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春秋战国那些事儿 > 第6部分(第3页)

第6部分(第3页)

所以,庄公在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脑袋摇得跟个拨楞鼓似的。心说,你们这是摆明了要造反啊,说什么我也不能把这么重要的地方交给你!

他装作很关心的样子对武姜说:“制邑这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凶险,当年虢叔正是被我郑国杀死在这个地方。为了弟弟的安危,您还是给他挑一个别的地方吧。除了这,哪都行!”

武姜毕竟是个女人,不是搞政治的!他之所以为叔段请封制邑,不是他的本意,更不是叔段的谋略,而是他们身边那些政治投机者的主意。

叔段母子只是认为那个地方屯有重兵,掌握了这支军队就相对安全。而一听这地方呆着有危险,她犹豫了。那就选个最富裕的地方吧,反正有钱就有兵。

于是她又要求庄公将京封给叔段。

京是郑国的旧都,是郑国的第一大城市、经济中心。郑国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京。这么重要的地方,庄公能答应封给叔段管理吗?

答案是:能!

庄公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了。

不但答应,还送给叔段一方官印,上面刻着四个分量十足的大字“京城太叔”。“太”就是极大的意思,言语不能形容的大称之为“太”!这就是告诉叔段,你以后就是京城的大哥大了,有谁不服直接拿印拽他,哥哥我支持你!

难道庄公真的没有想到将京城赐给叔段的严重后果吗?

错!

他明白叔段的存就是对他最大的威胁,不除掉他,永远都会生活在他的阴影下。可他有母亲的保护,又没做过大逆不道、足以诛杀的罪过,自己无法下手。但是现在他们却自己送上门来了。

庄公不由的想起父亲对付胡子时的计谋:若欲取之,必先与之。。。。。。

这时武姜一定觉得庄公在自己面前还是显得太嫩了,轻易就掉进了她设计的陷阱。可他没想到,恰恰是她自己落入了一个十四岁孩子的圈套,而这个圈套牢牢套住了叔段,并一步步的将他拖向深渊。。。

既得了实惠又得了名份,武姜非常满意,叔段更加只满意得,耀武扬威。

这让忠于庄公的大臣们很是不安,纷纷找到庄公要他收回成命。。。。

第十九节 我惯着你

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的是卿士祭仲。

这个人可谓足智多谋,当年为武公的文治武功出谋划策,立下赫赫功勋,堪称国之栋梁。

所以,武姜这点小计谋根本逃不过祭仲的法眼,他明白,这是武姜与叔段阴谋颠覆庄公政权的开始。如果将京城封给叔段,那武姜反革命集团势必依托那里雄厚的财政基础不听招呼,继而对抗朝廷,早晚必酿成大祸!

这个连武公伐胡的计谋都看明白了的人,怎么今天却没明白庄公的用心呢?

原因是他也轻视了眼前这位年轻的君主,只道庄公是少不经事,看不出其中的厉害,没想到这个刚刚即位的少年君主,居然可以把自己的心藏得这么深,居然可以谋划得这么远。

祭仲心急火燎得找到庄公晓以利害。

他没有直截了当告诉庄公,你弟弟和你妈要造反。因为没有证据,落下口实是要吃亏的。所以祭仲旁敲侧击从礼制说起。

他说:“京城比咱们国都都大,你把你弟弟封在一个比国都还大的地方是不符合周公之礼的,势必会造成臣民对国家形势的误判,让大家不知道谁是郑国真正的一把手,而产生二心,威胁到您的统治,所以请主公收回成命。”

庄公对祭仲的到来还是很欣慰的,这个时候他就能看出谁是站在自己一边的。他高兴看到祭仲站了自己一边,并且可以断定,他的谏言代表着很多大臣的意见。

高兴归高兴,心里话是对谁都不能讲的,作为一名运筹帷幄的君主,这一点尤其重要!所谓孤家寡人,也是无可奈何的。

庄公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回答:“我妈要我这么做,我怎么拒绝呢?”言下之意是,我也明白这样做有违法度,对国家是有害的,可我不能违背母亲的命令,如果将来郑国因此而发生灾乱,那也都是我妈惹得祸,大家别怪我!

祭仲一听这话,对武姜这气就更大了,他也顾不得什么君君臣臣,不再避讳造反的话题,直截了当的对庄公说道:“那姓姜的贪得无厌,今天给叔段要来京城,明天就有可能在要别的地方,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如果您不再最开始的时候就断了他们造反的念想,任由他们发展,早晚会给咱们郑国带来大祸!到时候你们的母子之情、兄弟之义可就完了。”

庄公听到这话,心里一阵得意。连足智多谋的祭仲都觉得叔段去了京城将来一定会造反,那就没跑了,我要的就是这结果。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