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春秋战国那些事儿 > 第5部分(第3页)

第5部分(第3页)

从此便彻底放弃了对郑国的戒备之心,全身心投入到吃喝玩乐的伟大事业中去了。。。

郑武公笑了,他的这个计谋离成功还有一步之遥。

这段记载于《韩非子》中故事让我有些不寒而栗。一个对领导忠心耿耿,兢兢业业的好人,竟然稀里糊涂的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手中,临到死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是何等的可悲可叹呀!

我们读史不仅仅是看个热闹,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幕幕的悲剧中看出些门道来。。。。。。。。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五节 一箭双雕

在博取了胡子的信任之后,郑武公并没有急于偷袭胡国。原因很简单--道路不通。

什么意思?有没有搞错?

原来胡国在郑国南边,之间还隔着许国和鄢国。要想攻击胡国必须借道其中的一个国家。虽然那个时候国家之间边境相对开放,借道别的国家千里奔袭也是有的,可是这样做很难不被人发现,要想达到偷袭的目的,恐怕很难。

一旦许国发现了郑国的部队,那您怎么解释?你是来攻打许国的?许国不干。你说是借道攻打胡国,那很容易泄露消息,导致前功尽弃。总不能说我是吃饱了来您这遛弯的吧。。。

有人问了,既然这样,那郑武公费劲扒拉的又嫁闺女又杀大臣的,弄到最后兵力还投放不过去,这不是吃饱了撑的穷折腾嘛!

可您别忘了,郑武公是什么人?他能在全国范围内解放奴隶发展经济;为了郑国长治久安放弃京城的繁华迁都新郑,为了开疆扩土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敌人,这说明他是一个善于谋划全局的人,有句古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善奕者谋势,不善奕者谋子”。这就是伟人和凡人的区别。

在郑武公眼里,这非但不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绝佳机会。

路不通没关系,我也不借道,那多麻烦呀。直接派兵打通就是了。可是两边一旦开战,那动静岂不是更大了?

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反正长途奔袭胡国也不可能了,到不如让胡子看到我郑国打的是别的国家,对你胡国没有兴趣!你别紧张,该吃吃、该玩玩,这没你事儿。如此反而到能起到麻痹对方的作用。

剩下的问题是从哪打过去。

许国在郑国的南面,从距离上讲是攻胡的捷径,但是其面积比较大,国中又有鲁国祭祀太室山的封地许田,如果从这个地方打过去,国际影响不好,得罪了鲁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得不偿失。而鄢国在郑国东南,算然有点绕远,但是其弹丸之地根本不是郑国的对手,克鄢之后大军便可挥师南下直取胡国。

计策已定、事不宜迟,武公命曼伯为先锋,自己与公子吕、祭仲等帅大军突然攻向鄢国。

等鄢国发现的时候,郑军早已将其首都鄢陵包围的水泄不通。鄢国知道不是郑国的对手,自知无力抵抗,便开城投降了。

鄢国已灭,通往胡国的道路已经被打通,按说武公此时应该立即率军南下才对。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派人告诉胡子,我已灭掉鄢国,现在就要班师回朝了。

在此之前,胡子已经得到了郑国围困鄢陵的消息。虽然有一些意外,但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在他的意识中,岳父大人出兵教训鄢国跟胡国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已。现在人家又来说明此事,而且又要班师回朝,所以没有任何戒备之心,依旧沉浸在喜庆祥和的美好日子里。

而就在同时,武公命令曼伯驻守鄢陵,自己与公子吕(子封)、祭仲(祭足)率领大军如神兵天降般的杀入了胡国,没等胡子反映过来,郑军早已将攻入都城,胡子只得束手就擒。不知道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无辜?懊恼?沮丧?肯定是百感交集,这个时候他只能期望老丈人放自己一马。

可惜,他又想错了!留下你,人家女儿岂不是白嫁了,关大人不就白死了?你让这位司徒大人的脸往哪放?这绝对不可能!

于是乎,给他搜罗了十大罪状,以天子名义斩首了之。这么多年都没活明白,还占着领导岗位,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白薯。不过他连白薯也没卖成,直接见阎王了。。。

郑武公是打着天子的旗号*不仁之国,所以不敢明目张胆的吞并胡国,断绝人家的祭祀。杀掉碍眼的胡子以后,郑武公立其长子为国君,派部队留守监国,实际上控制了胡国,与吞并无异。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六节 自酿苦果

至此,郑国的疆域初步确定,面积与卫国、宋国、鲁国等中等诸侯国相仿。位置占据整个东周王朝的中央,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商业发达,国力殷实。为后来郑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切固然与郑武公的雄才大略密不可分,也与周平王一味的迁就、纵容有着莫大的关系。

那么,周平王身为天下的共主,对于诸侯之间的相互倾轧为何视而不见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