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我是以当丞相吃饭,不是靠相面来过日子,
要是真的是一位相面先生,为了自己可以出名,
或许不管它三七二十一乱弄一通。
你徐庶真正把我曹操当作三岁的孩童一般。
因此,丞相只是对着徐庶‘嘿嘿”’
发出一阵冷笑,半句话都没有。
徐元直知道自己单凭这几句话,曹操是不会上当的。
他接下来,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
“丞相,不是我徐某夸口,按夏侯都督脸上这种气色,
他必然大败而归,要是他取胜回来,
愿把我徐某的脑袋取下来。”
就是说,我料定夏侯惇要败的,他取胜割我的头。
旁边独眼龙一听,心里想,难道我一定要败吗?
今天出口气,一定要同你赌这么一赌。
所以,这段书又称“相堂赌头”。
只有夏侯惇这个匹夫,连脑袋也要赌上一赌,
他便趾高气昂地同曹操说:
“叔父丞相听禀,要是小侄兵败回来,也是愿斩无怨!”
曹操见他们二人各不退让,都将自己首级来作质,
他便严肃地问道:
“尔等二人,口说无凭,可愿立下军令状吗?”
空口说白话,不作为证,真的如此,那要写下证据,才可作数。
两人同时回答说:“徐某愿立!”“夏侯愿立!”
曹操:“那末与我立,上来!”
徐庶:“是!”
夏侯惇:“遵命!”
两人便在相堂上,立即写下军令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徐庶有程昱为保人,夏侯惇有杨修作保,
两个保人同时也签上了名字。
两张军令状递上了虎案,然后各自退了下来。
曹操把两张军令状拿到手中仔细地看了一看,
特别是徐庶这张军令状,
曹操想,元直啊,元直!
你还是中我之计,
要知道我不象夏侯惇会被你所激将,这张凭据便是你的脑袋。
老实说,我与夏侯惇总归是叔侄,
加上你徐庶不愿意真心助我,那我可以借机会把你除去。
你说夏侯惇定要大败而归,我就准备他真如此,但是往往在军事上,
有大败者起先必有小胜,大胜者往往有小败,
我可以在夏侯惇临行出兵之时,同他言明在先,他兵进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