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极品明君 > 第208部分(第1页)

第208部分(第1页)

正是这个原因,使得朝中的大臣们对于朱祁镇这位大明天子可谓是又爱又恨。认为他把整个朝中的文武玩弄于股掌之上,过去,组队拿皇帝来刷声望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每个人都得小心翼翼的做事,兢兢业业地干活,不然,那锦衣卫可不是吃素的。

这两年来,倒在朱祁镇的屠刀之下的贪官污吏不敢说多,可是百来号人还是有的。

过去的锦衣卫,在朝在野都是那样的臭名昭著,可是如今呢?在相当的地区,锦衣卫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还超过那些御史和巡按。因为现如今的锦衣卫不再是那些官员与差役的帮凶,他们的专业任务就是查访问各村镇乡的百姓们,询问他们关于当地的官员的治理情况,还有缴纳税赋的问题。

如此一来,但凡是有什么问题,锦衣卫侦知之后,就会通过锦衣卫的系统直接上报,那些官员想要官官相护,可问题是锦衣卫跟他们这些做官的根本就不是一个系统。

想要用过去的那一套来跟锦衣卫套关系?呵呵,别忘记了,朱祁镇的手底下,还有东厂,这又是一个暗中的,或者说除了在京师明着挂牌的衙门和那近百名东厂番子之外,其他的东厂番子,完全就像是一群老百姓一般。

倒真是有一些像是未来搞地下党工作的,只不过,他们的作用,到了朱祁镇的手中之后,被大大加强了。

朱祁镇这位当今天子的手腕,着实让朝中群臣刮目相看,甚至于像王直、胡濙、杨洪这样经历过几代帝王的数朝老臣,如今对于朱祁镇的心思,即便费尽心力的揣摩,也难以明白当今天子的下一步,会怎么去做。

“难道陛下真的想要对那宗室动手?”沉吟良久的于谦冒出了这么一句道。

胡濙轻叹了一口气言道:“谁知道,不过,陛下既然锐意革新,而今我大明的宗室,已经成为了朝廷的一个沉重负担,陛下若是不做出什么改变的话。在将来,那宗室甚至有可能成为压垮朝鲜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在过去,也曾经跟不少的大臣们交流过这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沉,太重,牵涉到了天家之事,所以,胡淡犹豫再三,终究没有冒险地向那朱祁镇开口。

倒真没有想到,如今,倒是由那位郕王朱祁钰开口来提。不过,细细想来,若是由大臣来提这个问题的话,十有八九,这位首议之臣是不会落着好的,毕竟,宗室于朝的势力不显,可是,却仍旧拥有着很大的能量。

首议之臣,这等于就是在触怒那些皇亲国戚,一旦事不可为,这位首议之臣,必然会成为事件的牺牲品。

而那郕王朱祁钰本身就是皇亲宗室,而且还做过一任天子,更重要的是,连他过去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朱祁镇都已然留其性命,如今,更着其总督朝鲜民政,这样的关系,其他人就算是想要去撼动,可能吗?

“这倒是,说不定,陛下是真的想要拿宗室来开刀了。若陛下能有办法,那我大明将能够减轻不小的负责,而随着陛下的开疆拓土,咱们大明的国库,将不过像过去一般,越来越艰难。”杨洪抚着长须言道。

“我大明的顽疾,可不单指这一项,陛下想要动,也只能一样一样的来。只是不知道天子能不能够顶得住压力罢了。”

这个疑问,在没有得到答案之前,不单是在他们的心里,天下人,亦有不少都怀着同样的疑问,都想要看一看,朱祁镇到底能够走到哪一步。

同一时刻,朱祁镇的别墅内,朱祁镇正端坐在那榻上,凝神倾听着那徐有贞讲述着各个朝代的宗室问题。

“……北宋之初,宗室的问题也同样的严重,宋朝宗室集中居住,由政府提供统一住房、食物和其他基本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的宗室,越来越大的开支成为政府财政的一个巨大负担。但宗室在享受衣食无忧的过程中,代价是丧失了自由,不得随便与普通市民交往,甚至规定不得离开集中居住区,离开所居住的城市便是有罪……”说到了这,徐有贞不由得哽了一下,下意识地望向那朱祁镇。

朱祁镇轻轻挥了挥手,示意无妨。那徐有贞这才大着胆子继续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了这一段时间奉天子之命恶补的历朝历代的相关于宗室问题的内容。

“……而到了南宋之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南宋朝廷放宽了对于宗室的限制,允许了宗室入科举,做官,以为大宋效命,更有赵汝愚这样的名臣为相,使得南宋国祚能得传一百五十余载。”

听完了那徐有贞的讲述,朱祁镇不由得认同地点头道:“是啊,汉朝之时,西汉被篡夺之时,地方上尚有真定王刘扬,更始帝刘玄,刘伯升刘秀等宗室打着光复旗号,东汉名存实亡时,也有刘备刘表刘璋等宗室有兵马,为一州之牧。”

“而唯有唐朝之宗室,毫无建树,怕是真与那唐朝的宗室政策有关系。”

室宗啊宗室,好像每一个朝代的兴亡之间,都少不了这个重要的角色,想到了这,朱祁镇不禁哑然一笑。

第四百零六章 同一个世界,同一样梦想

徐有贞朝着朱祁镇深施了一礼:“陛下圣明,唐朝开国宗室也有李孝恭这样的旁支名将,而关陇李家,变是一个大家世族,可是最终唐王朝更替,未见宗室的踪影,这里边很有内容的。”

“这倒也是。”朱祁镇点了点头:“前日曾听你说过,唐初时,宗室被武则天屠杀了一批,而安史之乱时,亦被安禄山杀了一批,而之后的黄巢入长安、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劫持唐昭宗、以及朱温代唐……呵呵,还真是。”

“唐初之时,曾经要求皇子年纪一长,必须分封出去,然至唐朝中期之后,唐玄宗鉴于出现西汉景帝诸王之乱、西晋八王之乱的情况,所以,虽然分封了宗室诸王,但皆为遥领,并不出阁,皆居于京师。谓之十王宅,百孙院。”

“唐时的武将权柄过大,再加上室宗无力,方致此祸。”

“故有宋一朝,武将完全为文官所压制。至我大明初年之时,武勋方算是抬头。”说到了这,徐有贞偷瞄了朱祁镇一眼之后,又继续言道:“不过臣以为,武将容易专权跋扈,拥兵自重,这一点,乃是历朝的重患。”

“朕明白你的意思,放心吧,军人,只会是大明帝国的长城,绝对不会成为捅向自己人的刀子。这一点,朕还是有信心的。”朱祁镇剑眉一扬,淡淡笑道,但是那种自信,让徐有贞暗出了一口长气。

“那徐卿你说,如果我大同如南宋一般,许宗室子弟入朝为官或者参军,你以为如何?”朱祁镇想了想之后,再次抬起了头询问道。

“这……陛下能够有这样的想法,自然是好的,只不过,诸多皇家宗室,他们会愿意吗?”徐有贞想了想之后,不禁在心里边暗暗摇头。

毕竟,祖宗之法,若是想要变革,难度不小,更何况,这是牵涉到了老朱家的家事问题,他不得不谨慎。

“愿意不愿意,并不是朕一个人说了就算的。”朱祁镇抚了抚眉头,轻叹了一声言道。“想我大明立国百余年,守土将士、治民之臣,皆无朱氏。而我朱氏一门,如今,成日受着天下万民的供养,却向来无有贡献。”

“别的不说,单说朕,身为大明的天子,每日为了天下万民之事,劳碌不停,险些连吃饭休息的时间也没有,如此,方觉无愧……”

听着朱祁镇的嘴里边说出来的那些惊世骇俗之语,徐有贞只能一个劲地在那猛翻白眼,嗯,实在是太震撼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