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敦煌城,继续向西行进时,丘处机望着远方的戈壁,心中感慨万千。
家家户户悬挂的李骁画像,老农提及李骁时崇敬的神情,还有那简单却虔诚的祭拜。
都让他惊叹于这位秦国大王在子民心中的威望,竟已到了这般地步。
恍惚间,他想起曾听闻过的西域宗教,真主安拉的信徒,对其创始人穆罕默德亦是这般尊崇。
那位创始人便是先以教义凝聚信徒,再带领众人打下一片天地,让越来越多的人信奉自己。
如此看来,李骁与穆罕默德在子民心中的地位,竟有几分相似。
可转念一想,丘处机又摇了摇头,两者终究不同。
穆罕默德借教义聚拢人心,而李骁从未利用威望传递任何宗教思想,更未愚弄百姓,靠着虚无缥缈的说辞去蛊惑百姓,反而是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实惠。
分土地让百姓有饭吃,兴养殖让百姓有肉尝,建驿站、修水渠让日子越来越好。
“原来如此……”
丘处机轻声呢喃,无奈的摇头:“道教根本成不了秦国的国教。”
“秦国的国教,从来都是秦王自己啊。”
这份认知让他心中一阵释然,先前弟子们对“国教”的期盼,此刻看来也不再重要。
队伍继续西行,数日后来到了玉门关。
这座古老的关隘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旧气势恢宏,城门上“玉门关”三个大字苍劲有力。
随行官吏介绍道:“道长,过了这玉门关,就算真正进入秦国腹地了。”
“以前这里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如今却是咱们秦国疆域内的重要关隘,往来商队都要在此查验文书。”
丘处机驻足关前,望着关外无垠的戈壁,心中满是感慨。
曾几何时,这里是中原王朝的边疆,如今却成了秦国腹地的一部分,时代变迁,真是令人唏嘘。
又前行十余日,众人终于抵达伊州城,也就是昔日的哈密力。
刚入城,丘处机便感受到了与关中、甘肃截然不同的氛围。
街道上,除了汉民,还多了不少高鼻深目、卷发碧眼的异族百姓。
却都能与汉民和睦相处,偶尔还能看到两族百姓热情交谈。
负责接待他们一行人的是一名汉民官吏和一名回鹘官吏。
丘处机与其攀谈,却是发现那个回鹘官吏竟然能够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
“不只是我,整个西州境内,还有很多回鹘人都能说汉语,起了汉名。”
“大秦收复高昌后,迁来了很多汉民,现在伊州城里,汉民居多,回鹘人也不少,大家一起种地、做生意,还常有两族通婚的呢!”
丘处机闻言,心中颇为欣慰:“各族百姓能和谐共生,真是难得。”
“这都是托大王的福。”
回鹘官吏说道,“大王说,不管是汉民还是异族,只要入了秦国户籍,都是大秦的子民,一视同仁。”
“官府还鼓励咱们学汉话、用汉字,也允许汉民学咱们的手艺,日子自然和睦。”
随后,伊州的官吏便带着他们在集市上闲逛起来。
集市远比他想象中繁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叫卖声此起彼伏,丝绸、茶叶、皮毛、香料、陶器……
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摊位,往来人群摩肩接踵。
丘处机心中暗叹:“秦国的商业竟这般兴盛,比金国还要热闹,怕是快要赶得上江南富庶之地的宋国了。”
走到城北集市时,喧闹声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