巢,这样可以解中央根据地之围。他把信写好,又郑重地看了一遍,然后交给警卫员,让他火速送到中央去。

那时候,毛泽东同贺自珍住在沙洲坝,离中央所在地——瑞金叶坪有一段距离。信送出后,毛泽东天天盼望中央的回音。但是,这封信犹如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不久,毛泽东听到了一个消息:王明路线执行者不仅不接受他的意见,而且提出,要立即派出军队入闽,与十九路军作战。毛泽东再也忍耐不住了,亲自赶到叶坪,向中央负责同志陈述意见,反对这样做。他耐心地说:

“我们要不支持蔡廷锴,他们就会被国民党打垮。蔡廷锴和蒋光鼐被打垮了,对我们很不利。”

“蔡廷锴和蒋光鼐都是坏蛋,他们打过我们,我们能同这些人搞联合吗?”王明路线的执行者这样回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