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明王朝1566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通倭?”郑泌昌的脸立刻白了,“老何,你疯了?通倭可是灭门的罪!”

何茂才:“不是我们通倭,让他们通倭!”

郑泌昌:“他们怎么会通倭?”

何茂才走了过来,在椅子上一坐,把头凑近了郑泌昌:“你还记不记得上次马宁远抓的那个人?”

郑泌昌:“淳安那个桑民的头?”

何茂才:“是。那一次踏苗的时候闹事,马宁远就是以通倭的罪名抓的他。后来被胡宗宪放了。听手下人说,今天在码头上海瑞放走的又是这个人。就是他带着淳安的刁民四处买粮,煽动百姓不卖田。这几天他们那伙人一定还会四处买粮,想个法子让他们到倭寇手里去买。连他们带倭寇一起抓住,做成个死局,然后交给那个海瑞去办。”

郑泌昌心动了:“说下去。”

何茂才:“按律例,通倭要就地正法。让那个海瑞到淳安去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人!杀这些不肯卖田的人!”

郑泌昌:“海瑞要是不杀这些人呢?”

何茂才:“这些人是海瑞今天放的,不杀,就说明海瑞也有通倭的嫌疑。我们就可以办他!”

郑泌昌:“这倒是连得上。”

何茂才:“让海瑞杀了这些人,淳安建德的灾民就没有人再敢买粮,没有粮就只有卖田,海瑞和那个王用汲就不敢再阻止。一是百姓不会再听他们的;饿死了人也都是他们的罪,那时也可以办他!”

郑泌昌:“怎么让那些人到倭寇手里买粮?”

何茂才:“这件事我去办,你赶紧催老沈。明天上午议事,只要高翰文改了口,同意我们那个议案,剩下两个知县和那些刁民就按这个法子办。关口是要老沈今天晚上无论如何把那个高翰文套住。”

郑泌昌坐在那里又是一阵好想,慢慢才又望向何茂才:“通什么的那个事要做干净,千万不要落下什么把柄。”

何茂才站了起来:“干了十几年刑名了,这个你就不要担心。”

“也是他们逼的,干吧。”郑泌昌也站了起来,“那个什么海瑞和王用汲现在哪里?”

何茂才:“在门房里呢。”

郑泌昌:“你打了一天的雷我总得下几滴雨。叫他们进来,我来说几句,把他们先稳住。你抓紧去干你的。”

“好。”何茂才走了两步又停下了,“老沈那儿,你也得抓紧催。”

沈一石别院账房

沈一石神情十分严肃地将一摞账册往书案上一摆。

高翰文坐在那里静静地望着他。

沈一石:“这里没有第三个人,我就斗胆跟大人说了吧。这些账册连浙江巡抚都不能看。”

高翰文站了起来:“那我就不看了。”

沈一石依然十分平静:“我也没叫大人看。”

高翰文望着他。

沈一石:“只是有些事想让大人知道,是为了大人,也是为了鄙人自己。一点私念而已。这点私念待会儿我会跟大人说,同不同意都在大人。”

高翰文更加紧紧地望住了他。

“这样吧。”沈一石拿起了一本账册,“大人也不要看,我念,只拣这两年当中最紧要的几处念。我呢只当念给我自己听,大人呢只当没听见。”

高翰文神情凝肃起来,不禁又坐了下去,等听他念。

沈一石翻开了账册:“嘉靖三十九年五月,新丝上市,六月,南京苏州江南织造局赶织上等丝绸十万匹,全数解送内廷针工局。嘉靖三十九年七月,应天布政使衙门、浙江布政使衙门遵上谕,以两省税银购买上等丝绸五万匹中等丝绸十万匹,和淞江上等印花棉布十万匹,解送北京工部,以备皇上赏赐藩王官员和外藩使臣。嘉靖三十九年十月,南京苏州江南织造局同西域商人商谈二十万匹丝绸贸易,折合现银二百二十万两,悉数解送内廷司钥库。注:无需向户部入账。”

听到这里高翰文惊了,站了起来。

沈一石却仍不看他,又拿起了另外一本账册,声调依然十分平静:“嘉靖四十年二月,接司礼监转上谕,该年应天、浙江所产丝绸应贸与西洋诸商,上年所存十二万匹丝绸悉数封存,待今年新产丝绸凑足五十万匹,所货白银着押解户部以补亏空。三月,又接司礼监转上谕,将上年封存之十二万匹丝绸特解十万匹火速押运北京,赏裕王妃李侯家。”

高翰文惊在那里,连呼吸都屏住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