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极品明君 > 第57部分(第1页)

第57部分(第1页)

朱祁镇看到罗亨信的表情,自然明白他在想什么,呵呵一笑,朝着罗亨信道:“罗老爱卿,你且宽坐,有些事情,朕今日便把话给你挑明了,朕知罗老爱卿与吏部老尚书王直乃是至交,正有事相托于汝。”

“还请上皇明示。”罗亨信只得顿住身形恭敬地答道。

“朕知道,当今天子如此做,分明就是表白了他的态度,不希望看到朕回京师。”朱祁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心中有担忧,这朕很清楚,也明白得很,既然他不希望朕回去,那朕不回京师,也未尝不可。”

听得此言,四人不由得齐齐色变,罗亨信更是老脸发白:“上皇使不得,您乃堂堂上皇之尊,焉能久居于边镇这等兵荒马乱之地,若是您有个万一,臣等百死难恕其罪啊。”

“老爱卿莫急,你且听朕一言。”朱祁镇不由得温言劝道,看到罗亨信稍稍平静之后,清了清嗓子道:“朕自土木堡受掳以来,痛定思痛,方知朕过去,不过是一只井底之蛙,不知民间疾苦,不明天下大势。

成日只知道听信宦官蛊惑,自以为大明天下歌舞升平,万邦来朝,仍旧活在太祖,世祖的荣光里,不知世事变迁,大明已然危机重重……“

朱祁镇深吸了一口气,看到四人皆尽凝神倾听,又续道:“数十载之安定,已使我大明的百姓和文武,都快忘记世祖他老人家在位之时逐之于漠北之戎狄已然南侵,今瓦剌已定草原之大势,纠合统属草原诸部,势头之强悍不亚于昔日之元蒙。常常有虎视南方饮马中原之野心。”

“昔日,有杨洪杨老爱卿这位大明宿将据守宣府,练精兵,筑坚堡,有罗老爱卿治民生,抚民心,总算是堵住了瓦剌南进之野心,使方可使我大明边镇得安……卿与杨洪,使得大明疆土,多得十数年之安泰,当居首功。”朱祁镇目光落在了已然动容不已的罗亨信身上,恳切地道。

听闻此言,不论是杨氏兄弟,还是罗亨信,皆不由得感动得难已自己。朝中诸位大臣,虽知边镇乃大明之要害,地处边陲,需时时警惕大明的宿敌,又还要内治民生,外修甲兵,十数年来,保得一方安宁,更迫得瓦剌不敢大举南侵。保得大明内域安泰。

可是这样的滔天之功,在朝中诸臣的眼中,却似乎很正常,很寻常,不历边镇,不知边镇之厉害,不历边镇,安知边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艰苦。耐何朝中经历边事的大臣早已老去,致仕的致仕,养老的养老,军中勋贵,也早褪去了早年的精悍与勇气,剩下的就是靠着祖、父辈的恩泽吃老本。

只有他们这些身处边镇,知知其中厉害的老家伙在苦苦支撑罢了。可即使这样,却常让朝中诸位大臣攻讦不已,常拿世祖之时的老黄历来说事。

不提还好,朱祁镇这么一提,罗亨信顿时两眼发红,拜伏于地。“上皇陛下,边镇……苦啊。”杨氏兄弟与那王进昌也皆尽眼眶发热,随其拜倒于地。

朱祁镇本欲起身相扶,奈何那罗亨信却不愿意起来。“老臣如今也已年过花甲,早已身衰力竭,若非是为了我大明边镇之安,又何苦让那些御史抨击老臣尸位素餐,恋权位而不去?今日,老臣心里边有许多话,不吐不快,若是再不明言,怕是日后,就再没机会了……”

“老爱卿只管讲来,朕就在这儿听着,袁彬,速速去取纸笔来,将老大人的真知灼见记下来,以备日后查询之用。”朱祁镇这般谨慎的态度,让罗亨信老怀大慰,当下振奋精神,细细地将这些年来,他在边镇的所闻所见一一道来。

大明的边镇历史由来已久,从明朝建立,逐元蒙于草原开始。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将北征﹐同时﹐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驻守北部边塞。洪武时,平时只让出生于本地的士卒和有罪谪戍者守边,边境有事才调动内地的军队,称为客军。

而到了成祖之时,常常北征草原的成祖认为,单凭边塞之力,实难以给予元蒙以毁灭性的打击,便命内地的军队都要轮流戍边,称为边班,一,可以增加边镇的兵力,保障后方的安全,使其可以从容地对草原用兵。

其二,轮流戍边,不仅仅可以使边镇的兵力维持一个足以保障后方,而且还能使得国中无战事的时候,保持大明各地军队的战斗力。

不过,成祖没有想到的是,边班虽然带来了好处,但是这些轮流戍边的兵卒,却常常思归,不愿受那边寒苦寒,渐渐地边兵逃亡的人数逐渐多起来。

而大明边军的屯田制度,从宣德、正统时起也开始遭到破坏,分驻各边镇的亲王、太监、军官等都争相侵占屯田,役使军丁为他们耕种,军丁不堪虐待,逃亡的就更多了。

宣大巡抚罗亨信深知问题严重,对宦官及其私党的所为极其不满,为维护屯田制度不废余力,且多次上表措辞严厉的奏本,可是至今渺无音讯。

听得朱祁镇脸色铁青得怕人无比,双目之中凶光闪闪,心里边实在是有种说不出的愤忿,你妹的,打生打死的将士们,还有那些辛苦在边镇劳作的百姓,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快维持不住了,那些个勋贵藩王,还有那些死太监,还有一些品德败坏的军将,居然这么做,让正大展雄心,准备要以宣府为基地,进行反击草原的朱祁镇如何不恼,如何不恨?!

第一百三十二章 国之危难,以身当之

“愚蠢!短视!”朱祁镇拿起了茶盏,几次想要递到嘴边又放下,恨声低喝道:“罗老爱卿既然频频上表,难道朝廷就没有半点反应不成?”

“回禀上皇,原本杨大都督在此时,杨大都督亦深明此害,有他这位威望甚重的边镇名将在此,行法严苛,且以身为则。宦官及诸位军将都不敢太过逾越,做事都颇为收敛,当时还算是过得去……”说到了这,罗亨信不由得顿了顿,抬眼看向朱祁镇。

朱祁镇的脸色却丝毫不变。“那至江总兵来宣府之后呢?你只管直言相告便是。”

“……其实,江总兵此人秉性温和,向来与人为善,加之,初到宣府之地,亦需各方势力之助,以安军心……”罗亨信斟酌着用词,小心翼翼地道。可是没说几句,朱祁镇便不耐烦地打断了。“罗老爱卿,事关宣府边镇百万军民,更事关我大明社稷之安危,朕要听的是真话,明白吗?”

罗亨信不由得一滞,倒是那跪于其后的杨能闷哼了一声,接着朱祁镇的腔答道:“上皇,江总兵此人为人圆滑,做事颇无担当,喜做好人,对于边镇诸军将和那些宦官之流侵占私垦田地之事不闻不问也就罢了,他还频频收受那些人等所予之田地。”

“完全就是与那些宦官和无耻军将同流合污,来我宣府不过数月,其在宣府之田地已有十数顷之巨,于宣府之中,亦有外宅多处,其实这些事情,上皇陛下只要稍稍留心,便可知晓。”杨能目光直直地看向朱祁镇,竹筒倒豆子一般,将那江大总兵的斑斑劣迹尽数道出。

说到了最后那几句,语气里边颇含怨言。说起来,对朱祁镇这位下了套子让他们钻的太上皇没有半点怨言那是不可能的,而性情外露,直肠子的杨能自然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浑没有在意身边的杨信频频使来的眼色。

朱祁镇倒也不恼,毕竟朱祁镇也知道这三位心里边正犯堵,再说了,自己连战俘都当过,这点点气算啥子,让他发泄发泄也好,更何况,朱祁镇也没有想到,江福居然才来到宣府短短数月,就能够肥成这样。

“上梁不正,下梁歪。想来,至那江福到了宣府开始,宦官与边镇诸将侵占私垦田地之事,怕是已蔚然成风了吧?”朱祁镇渐渐地平静了下来,这个时候,再生气也无用,还不如好好考虑一下,到时候该怎么收拾这些家伙才是正理。

“不错,至江福江总到宣府以来,边镇军民失垦者数不胜数,老臣虽然苦苦相劝,江总兵却总以边镇诸事败坏,需诸将协力为由,多番敷衍。老臣乃是亲民之官,军政之事,非老臣所辖,虽然曾多次斥之,却收效颇微。”

说到了这,罗亨信心头的酸楚,都快要随着眼泪一块流了出来。边镇之苦,久处边镇的罗亨信自然很清楚,不过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朝廷居然会派出江福这么个玩意来这里干总兵,文武不搭配,干活特别累,罗亨信觉得要是再这么干下去,自己就算是不累死,也要让这种情况给气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