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行走在如刃的边缘 > 第2部分(第1页)

第2部分(第1页)

年级学生带了很坏的头。很快地,在学校小得可怜的操场上,全体高、初中学生被集中开大会。校方严正宣告:今后任何在校生不得从事任何打工挣钱行为,即使家庭有特殊情况,也要征得校方同意。

平心而论,“打工事件”后,皇甫学习很认真,成绩也相当不错,尤其是语文和数学,是班上绝对的第一。理所当然地,他成为我们中学能考上顶尖大学最有潜力的对象之一,然而由于他的特立独行和轻率,让校方不敢把“宝”押在他身上,也无法同那些听话和成绩稳定的同学为伍,成为重点培养的对象。高三开始,有了免考推荐上大学的名额,班里的一位女生经校方推荐,距离毕业还有一学期已经直接拿到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另一位男生也被推荐到中山大学。在推荐名单里,根本没有皇甫的名字。皇甫为此忿忿不平,公开表示他根本不稀罕这两所名校,并声称一定要在高考中拿到一个天大的分数,直接上北大这所最好的学校,让自己出口恶气。

回想往事,如果说校方完全没有给皇甫机会,那也是不公平的。就在皇甫放出要考北大的风声几天后,北京大学的招生小组居然来到我们中学。原来新的保送政策也涉及了北大,广西省应届文科毕业生得到了两个名额,经省教育局建议,在桂林中学和南宁的一个省重点中学各分派了一个名额。得知这个消息后,班里的尖子们都激动地炸开了锅,而之前被免试录取的两个同学则神情沮丧。

也许知道自己又可能不被推荐,一贯清高自傲的皇甫根本没有心情与其他同学讨论或猜测,而是直接找到了班主任,要求校方推荐。他的理由很充分:第一,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成绩是全班第一;第二,北大是他的唯一目标,如果高考不被北大录取他将拒绝任何其他学校包括重点大学的接纳,而是明年再次参加高考,直到被录取为止,“我报考的学校里没有第二志愿!”他斩钉截铁地宣布,可惜当时没有“酷毙了”这么形象的词语。这两个理由着实让校方很为难,因为学校准备推荐的人选确实不是他,但皇甫却铁了心的要求得到机会,并且声称:“如果学校不考虑我的申请,我会直接去找北大的老师,反正他们住的招待所和房号我都清楚,我会拿着成绩单去。”

在慎重考虑这种情形后,校方作了一个比较稳妥的决定,即把皇甫和另外一位同学的档案一起报给北大招生小组的老师,由他们选择,同时如实地告知校方本来意思是某某,而皇甫江同学是强烈主动要求的,他的成绩,尤其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科不错。北大的老师不愧是经验丰富,略略看过档案后,就解决了这个小问题。他们表示,这次在广西的这两个名额固然依据高中推荐的名单进行选择,但为了保证达到北大的要求,被推荐的学生必须通过一个专门的水平测试,由北大出题,包括语文、数学和一门副科。

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馒头,据皇甫吹嘘说,北大老师与他见面的时候,本来准备考英语,他立即用流利的口语介绍了自己,迅速回答了完简单的问题后,他还特意洋洋洒洒地用英文背诵了《离骚》的部分章节。“当时他们就傻了眼,我还跟他们解释十八世纪英文与中国文言文的类似之处。”过了第一关,皇甫牛逼哄哄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刘宁:少年黯如铁(6)

第二门考试是数学,皇甫颇费了点心机,没能像以往一样提前交卷,但最后成绩也不俗,后来老师才告诉我们这是选自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题目。

一切似乎都正在预示皇甫的成功,因为最后一科的语文是他最最拿手的科目,进入文科班后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测验皇甫从来没拿过第二名,就连最 保守持重的老师们都不会为他这一门成绩担心。

考试似乎非常顺利,我记得他回来后踌躇志满的表情,他走到我旁边坐下,刻意用整个教室都能听到的声音说:“刘兄,我要笨鸟先飞,一柱擎天了!”一时班里同学反应各异,几个问题少年过来与他握手庆祝,而大多数则不知什么表情。整个下午他都沉浸在兴奋中,而且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之色。然而这种得意还没能过完当天,接下来竟是平地一声惊雷。晚自习时,班主任沉着脸进来,表情凝重地宣布北大招生小组已经离开了学校,去柳州和南宁的重点中学选取保送生,桂林中学推荐的两名学生无一录取,而且其中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具体情况校方需要开会,然后会向全校同学公告。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23年了,但我始终记得这个“作文事件”,相信皇甫也记忆犹新吧。题目是当年常见的平庸而又套路化的议论文,大意是为了在2000年实现“四个现代化”,伟大祖国处处火热,人人争先,就连板儿砖和石子儿都加入建设者的行列里来。请以建设宏伟大厦为主题,阐明作者如何建设祖国的理想和方法。这是个非常简单的命题,甚至简单得有放水的嫌疑,也许面对即将实现的北大梦,皇甫希望能以千里马的远大理想给招生的伯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许一贯被视为叛逆的他本来就埋藏着“天生我才”的抱负,他写下了一篇名为《铺路石和擎天柱》的议论文,气势不凡,文字激昂,并在开头就点出了这样的主题:“无论在未来的生命里还是在建设祖国的岗位上,我不甘做一粒铺路的石子,而要做一根擎天的梁柱!”

一切就是如此简单,现在想起来甚至是如此的无聊,这篇作文被视为体现了极端的“不正确思想”和严重的“政治性错误”。 拿破仑在200多年前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随后横扫欧洲大陆并被法国人民戴上皇冠,而可怜的皇甫在20多年前说过:“我不愿当铺路的石子”,却因而被取消掉被保送到北大的资格,同时还连累我们中学在整个广西教育系统中严重失去了面子。随后他的作文被用铁笔刻在蜡纸上油印成文,分发给各年级的学生,作为反面教材。那是1985年的春天,我们过了16岁,高中三年级。

如果说信念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皇甫一定是最好的注脚。记得当时老师要皇甫在班级上对“作文事件”作自我评价,他仍然是缓慢地走到黑板前,倔强地抬着头,一字一句地说:“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理想,虽然我这次不被承认,但我用生命担保我一定会考上北大。”记得说这话的时候,下面鸦雀无声,不再像以往一样爆出嘲笑。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很担心他考不上北大,我相信那样的话皇甫一定会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事隔近半年后,经过顽强的拼搏和家庭全力的支持,皇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而且是最好的科系,法律系国际法专业。那年九月,桂林南站,我们依依话别,他踏上了北上的火车,正是十七岁的如花少年;人生看似满希望。

刘 宁

生于,在武汉读过大学,相当爱吃食堂的白菜馅大菜包,只是早上爱睡懒觉常误了开餐时间。有天性的原因,也受皇甫影响,喜欢唐诗宋诗,时常梦回古代,个性变得超浪漫不现实。所以相处久了,女人都觉得我没安全感。兴趣爱好广泛,什么都会,就是不会挣钱。写字算是一点特长,但比较懒,能10个字写完不发挥到100字。在广州混过,不是很适应。现居在烟雨的桂林,权当自己是个小小的无名隐士。

。。

2、书生意气书剑梦(1)

1985年夏天,17岁的我离开家乡,负笈北大。从走出家门的一刻起,我并没有想到就此与熟悉的家庭生活道别,并在以后的二十多年间独自生活。去年装修桂林的老屋时,发现父母竟然一直认真地保存着我的成长记录,从小学的学生证,中学的成绩单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重要的还有离家后所有的往来家信,每封都编了号,并注明年月日。当时觉得实在是多此一举,甚至觉得他们是想在被圈点的书信中找到我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加以管教,此时此刻,23年后,看到他们如何地精心的把他们孩子的往事带给未来,我喟然长叹。此外,我自己也留着几本日记,里面断断续续地记着在北大前两年校园生活的一些流水账。

颇富喜剧性的是,所有的家信和日记都在1987年后戛然而止,估计那时候家里装了电话,而我也沉溺于恋爱和失恋。虽然如此,这些信件和日记还算忠实记录了我的一段少年成长过程,包括努力和颓废、快乐和烦恼,及对人生的粗浅思考。整理这些日记和家信时,我重新回到了久已关闭的青春之门。

北大第一天(1985年8月29日 )

上午10点半,火车终于停靠在北京站,距离28日凌晨2点在桂林南站上车,一共颠簸了近33个小时。

自从两岁到桂林,其后的十五年一直呆在这个小城市,最远去的地方是阳朔,六十公里开外,但仍属桂林市的辖区。第一次出远门就在离家2000公里的北国,是远了点。不过我没有什么太多担心,也谈不上激动。开车时尚有一丝伤感,而到站的时候,也许是路上太疲劳了,反倒没有什么特别感觉,除了少许惘然。

临上火车时,父母不放心,一定要找人送我,结果送我上车的孙大哥为了占个座位,与旁边的一个大学生差点打起来,还是我好言相劝才拉开的。老孙是车站的工友,说话有点过头,不过想不到那个小伙子也火暴得要命,看来大学生确实是成人了,可以与社会上人平起平坐。

开车后,我好歹在大学生旁边挤了个座位,开始他不仅不理我,还给我脸色看。后来在湖南停车时,我花了四块钱买了两罐啤酒,打开递给他一罐,话匣子就打开了,还算交了个朋友。其实,他人不坏,在哈工大读三年级,也很健谈。当时我想,到学校后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写信告诉家里,让他们放心我的社会能力,以后也不必总是麻烦人来照顾我。不过第一次喝酒,罐里还剩下三分之一时就醉着睡了。等到起来一睁眼,已经快到湖北了,吓得我立即摸*,硬硬的信封还在,心才放下。大学生好像也看出来我的失态,向我传授出门在外的经验,此后一路上我们互相照顾,临下车还互留了通信地址。

火车站有北大的校车接新生,但行李太重,我没去挤。刚好碰到考上经济法的吴戈,干脆花四元钱租小巴士,直接送到学校门口,钱当然是我付的,不能让人家女生出。

报到时认识许多新朋友,又认识了马翔海、韩利民等八四级的桂林中学校友。他们很好,像老大哥一样待我。报到过程中也没什么麻烦,就是手续太多,先登记入学,再转户口和粮食关系,然后要立即买饭票。因为人生地不熟,整整耗了一下午。学费、书费、住宿费一律全免,也没什么杂费。我花了二十五元买饭票,居然细分为四种:粮票(买玉米稀饭)、菜票、面票(买馒头),米票(买大米饭)。r后分寝室,被分到28号楼425房间。楼的位置特别好,距食堂、水房、澡堂、商店、邮局都非常近,室内也很明亮。寝室约20平方(5X4),只住四个人,非常宽绰,别的寝室都住六个人。同一寝室还有张桂新(天津,490分),苗振国(山东潍坊),凌云(广西文科状元,来自柳州)。我的床在上铺,紧挨窗口,非常舒适。

2、书生意气书剑梦(2)

分毕寝室,就是收拾,同屋里数我的东西最多。然后洗澡、吃饭。主食是馒头、玉米稀饭,菜有炒黄瓜片、西红柿炒蛋等。

晚饭后,我再次拜访了桂中毕业的几个老大哥,从中得到一个经验:大学生尤其是北大学生,都以能力为重,但因此也忽视了分数,而我一定要两者兼顾。短短一个白天,发生了这么多事,确实是首都和北大,与桂林和高中的生活不可相提并论呀。想起明天和以后的岁月,我充满信心,也感到几分孤寂,系里的新生,年龄都比我大,都比我近,有的还是北京的,但都有父母陪着来报道,真是幸福呀!不过我并不羡慕他们,反而为自己感到几分自豪。

不过还是有一件事情让我沮丧,本来不想记录下来。中午进入北大时,正是午休时间,天气又热,校园里看不到什么行人。我在硬座车里挤了两天,出了数不尽的臭汗,新买的的确良白衬衣已经变成黄色,衣领和袖口更是黑色。也许一直在兴奋中,我并没有顾及自己的仪容,但当我遇到一个高年级的女生问路时,她的眼光充满轻视和厌恶,还对着我抽了抽鼻子。然后一言不发,用手指了指方向就扬长而去。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牛的,不久是早一、二年入校吗?再说她长得也太丰满了,脸上的妆也很夸张,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学生!但不知为什么,她厚厚的嘴唇,倒让我本来就冒烟的嗓子更加发干。从明天起我一定要每天冲凉,争取一尘不染。要是能再见到她,绝不能还是像一个脏兮兮的乡下仔。

第一次*(85年9月18日)

今天是九一八,我们开课才两天就遇到*。

前一阵子学校里闹得非常厉害,学生群起抗议中曾根参拜神社,校园里到处贴满了标语口号。记得第一张大字报是9月13日贴在三角地的,好像是物理系研究生写的,题为《我们该怎样纪念“九一八”》。文章不长,主要是复习了近年以来日本少数反动派搞阴谋诡计,企图复活军国主义的时事政治。其实平时广播里也能听到这些新闻,但汇集起来确实感到小鬼子混蛋得过分。文字写得还挺有力度的,例如其中一段说:“只要世界人民的抗议没有达到某种程度,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的胆子就越来越大,行动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对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全体东南亚人民以至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自己,都是不可轻视的潜在的威胁。” 这种“火候不到,事物不变”的理论不假,但更像是化学反应,让物理系的研究生先说出来,倒是颇为幽默。

其中一句写得太有感染力了,原词是:“同学们不要再沉默了。难道我们北大的学生只敢因晚上关灯这种事而示威*吗?”问号后面还跟了两个感叹号。

政治应该是很玄妙的,老爸老妈从不碰这种事,临行前也反复叮咛我到了学校除了努力读书外,其他方面要夹起尾巴做人。说实话,他们的担心实在多余,从上小学起,无论对国家的政治和班级的政治我都从不涉及,前者轮不到我过问,后者无非是同学间互相拆台,或者打小报告讨好老师以求早日入队入团之类的小把戏,我才懒得介入。前几天看大字报时我还在想,参拜靖国神社的抗议本来就是国家大事,同学们一味的热心不知是否有点越俎代庖了。但今天是九一八,怎么该代表国家出面说话的还不出来呢。

说实话,平时混迹在北大里,我不觉得有什么特殊,可外界对北大的一举一动却非常之敏感。上星期我写家信,告诉父母这几天注意一下广播、报纸,估计北大学生要到天安门广场示威*,纪念“九一八”。果然,今天刚过午后,校南门就聚集了很多同学,高呼口号,要求到天安门广场示威*。两点多的时候人越聚越多,估计有3000多号。校方决定暂时关闭南门,还找了不少学生会的干部做说服工作,但还是有不少高年级的同学突破封锁,步行到了天安门广场。

2、书生意气书剑梦(3)

吃完晚饭后,陆续有参加*的同学回到学校,我看到一个桂林的老乡,拉他问了几句,好像也没发生什么大事,也就是下午四、五点钟的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