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极品明君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第二十九章 城下,城上……

或者形容词让人听得会有一种浑身鸡皮疙瘩的歧义,但是,朱祁镇却很明白,如果不是这两人总会在第一时间站在自己跟前遮风挡雨、嘘寒问暖,他们每时每刻地为自己开解,一切事情,他们都渴望能够让自己得到最好的享受,哪怕是冒着被瓦剌看守痛打的危险,也宁肯潜出营地,去给自己改善伙食。

自己的心态哪里能保持得像现在这般的平静,那里还有什么风仪和姿态去展现大明皇帝的英姿,怕早就给折磨成了一个灰头土脸的劳改犯了。要么那副原本手无缚鸡之力的身体早就给折磨得不成人形了。

“你们两人的恩情,朕深深铭记,今日种下的因,他日必能结果。”朱祁镇拍了拍两人的肩膀,他知道现在自己没办法给出什么更好的承诺,但是这话不仅仅是在告诉他们,更是在告诉自己,提醒自己,永远也不要忘记自己这段日子以来的经历。

朱祁镇背负着双手,望着那城头迎风迎迎的大明团龙旗,不远处,还有那业已经准备好的双马所拉的一驾大车,正在进行着最后的改装,似乎是要在那大车上构结出一个四方形犹如囚笼一样地笼子,虽然装饰得富丽堂皇,可仍旧只是一个困锁自己的囚笼。

那将会是自己明天所乘坐的车驾,明天,自己就将会在里面呆着,让那些大明的将士和文武百官们看到,他们曾经的君主,是何等的落魄……

“明日,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生有轻于鸿毛,死有重于泰山。”朱祁镇的手,拍打在那车辕之上,轻轻地,仿佛是在自言自语,周围那些蒙古工匠们虽然听不明白,但是却都觉得周围的空气,似乎陡然之间肃杀起来,浸人骨髓……

朱祁镇没有想到的是,此刻,大明帝都的城头,前兵部侍郎,如今的兵部尚书于谦正率数十文武立于城头之上,面沉如水地打量着那些在北京城下来去如风,穿梭不停的瓦剌铁蹄。

年过半百的于谦两鬓飞霜容貌憔悴,却怎么也遮掩不住他那双仍旧烔烔有神的大眼透射出来的精干与果决。至郕王登基以来,国事多委予于谦,不仅仅因为他有能力,更重要的是他有担当,而且在大臣之中声望颇重。

不过,即使刚强如于谦,此刻看到那城下那如山如海的瓦剌大军,心里也不禁沉甸甸的。

“这至少得有二十万之众吧?”一名文官此刻面色发灰,便是脱口而出的嗓音也显得诲涩喑哑。

“绝不可能,瓦剌向来是一骑两乘或者三乘,而且他们的补给粮食多为牛羊,一路行,一路带着,所以,看起来军容极其庞大,实则不会超过五到六万之众。”站于于谦身后边的石亨眯起了双眼,仔细地盘算了一番之后这才沉声道。

作为一位常年巡守塞外,与瓦剌大军多次交锋,被视为与边关守将杨洪一般智勇双全的武将的,便是石亨,虽然于数月之前,也先大举进攻大同时,石亨和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等大战于阳和口,宋、朱二人阵亡,石亨仅以身免。

不过,终究因为他乃是大将之才,且又在战后收拢败兵,总算是能立功赎罪。而在郕王登基之初,便受于谦推荐掌管着京师五军大营,如今短短两个月间,已然官至右都督,受封为武清伯。

升官之快足以令人咋舌,不过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石亨还是有些本事的,不然也不可能从那么多的留守京师的武臣之中这么快便脱颖而出,成为于谦最信重的武将,掌握京师五大营。

“五六万之众……”听得那石亨的分析,几乎所有大臣都心底暗松了一口气,毕竟,瓦剌以数万之众,破大明二十万精锐的噩梦还缭绕在他们的头顶上,如果这里有个一二十万的瓦剌大军,凭着这短短一个来月临时拼凑起来的二十万大明军队,那么京师保卫战很可能会成为一桩历史笑话。

一名文官站了出来,强自镇定地作指点江山状:“瓦剌虽可称精锐,然其在我大明疆域之内东逃西窜近两月,如今业已为惊弓之鸟,只要我王朝能守住京师,到时,诸路勤王之师一至,也先此獠必然只能束手就擒。”

“大人果然高见,下官也觉得这些瓦剌蛮子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尔,想我大明立国之初,中山王和开平王哪个对付这些蒙古贼子不是手到擒来,常常以少胜多,以寡击众,终夺大都,定鼎中原……”

一帮子文臣这个时候似乎都恢复了利索的嘴皮子,开始相互之间吹嘘以壮自己的胆气。

长须及腹,面膛红黑的石亨眉头皱了皱,目光露出了一丝不屑之色,而于谦却像是没有听到身后传来的不和谐杂音一般,继续地审视着那些城下的瓦剌铁骑。

“于大人您快看,那边有一哨人马向着咱们德胜门过来了。”都督孙镗突然大喝一声,手指向了德胜门西北方向,原本显得有些喧闹的诸位大臣很快安静了下来,都把目光投了过去,果然看到一只人数不过数十的瓦剌骑兵打着旗号向着德胜门笔直地驰来。

看着那只被也先遣出的使团,卑躬屈膝站在也先身后的喜宁阴笑了起来,他想看一看,自己所瓦剌太师也先所献的这一策,大明朝廷会如何应对,能如何应对。明庭如果应允,自己有功,如果明庭粗暴的拒绝,那么,照也先的脾气,很有可能会迁怒到那朱祁镇的身上,一想到这,喜宁就觉得浑身舒泰,自己虽然只是一名五体不全的太监,可照样能把你们这些位高权重的肢体健全之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第三十章 喜宁策,于谦谋

“你说什么?!”刚刚登基不足两个月的朱祁钰不由得站起了身来,目瞪口呆地望着跟前正在开口说话的新任兵部尚书于谦。

“陛下,那瓦剌太师令人在城下高呼,太上皇帝在其军帐之中,着令我朝遣使相迎。”于谦只得又重复了一遍。

朱祁钰的脸色不由得一白,目光有些散乱。“那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此乃瓦剌贼寇之毒计也,若是我大军紧闭城门,不闻不问,必会被那些瓦剌贼子拿此为由,大做文章,而且,对太上皇也不利。”白发苍苍的吏部尚书王直越众而出,大声地进言道。

王直此言一出,朝堂之内又陷入了一片死寂。太上皇朱祁镇这个话题,在新皇朱祁钰的跟前可是一个忌讳的话题,但是现如今,却又不得不提出来。

朱祁钰沉默了,两眼灼灼喷火地看着年过六旬的王直,藏于龙案之下的双拳已然捏得指节发白。他很愤怒,是的,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委屈和怒火。

从八月中旬至今,自己的哥哥从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转眼之眼变成了瓦剌蛮子的俘虏,而自己同样由一个无权无势,大约只能在自己的王府里边郁闷而平淡地度过一生的王爷,突然被人给拽了出来,几乎是用暴力的手段,强迫着自己登上了这个本属于自己兄长的位置。

不过,原本非自愿登基的朱祁钰很快就发现了成为皇帝的好处,那些原本对身为王爷的自己不屑一顾的朝廷重臣们都变得俯首帖耳,只为能够加官晋爵,自己不再是那受困于王府之中,除了在王府里边躲猫猫造人玩其他啥事也不能干的王爷,而是一位能够主掌天下权柄,威临大明的帝王。

身份的转变,令朱祁钰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就适应并且无比地爱恋如今的地位,他终于发现,君临天下,是何等的荣耀和光彩。即便现如今大明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他却再也舍不得已经到手的东西,那原本高高在上的帝位已然是自己的,任何人,包括那位逊位于自己的亲哥哥也不行。

但是现在,看看那些大臣们,在听闻了丢脸丢到大草原的亲哥哥,如今的太上皇又出现在了北京城下时,那些大臣们看似平静的表情,却怎么都让他觉得是心怀鬼胎。

朝堂之中的静寂之下,透着一股子难以言喻的诡异气味,而这个时候,都御史王文看到了侍立于皇帝身边的朱祁钰的心腹太监王诚打来的眼色,当下心中已有计较的他越众而出,张目喝道:“那依王大人的意思,是要遣使以迎太上皇喽?哼,若是瓦剌贼子有诈城之念,乘我迎太上皇之期裹挟而攻京师,那该如何?”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重臣哪一个不是耳明目聪之辈,都是浑身上下长心眼的人物,顿时接连有几名大臣站了再来出声附和王文之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