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80年代北京胡同 > 第170节(第2页)

第170节(第2页)

刘银凤马上把锅铲塞给儿子,交代一句:“我还没放盐。”

解下围裙就匆匆朝外走。

罗鸿接过这个班,但要放盐的时候有点估摸不准,大声道:“雁雁,你来一下!”

罗雁写作业写得入迷,听见这句才知道哥哥回来,到厨房一看奇怪道:“怎么是你,妈呢?”

罗鸿:“看人吵架去了。”

全然不提是自己回来报信,又说:“你来放盐,反正你不会挨骂。”

罗雁会做饭,但次数还不如当过知青的哥哥多,手往后躲:“我才不。”

罗鸿批评她:“你也太没担当了。”

好像他自己有似的,罗雁给他出主意:“你先不放,妈吃一口就会倒进锅里再炒炒。”

罗鸿大为赞赏:“我早说你一肚子坏水还没人信。”

他扒拉扒拉锅里的菜盛出锅,想起来:“我包里有无花果。”

罗雁:“这就到季节了?”

罗鸿:“不知道,不是我买的。”

那是谁买的不言而喻,罗雁:“他今天还去店里了?”

罗鸿:“说是去卖表路过,您觉得呢?”

罗雁洗一个无花果咬一口:“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您说呢?”

罗鸿忍不住想翻白眼:“我就是对他太信任了。”

他自己是不拘小节,对妹妹的事情还是很小心的,替她隔离许多适龄的男生,要不是先入为主觉得是谁也不会是发小喜欢妹妹,哪里会让他们有那么多见面的机会。

现在好了,他想起来都要对自己也翻个白眼,后槽牙都快咬碎。

他这样,罗雁都有点不敢惹他,赶紧在餐桌前端正坐好,看着门的方向等父母回家吃饭。

-

作者有话说:晚安!

我第一遍查的时候三三制是80年,后来发现是82年,所以强调一下:小说会尽量符合现实不太离谱,但有的时候为了情节发展会有一些改动的部分,请勿太过考证,

第124章

前脚到家的是罗新民,进屋的第一句话就是:“先吃,你妈还在做和平鸽。”

爸爸回家的路就是会经过胡同口,罗鸿刚才也停下来听了两句,一边给妈妈留菜一边说:“老赵家真有意思,这房还没买,怎么就吵起来了。”

人性就是如此,罗新民:“老赵家八个儿子,以前大家都说好福气,子孙满堂,结果现在八个孙辈得睡大通铺。”

这还不是全部的第三代,只是一家在父母这儿托管一个,生怕被哪个兄弟多占去一点便宜。

罗雁对胡同里很多人家的状况都不太清楚,只有些模糊的印象,诧异道:“男孩女孩也不分开睡吗?我记得大的那个男孩上初中了。”

罗新民:“哪有那条件。”

诚然住房紧张是共识,但罗雁觉得哪怕像自家一样用木板隔开也成,说:“想想总是有办法的。”

如果是罗新民的话,为儿女当然能琢磨出一百零八计,但老赵家哪有这个力气。任谁好不容易把儿子们都拉拔到结婚生孩子,转身又是一窝孙子孙女从早到晚的在家,说句实话,上吊都没力气。

别的不说,罗雁一出娘胎就爱哭,会说话以前天天都是余音绕梁三尺,正赶上罗鸿会跑会跳的年纪,少看一眼就能蹿到屋顶去。光是俩,罗新民到现在想起来都抖一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