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大唐中兴颂 > 第108章 史思明弑主夺权(第1页)

第108章 史思明弑主夺权(第1页)

邺郡唐军大营的炊烟刚漫过辕门,朔方军主帅郭子仪的大帐已灯火通明。帐外传来“咚咚”的脚步声,打乱了帐内的议事节奏——吉备建雄举着木刀追得陈忠绕着旗杆跑,前者额角冒青筋,后者怀里揣着个油光锃亮的油纸包,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那是伙房刚出炉的烤羊腿,油汁顺着指缝滴在草叶上,引得几只麻雀蹦跳着啄食。帐内,郭子仪正与李倓对着沙盘分析军情,听到动静,两人对视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笑意。

“大清早的,成何体统?”李倓率先掀帘而出,倚着帐柱抱臂,声音里还带着些许刚起身的沙哑。陈忠听见动静立刻刹车,把羊腿往身后一藏,却被吉备建雄揪住后领拎了回来。“殿、殿下!郭令公!”倭国遣唐使的汉语还带着生硬的顿挫,“他、他偷了王厨子给伤员留的羊腿,我、我追了他三圈!”帐内的郭子仪也缓步走出,一身铠甲未卸,目光扫过两人,自带主帅威严。

“什么偷?”陈忠挣开桎梏,把油纸包举到李倓和郭子仪眼前,油纸裂开的缝隙里飘出焦香,“是王厨子见我昨晚查哨到三更,特意留的!倒是吉备兄,非要抢半只说是‘武士的补给’,哪有抢别人吃食的武士道?”郭子仪捋着胡须轻笑,他早知晓这两个年轻人的性子,陈忠的潜伏和吉备建雄的追踪术,在李倓带来的亲卫中都是顶尖的,如今也成了朔方军斥候营的得力补充。

李倓被逗得笑出了声,摆手示意两人进帐。帐内沙盘上,范阳的位置被红笔重重圈出,旁边插着的小旗还沾着昨夜的露水——那是郭子仪凌晨巡查时亲自标注的。李倓用木杖拨开沙盘边缘的浮尘,看向郭子仪请示道:“令公,陈忠这小子的本事您也知道,眼下有桩机密差事,正适合他去办。”郭子仪点头示意他细说,手指轻轻敲击着沙盘边缘,目光始终落在范阳方向。

陈忠立刻收了嬉态,将羊腿往案上一放,手指在膝头快速摩挲——这是他每次接潜伏任务前的习惯动作。郭子仪看在眼里暗自赞许,当初李倓将陈忠引荐给他时,这年轻人就在洛阳城外扮成胡商混入叛军,传回的军情为洛阳大捷立下功劳,其潜伏功夫在整个大营都小有名气。李倓侧头对郭子仪补充:“陈忠心思细,应变快,范阳那样的龙潭虎穴,他去最合适。”

“安庆绪从邺郡突围后,必投范阳史思明。”郭子仪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木杖在范阳地界重重一点,沙盘上的细沙簌簌滑落,“这两人积怨已久,安禄山在时还能压制,如今安庆绪成丧家之犬,史思明若容他,才是怪事。”他转向陈忠,目光锐利如鹰,“我与建宁王商议,要你乔装成溃散的叛军混进范阳,核心任务是摸清史思明的动向——他是收编安庆绪,还是会痛下杀手。这军情对我军部署至关重要。”

“只看不动手,只记不掺和,安全第一。”陈忠脱口接出朔方军斥候的行动准则,这是郭子仪亲自定下的规矩。他随即反问:“范阳是史思明老巢,盘查必比洛阳严,我需一份像样的‘投名状’。普通小兵身份太浅,怕是摸不到核心动静。”郭子仪早有考量,朝李倓递了个眼色,后者立刻会意,转身走向帐角铁箱。

李倓从铁箱里翻出个布包,在案上展开:“这里有三件东西,都是令公让人提前备好的。”他先拿出一套浆洗得发硬的叛军校尉服,领口还绣着安庆绪的“燕”字徽记,“这是上次俘虏的安庆绪校尉制服,徽记没拆,足够你混进中层圈子。”郭子仪补充道:“史思明此刻正招揽安庆绪旧部,校尉身份既能避嫌,又能接触到军营中层,便于打探消息。”

接着是块刻着繁复花纹的木牌,上面烙印着安庆绪的军印:“这是燕军腰牌,边角做了磕碰痕迹,就说突围时被唐军马刀劈到。”最后他递过一小卷麻纸,“这是伪造的军情文书,写着‘唐军粮草屯于魏州东南’,你进城时主动献给守将。”郭子仪接过话头,语气严肃:“献文书既是表忠心,也是试探——若守将上报史思明,你便能借机进入他们的信息传递链,这是关键一步。”

吉备建雄凑过来,手按在腰间的倭刀上:“令公,殿下,让、让我与陈忠同去!我、我刀法好,能护着他。”李倓刚要开口,郭子仪先摇了摇头,他深知范阳盘查的严苛,异族面孔只会徒增风险。

“不行。”郭子仪语气坚决,“你眉眼与中原人差别太大,范阳守军近来对异族查得极严,两人同行反而扎眼。”他拍了拍吉备建雄的肩,“你留在营中帮李倓训练斥候,你的追踪术在草原上都有名气,比十个普通哨探都有用。等陈忠回来,我亲自下令,让伙房杀十只羊,给你们庆功。”主帅的承诺让吉备建雄瞬间振奋,高声应下。

吉备建雄虽有些失落,还是用力点头:“请、请殿下放心,我、我一定把斥候练得比猎犬还灵!”

次日天刚蒙蒙亮,陈忠就出了大营。他故意把头发弄乱,脸上抹了些灶灰,左袖管里塞了团麻布撑出鼓鼓囊囊的样子——伪装成突围时被箭矢擦伤的模样,走路时脚步微跛,腰间挂着那枚做旧的腰牌,活脱脱一副败军校尉的狼狈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沿途遇到三队叛军巡逻兵,头两拨只扫了眼他的校尉服就放行,第三队的小头目却揪着他盘问。“安庆绪那废物都快被唐军追上天了,你怎么逃得这么舒坦?”小头目摸着腰间的刀鞘,眼神里满是怀疑。

陈忠立刻弯下腰,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哭腔:“将军有所不知啊!我带着三十个弟兄断后,拼着死了二十七个才护着半份军情文书突围。左臂中了一箭,连夜跑了三天三夜,干粮早就吃完了,若不是想着把军情带给史将军,我早就在路边饿死了!”他说着解开衣襟,露出用草药裹着的“伤口”——那是提前用猪血拌了草木灰做的假伤,看着血肉模糊触目惊心。

小头目瞥了眼他递过来的“军情文书”,见上面盖着安庆绪的军印,又看他饿得脸色蜡黄,便一脚踢给他半块干饼:“滚吧!到了范阳老实点,别给史将军添乱!”

陈忠千恩万谢地接过干饼,啃着继续往范阳走。午后时分,范阳城的轮廓终于出现在视野里,城墙高达三丈,青砖缝里还嵌着早年征战的箭镞,城门处守着两队甲士,每进出一人都要仔细盘查,连行李都要翻个底朝天。

他混在一群投奔叛军的流民里慢慢挪动,耳中听着前面人的对话,很快摸清了盘查的规矩:有叛军身份的优先查验,安庆绪旧部要单独登记。轮到他时,守城校尉捏着他的腰牌反复看了三遍,突然冷笑一声:“安庆绪的校尉?我看你像唐军的细作!”

陈忠心里一紧,面上却更显激动,猛地跪在地上:“将军明鉴!我跟着小主公打了三年仗,从范阳打到洛阳,身上的伤没有一处不是为安氏卖命挣来的!如今小主公去投史将军,我若是降了唐军,岂不是要被天下人戳脊梁骨?”他说着抓起地上的泥抹在脸上,“您要是不信,现在就砍了我,我到了地下也照样给安氏当差!”

周围的流民都围过来看热闹,守城校尉被他闹得下不来台,又看他那身破旧却质料不差的校尉服,还有文书上的军印做佐证,终于不耐烦地挥挥手:“滚进去!到驿馆报备后别瞎逛,城里最近查得严!”

陈忠连滚带爬地进了城,进城后没急着去驿馆,反而先找了家靠近节度使府的酒肆。范阳城里比他想象的热闹,街道两旁的粮铺、铁匠铺都开着门,只是来往行人大多神色匆匆,连叫卖的小贩都压着嗓子。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碗劣酒一碟花生,刚喝了两口,就听见邻桌的两个汉子在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安庆绪前天就到了,带着不到五百残兵,史将军亲自出城接的他。”

“接?我看是押吧!驿馆外守着史将军的亲卫,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这分明是软禁!”

“嗨,这俩人本来就不对付。当年安禄山活着的时候,史将军就不服安庆绪,说他是个只会享乐的废物。现在安庆绪落了难,史将军怎么可能真心容他?”

陈忠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不动声色地往那边凑了凑。那两个汉子越说越激动,声音也大了些,他趁机插了句嘴:“两位大哥,我刚从外面逃回来,不知道这史将军和小主公,到底谁能说了算啊?”

其中一个络腮胡汉子瞥了他一眼:“当然是史将军!你没见城里的告示都改了吗?只提史将军的功绩,安庆绪连个名字都没提。我看呐,用不了多久,这范阳就彻底姓史了。”

接下来三天,陈忠每天都泡在这家酒肆里,有时扮成找活干的散兵,有时跟着酒肆老板去采买,把范阳城里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他发现史思明的兵力比传闻中更盛,光是城内外的驻军就有五万之多,还有不少契丹、奚族的骑兵在城外扎营,显然是史思明招来的外援。而安庆绪住的驿馆外,卫兵从两班换成了四班,连送水的杂役都要搜身才能进去。

第四天傍晚,酒肆老板神神秘秘地凑到他身边:“兄弟,今晚别走远,有好戏看。史将军在府里设了宴,专门请安庆绪,这鸿门宴一开,范阳就要变天了。”

陈忠心里一凛,表面却装作好奇:“真的?我要是能亲眼见见史将军的风采就好了。”

老板笑着指了指后院:“从这儿往后门出去,有条窄巷通着节度使府的后墙,那里有棵老槐树,爬上去就能看见宴会厅的窗户。不过你可得小心,要是被卫兵抓住,小命就没了。”

天黑透后,陈忠揣着提前准备好的短刀,借着酒肆后院的柴堆翻进了窄巷。老槐树长得枝繁叶茂,他手脚麻利地爬上去,选了个浓密的枝桠藏好——这个位置正好对着宴会厅的雕花窗,里面的动静看得一清二楚。

宴会厅里灯火通明,数十根牛油蜡烛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昼,史思明穿着一身紫色锦袍坐在主位上,脸上堆着笑,手里端着个镏金酒杯。安庆绪坐在他对面,穿着一身半旧的铠甲,脸色苍白,左手缠着厚厚的绷带——那是上次在邺郡被唐军箭矢所伤的地方,至今还没好利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