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草根浙商赢天下 > 第15部分(第1页)

第15部分(第1页)

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在引导广大浙江商人投资创业、维护商人们的合法权益、为社会分忧解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经常组织会员学习党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文件,组织会员出外投资考察。

2008年4月20日,100余家在京浙江商会企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办了“浙江企业商会校园招聘会”,同时,北京浙江企业商会还与北京林业大学签订了共建校企人才供求合作意向书。据了解,北京由商会这类社团牵头组织企业进行大规模招聘活动,并与高校签订人才合作意向书的,北京浙江企业商会还是第一家。浙江企业商会企业今后将为大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台州地阔海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在北京经商有近10万人是来自浙江台州的商人。罗晓明、游锡火分别担任北京浙江台州商会的会长和秘书长。北京浙江台州商会经常组织会员活动,根据自己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商会发展方向,引导商会会员进行再创业、再投资,形成了发展的良性循环。

浙江各地县市在北京都有自己的商会。北京浙江温州商会、温岭商会、玉环商会和其他各县市的商会既有独立行动的习惯,也有协同作战、互相配合的习惯。在新浙商的旗帜下,他们形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北京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形成了一套组织机构比较完善的商业规范。

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这是浙江临海市的真实写照。由北大方正总裁张兆东担任会长的北京临海商会,率领5万多在京拼搏的临海商人,凭着开疆拓土、敢于在刀头上舔血的勇气,在北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常务副会长洪方龙、任德明、何广林、邵华龙、陈海珍等都是商界的精英。

张兆东充分体现了新浙商良好的综合素质,有智有谋且人缘又好、中庸低调,广大会员都愿意和他谈心、交朋友。2007年11月10日、11日,他专门组织临海商会副会长等有关人员挨家挨户地走访会员单位,向会员们问寒问暖,深入了解会员们的愿望和需求,传授从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共谋发展大略。无论在海淀、大兴、丰台还是在通州、朝阳,当会员们得知商会的领导来看望大家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的生意和业务,精心安排场地、布置环境。他们用乡里乡亲最高的礼仪来欢迎商会领导。各片的片长自掏腰包请客吃饭,给会员们创造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商会是他们在外经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靠山,商会的领导又和蔼可亲,商户都以加入商会而感觉自豪。

针对会员的行业特点,在实地考察中,大家都感到要结成商业同盟,才能够抵御市场的风险,才能对抗那些不讲诚信者。雅宝路的商户过去常常被老外骗取货物而孤立无援。根据这一现象,张兆东会长建议:针对雅宝路市场的特殊性,老乡之间必须建立联盟,互相设立老外黑名单,并经常交流,对付那些不讲信用者,和他们斗智斗勇,这样才不会被洋人欺负!此建议立即得到广大商户的一致赞同。

2008年底,临海市委书记尹学群、市长李志坚、市工商联书记何广庭率有关方面的领导冒着严寒,亲赴北京看望北京临海商会的全体会员,并亲自为商会工作作出特殊贡献者颁奖。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七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选择好你的合作伙伴(13)

浙江省政府及该省县地市政府对商会工作都给予高规格的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异地浙江商会工作。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政府驻京办事处主任沈雪松亲自分管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工作。浙江临海市政协副主席、临海市驻京办事处主任郑士福等领导也自始自终对北京浙江临海商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根据各自区域发展的特点,在京的浙江各地县市商会经常组织商会会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它们还经常组织商会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许多会员从无资金、无实力、无地位的“三无人员”,通过十几年的艰苦拼博,成了行业中赫赫有名的领军人物。有些会员被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些会员还主动申请入党,有些会员成为了该行业在北京的领头人。

经商之道,道亦有道,道亦无道,人间正道是沧桑。浙江商人的商业精髓及成功之道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抱团。

商会是商人的群众性组织,利用这个组织,商人们可以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来谋取最大的商业利益。无论商会会员众寡,做好商会工作,会长、秘书长和一大帮副会长为班底的组织机构尤为重要。会长处处为会员着想,秘书长上下沟通得当,副会长组织落实顺畅,这样的商会才是生机勃勃的商会。否则,会长不管不问,秘书长谋取私利,副会长各自为政,这样的商会非垮不可,会长和秘书长非被广大会员赶下台不可。这样的事例我亲眼所见不少。实际上,无论会长是多大的老板,秘书长有多高的学历,商会会员不认可你,会长和秘书长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因为,在商会内部,一个人的公信力很重要,无论钱多钱少,大小都是老板,大家一律平等,没有上下高低贵贱之分。

2008年7月20日,浙江省驻京办事处领导陶君毅在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三届一次会长会上对商会工作一语中的:“商会的活力在于活动,商会的活力在于会员,失去活动,失去会员的商会是没有生命力的。精英办会是错误的,它脱离了商会的方向,因为商会是讲乡情的。地域性的老乡商会离开老乡会员,商会都会一事无成。”

2008年12月26日,在北京浙江台州商会二届三次理事会上,浙江省驻京办事处综合处处长蒋汝忠的一席话让人耳目一新。他说:商会要做好微观性的工作、趋势性的工作,要做好前瞻性的工作、做好对商会会员的维权工作。同时,商会还要加强与政府机构的合作,加强对国有大企业的对接。

八  登黄山  看商帮

导读:没有把冷板凳坐热的毅力是做不成商人的。

浙商、徽商、川军、晋商、闽商等各大商帮都淋漓尽致地体现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中国商帮商业精髓及成功之道都由此精神而迸发出来。

到安徽黄山旅游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至今没有忘记黄山挑夫的形象。自古黄山一条路,这条路又陡、又悬、又窄,游客徒手攀登都感觉到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两腿发抖,力不从心,想要攀上顶峰通常需要两天时间。在登山中,我亲眼目睹了几名挑夫挑着一个很大的变压器,吃力地登上一个又一个台阶。他们咬紧牙关,肩膀上青筋暴突,喊着“哼嗨、哼嗨”的号子,齐心协力,在很窄、很陡的山道上把硕大的变压器一寸一寸地往上抬。我站在路边,凝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为他们勇于攀登、勇于向上的精神而感动。我想:这可能就是徽商精神。

第七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选择好你的合作伙伴(14)

近几年,我一直在研读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有关书籍和资料。胡雪岩的商业思想实着让我入迷。胡雪岩的身世有许多种版本。安徽人说他是徽商。浙江人说他是浙商。我经过考究得出这样的结论:胡雪岩祖籍是安徽绩溪人。由于家道中落,他12岁就到杭州做学徒。然后,他一直在浙江杭州,从端尿壶的小伙计到富甲一方的商贾,到富可敌国的首富再到被赐黄马褂成为红顶商人,最后至满门抄家客死他乡的从商历程都是在浙江完成。他是清朝的最后一位商人。至今,被誉为“天下第一大豪宅”的胡雪岩故居还完整地保留在杭州的望江路元宝街。他经营过的胡庆余堂药店也在他故居的不远处。12岁的胡雪岩还是个小毛孩,人生观没有形成,世界观也没有形成。他从12岁到杭州当学徒开始,到死都没有离开浙江,最后也葬在了浙江。史书也无记载他回过安徽,荣归故里,去做回报祖籍绩溪的事。所以,我一直认为,把胡雪岩划归为浙江商人更为妥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