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贺自珍的风雨人生 > 第8部分(第1页)

第8部分(第1页)

地势险峻的井冈山,到处是悬崖绝壁,只有几条小路通进山里。这些小路非常狭窄,大部分只能一个人通过。湘赣敌军开进井冈山后,几个团的兵力根本施展不开,只能把队伍排成一字形,一个挨一个地往上爬。井冈山上到处都是参天的杉树和茅竹,密密层层,把太阳光挡住了。有的地方白天走进林子,几步路远,就看不清对面有人。山上小路两旁,大都是一片接一片的杉树林,在敌人看来,这些树林就像一个个张着大口的深渊,不知什么时候碰到里面藏着的自卫军,就会把他们吃掉。所以,他们总是排着队,在一个山头上转悠,谁都不离开道路到林子里去搜索,怕中埋伏丧了命。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井冈避难(3)

在敌人进山前,山上的农民也躲进山里去了。敌军找不到自卫军,也找不到老百姓,就拿农民的东西出气。他们把许多农家洗劫一空,又烧房子又烧树林。

贺自珍带着那把小手枪,跟着袁文才的队伍进了深山密林。对敌人来说,上井冈山只有那么几条路,可是对土生土长的自卫军来说,到处有路可通。敌人进山后,他们就同敌人捉起了迷藏。敌人搜索这个山头,他们早已转移到另一个山头,隐蔽在丛林中了。过去,在井冈山的绿林好汉中流传着一句话,“不要会打仗,只要会转圈。”意思是说,只要同敌人兜圈子转山头,就能拖垮敌人。袁文才、王佐,实行的就是这种战术。

有一次,他们为了躲避敌人,刚转移到一个山头,没想到又遇到另一股敌军。他们赶紧闪进了树林。袁文才的妻子抱着她那才两岁的孩子,生怕他哭起来,暴露目标。树林的昏暗掩护着他们,孩子也以为到了晚上,轻轻地闭上眼睛睡了。敌人就从他们身边不远的地方走过,却没有发现这里有人。

敌人每次进山,都要停留三五天或一个星期。在这些日子,自卫军只能露宿在山里。晚上,敌人不敢出来,他们就在树林里,躺在树干或竹竿上睡觉。遇到下雨天,自卫军战士就砍一些树枝,用茅草搭成一个棚子挡雨。几十个人挤在一两个棚子里,枕戈待旦。

自卫军躲进深山时,携带了粮食和做饭的铁锅。可是为了不让敌人摸到他们的行踪,他们不能每天埋锅做饭,特别是晚上,一般都不做,怕火光会引来敌人。形势不太紧张时,就在白天做一次饭,把全天吃的都准备出来。遇到敌人追得紧,找不到机会做饭,大家只好饿着肚子跟敌人周旋。

在贺自珍上山后的两个多月时间,敌人先后来过三次。他们的人数有多有少,最少的一次也有三四百人。在井冈山上同敌人周旋,使她饱尝了战斗生活的艰苦。

在敌人第三次进山围剿时,她突然打起摆子来。在今天,打摆子算不上什么大病,几粒奎宁丸就能把病情控制住,而且奎宁也是很普通的药,便宜得很。可是,在二十年代,特别是在井冈山这个荒山僻岭上,一粒奎宁真比一颗珍珠还要金贵,而且有钱也买不到。江西这一带。蚊虫肆虐,疟疾发病率很高。自卫队员疟疾发作,没有药吃,只能硬挺着。贺自珍在敌人进剿的危急时刻,打起摆子来,到哪里去寻找奎宁呢?只能咬紧牙关硬挺着。

疟疾发作时,她浑身发抖,跑不了路,转移不了山头。搜索的敌人步步逼近,这可急坏了袁文才。他没办法,只得找一个比较隐蔽的山坳,把贺自珍藏到那里。白天,贺自珍一个人躺在一堆茅草里,一面打摆子,一面还紧紧握住手枪,防备万一敌人窜过来,就开枪自卫。等到天黑,敌人走掉了,袁文才他们就来看她,给她送些吃的东西。

敌人在山上停留了一个星期,贺自珍一直处在阵寒阵热之中。几十年后,贺自珍谈起在井冈山发疟疾的情形时,还是那样绘声绘色:

“我躺在茅草堆里,发起热来,难受极了,但比起发冷来,还算是好过的。我们上山,都没有带被子,虽说这时是###月天气,但高山上的夜半,仍然是寒气逼人。我控制不住全身发抖,上下牙齿碰得格格响。这时真想有一条大棉被盖在身上才好啊!可是哪里来的大棉被呢?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给儿子带了一条小薄被,看我冷得难受,就盖到我身上,让儿子冻着。这么一条又小又薄的被子,也驱散不了打心里发出来的寒冷啊!”

好容易熬到敌人下山了,她的疟疾还没有好。回茅坪时两条腿软得走不动路,眼睛也看不清楚东西。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她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前挨着。当走过一片水田时,她摇摇摆摆,一下子栽到水田里,半天爬不起来,狼狈极了。自卫军战士赶紧把她搀扶起来。她一看自己满身泥水的样子。怎么能再往前走呢?只好摸到附近的老百姓家里,借了套衣服换上。这一跤摔得她满肚子的怨苦,真想找个人发发她的怨气。可是她再想想,这些苦又能诉给哪个听呢?

敌人三次搜山都遭到了失败,他们连自卫军的影子都没摸着,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袁文才和王佐,在革命处于低潮时候,坚持斗争,为党保存了一支武装力量,没有损失一人一枪。 。。

井冈避难(4)

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又唆使井冈山附近的地主武装——民团,不时进山捣乱,有时还派来一些奸细、暗探,打扮成农民的样子,进山打探自卫军的虚实和下落。

对于这些民团,自卫军的战术就不同了。民团是地头蛇,不打击他们的反动气焰,自卫军就无法在此地立足。因此,碰到合适的时机,自卫军就打一仗,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有时,自卫军为了筹集粮款,也主动下山出击。最后,茅坪附近的一些民团,不得不同袁文才、王佐领导的自卫军达成默契,“互不侵犯”。

至于那些敌人派来的暗探,上了井冈山,真是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袁文才很得人心,这里的老百姓家家都可以说是自卫军的堡垒。况且山上住的人家不多,又大部分集中在大小五井,乡亲们抬头不见低头见,谁不认识谁呀!突然来了个生人,鬼头鬼脑的,东张西望,能不引起疑心吗?这些负有特殊使命的人,十之###被俘。对于这些暗探,袁文才、王佐一般是不杀的,审问过以后,估计对自己没有多少危险,就放了,反正自卫军的行踪,他们摸不着。

敌人不来骚扰的日子,贺自珍就住在茅坪。她的住处同袁文才的家是门对门,可她很少住到那里,常常同袁文才的妻子谢梅香住在一起。谢梅香特地在她的屋子里为贺自珍搭了个床铺,而贺自珍很少睡在那张床上,却喜欢同谢梅香睡在一张大床上,两个人好说话。

为了适应环境,贺自珍换上了井冈山一带农家姑娘的装束。上身穿了件土布小袄,下身是一条土布裤,头发也重新留起来。她上山时带的一布兜书,成了她最好的伴侣。这几本书虽看过好多遍,但她仍然兴致勃勃地读着。因为在山上,她无法找到更多的读物了。这些书,记载着大革命年代轰轰烈烈的斗争,讲述着共产主义必胜的道理。读着这些书,贺自珍很自然地想起那火红的革命岁月,她多么怀念那些日子呀!

井冈山上是闭塞的。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关于这次会议和会议通过的决议,贺自珍他们一无所知。他们同上级党失去了联系。贺自珍、贺敏学等永新的二十几个党员,在这反革命恶浪翻滚的时刻,犹如一叶孤舟。他们会不会被反革命势力所吞没?应该怎样继续进行斗争?没有任何人给他们指点,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着。

贺自珍和战友们虽然在山上避难,但他们的心仍然向往革命,追随着党。每个月,永新的二十几个共产党员都要聚会一两次。这种聚会,说它是漫谈可以,说它是组织生活也可以。每次聚会,王怀等把自卫军在山下听到的消息给大家讲讲,然后大家谈论一番。当然,他们听到的大都是坏消息:什么地方的共产党员被杀了,哪里的农民武装被整垮了……虽然大家心里都很着急,不知今后革命的路该怎么走,可是在会上,谁都不说丧气话。大家觉得,革命高潮总有一天会到来的。他们怀着希望,耐心地等待着。同时,他们又觉得,等待的时间可能很长,又都作了长期隐蔽的打算。

贺自珍在山上,除了读读书、帮助谢梅香做做家务活外,还跟着袁文才的练兵教员学打枪。在最困难的时刻,袁文才有时也把自卫军集合起来,在平地较大的步云山,让练兵教员操练自卫军。每次自卫军练兵,贺自珍就在旁边观看。在她住房的后边,有一块小小的平地,每天清晨,她来到这里,插上一根竹竿,上面挂上一面旗子,用手枪练瞄准。袁文才的枪法很好,有时也来指点贺自珍怎样打枪,但经常教她的还是练兵教员,帮她校正姿势,掌握要领。

贺自珍和她的战友们就是这样,在井冈山上战斗着,等待着。

欢迎毛委员上井冈(图)(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