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陈毅系列传记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陈毅同志的追悼会,即将举行。

休息室里,人们纷纷前来看望张茜,要她节哀顺变。这时,忽然有人叫了起来:“毛主席来了!”

毛主席来了,来参加陈毅的追悼会!

这消息在人们的心头轰然了。

天很冷,毛主席穿着一件呢料大衣,下身只穿了一条薄毛裤,领口可见里面还套着睡衣,显见来得很匆忙。

毛主席是1月8日在签发中央送审的关于陈毅追悼会规格、悼词等文件时,才知道陈毅去世的消息的。关于规格的安排,本来只是按军队元老去世的规格进行安排的,主席和政治局委员一律不参加。主席皱着眉头看完了报告,将悼词中“有功有过”四个字划掉后,便签发了。

张茜已经分明地老了,面容憔悴。齐耳的短发,已经花白。她穿了一身簇新的军装,庄严而朴素。一见主席,张茜便哽咽地问:“主席,您怎么也来了?”

毛主席落泪了!

“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啊,陈毅同志是一个好同志,是个好人!”

陈毅的几个孩子肃立在张茜身旁,主席一一问过了他们的名字,感慨万千地说道:“陈毅对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是做出过贡献、立了大功劳的,这已经做了结论。”

见到西哈努克亲王也来了,毛主席便向西哈努克讲述了去年9月13日林彪摔死于蒙古温都尔汗的情况,并强调说:“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主席的情绪有些激动。自从林彪的事发生之后,他也分明地衰老了。

追悼会开过后,毛泽东在灵堂里缓缓地走了一圈,看那些送花圈人的名字,看那些白色的挽联。

张伯驹那副对联,因为长,所以分外令人注目。毛泽东的脚步在张伯驹写的对联前停了下来。

好出色的文笔!寥寥百余字,生动、准确地勾勒了陈毅的一生,用字讲究,语韵铿锵。这里面的话,正是他许久以来要说的。

他有着太多的话要说。

他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这样的活动了。于是,往事被深深搅动了。

“这个张伯驹是什么人?”毛泽东问身边的周恩来。

周恩来略一迟疑,答道:“一位民主人士,是陈毅同志生前的朋友。”

“他没向我讲过。”毛泽东的眉宇间凝聚着巨大的力,又问:“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在北京。”周恩来转身见到了张茜,走过去说:“主席问张伯驹先生呢。”

张茜走到了主席的身边。

“这幅挽联写得好!”毛泽东又赞了一句。

他极少这样夸奖人。

“他就是那位把传世第一的字,传世最古的卷轴画捐给国家的那个人。”

“噢……”毛泽东猛然记起,问道:“他的夫人,是不是叫慧素?”

毛泽东的记忆力绝佳。虽然已过了许多年,他仍然记得这个名字。解放不久,何香凝向他讲过慧素这个人。毛泽东的私人藏画中,还有一幅慧素画的山水呢。

“对,就是他们!”张茜忙说:“到现在,他们不但没工作,在北京连户口也没有呢,好惨。陈毅活着的时候,总挂牵他们的事。”

毛泽东点点头,看着周恩来说:“对这样的人,应当保护,给出路。让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作用。像张伯驹这样的人,完全可以安排到中央文史馆去嘛。他们本人,便是一部历史呢。”

追悼会后,周恩来马上责成童小鹏,对张伯驹的事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人生充满了奇遇。

在那样的年代里,毛主席的每句话都是“最高指示”。于是,一切障碍都被瓦解、被击碎了。

那几天,张伯驹家天天都有人来,进进出出,脚步匆忙。邻居猜疑着,注视着,希望知道其中的秘密。

可是,这老两口太孤傲了,全没有一点儿老北京人爱串门、爱聊天的习惯,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在人们的心目中,这样的人是最遭人憎的,因为人们希望大家都一样,不能容忍哪个人特殊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