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要当总经理 > 第十一天 如何使自己减少压力(第4页)

第十一天 如何使自己减少压力(第4页)

一个杂乱无章的家会给你一种失控的感觉,从而放大了白天的压力。睡觉前花上5分钟收拾一下住所,第二天你就可以回到一个整洁优雅的家了。

8.借助音乐

在准备晚餐、支付,账单或是洗衣服时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欢快、好听的音乐能够给你在干家务时增添不少乐趣。

9.合理安排家务

如果想要在一夜之间把所有的家务干完,你自然会感到紧张和焦虑。相反,如果能够合理安排或是将一些家务留到周末再处理,就能使做家务成为工作之余的放松手段。

10.下班路上的享受

如果是驾车下班,可以放自己喜欢的CD或是录音书;如果是坐公车或是地铁,则可以读一章小说……总之,下班路上花上几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助于缓解工作的紧张情绪。

8.实施情绪化管理是高招

许久以来,管理界认为员工不应该把情绪带进公司,因为工作场所是一个专业的地方,不应该“感情用事”。今天,现实却让管理学者从本质上领悟到,这样的限制对企业并没有好处。由于情绪受到规范的边框制度的约束,反而使团体的成员走向另一个极端———习惯性防卫,并且放弃激情,以此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免于因自身个性的张扬而受窘或感到威胁。现代管理实践告诉我们: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应该学会科学运用情绪管理来激发员工潜能,进而提高绩效,创造出一流的业绩——

让企业充满“情绪”

美国成功企业HomeDepot公司,曾提出一条十分别致的用人策略,即:“所聘用的经营、管理人员,如在聘用一年内不犯‘合理情绪’,将被企业解聘。”对此,该公司的副总裁斯蒂夫·麦塞纳认为,如果聘用员工不犯一些“合理情绪”,则说明这个人没有创造性,更没有竞争力。一个平庸保守、安分守己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所建树的。最重要的是,一个不“闹”情绪的人,在竞争中丧失的机会要比捕捉到的机会多得多,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将无可估量。这种鼓励带着情绪工作的用人策略,既表现出公司领导敢于承担责任的胸怀,也增加了员工们的工作信心,结果是HomeDepot不仅利润增长、股东权益在同行业中领先,而且高昂的士气还成为公司获得良好业绩的动力。

如今许多企业也逐渐悟出,只有在员工情绪管理上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以情绪带动潜能,以潜能的发挥创造高效业绩。宏基公司总裁施振荣把自己的创业叫“对人的创造”,他说:“我们要激发有创造力的东西,在管理上一定要合乎人性。”毋庸置疑,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除了理性外,还需要感情投入或者是激发员工积极情绪的方式。

事实证明,今天的企业,惟有成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激发员工不断突破与成长。有N种激发员工情绪的方式,都将是可以维持员工自我实现与企业创出成效两者间动态稳定的“均衡”定理。我们认为,没有情绪的企业,是平庸的企业;拒绝情绪的企业,是悲哀的企业;扼杀情绪的企业,是残酷的企业。

西方管理研究的著名事件“霍桑试验”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与团体内部的情绪有关。提升员工的精神待遇,有助于使员工的情绪保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上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

追加

9。领导者善于控制情绪,警惕压力传染

企业内一团和气是好事吗?在许多企业管理者的头脑里,答案是肯定的。然而,现代冲突理论站在互相作用的角度上,却认为过于融洽、和平、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的需要表现冷漠。这样的组织缺乏创新精神,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不批判纠正,掩盖失误,导致组织利益受到损害。这样的组织还会显得没有活力,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及时产生新的思路和应变,容易丧失发展和壮大的机会。因此,聪明的领导者应懂得去维持适当水平的冲突,有意识地让支持组织目标实现的冲突产生,以此来达到增加组织绩效的目的。激发适度冲突的措施有很多。像在咨询行业和高科技产业里,可以建立认可适度冲突的组织文化,让员工理解,只要是有助于启发思维、完善组织行为的冲突,都是应该提倡的。适当引进外部人才也能够激发冲突水平。因为新进人员还没有接触该组织的团队文化,脑子里面框框比较少,思维相对比较开阔。另外,由于还没有跟内部员工建立起非常紧密的私人关系,较少会因为面子上不好过而三缄其口。需要注意的是,在员工提出不同意见时,管理者要适度表扬或奖励,表明领导对创新意见的肯定态度,从而激励更多的新思路产生。

在技术研发和市场部门,冲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带有缺陷的产品和项目一旦投入生产,损失将是巨大的。所以,在组织结构的设立和调整上面可以多动脑筋,提升冲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让思路在反复熔炼之后转化为能够创造效益的真金。

冲突水平维持在怎样的程度,依赖于领导者的直觉能力和领导艺术,这需要在实践当中去体验和提高。

一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林肯是在教下属控制自己的情绪。组织行为学上称其为“自我监控能力”。林肯控制情绪的方式不失为培养自我监控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对管理者来说,学会自我控制是实施情绪管理的前提

去年此时,小小的SARS病毒,却引得偌大的北京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其实如果每一个人都管理好自己的嘴巴,不把自己的SARS压力“言说”出来,那整个社会的SARS压力就会骤然下降。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面对压力时“管好嘴巴”同样适用。原因在于,压力传染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

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尤其是中高级管理者,感受到压力之后,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内心的压力传染给被管理者,使他们也感染上压力。当被管理者成为压力“携带”者,他们会以诸多的“管理难题”形式把压力再返回到管理层或者管理者。如此一来二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压力互动(相互传染),越来越强化压力的程度,越来越使压力原因复杂化。批评、责怪、训斥、怒骂、抱怨、讥讽、挖苦、报复、转嫁责任成为压力在管理过程中传染的基本形式。形形色色的“言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进行压力互动的常见方式。

言为心表,“言说”是心理和情绪在嘴巴上的反应。管理者的压力,会变成压力性的“言说”在管理活动中传染给被管理者。权力或者影响力越大,他们传染压力的面积和深度就越大和越深,而且占据着传染压力的主导位置。

对于被管理者,工作中在他们感到压力的时候,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言说”,自然就成了他们认为的压力源。谁愿意感受压力呢?压力是一种不安全、不顺服的感觉。对来自管理者的压力,被管理者本能的有一种抵抗的冲动。抵抗,是他们面对压力进行自我保护的内心愿望。抵抗的方式,一是推卸责任,二是阳奉阴违,三是跳槽,四是弄虚作假,五是消极怠工,六是假公济私,七是斤斤计较、你争我夺。对于被管理者的抵抗,管理者感到一种管理压力,于是继续施加或者增加压力。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压力对抗中,时间、精力、机会、激情都被内耗掉。俗话说,狗咬狗一嘴毛。压力对抗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两败俱伤。

很少有管理者意识到,被管理者七种破坏工作的行为,正是他们对来自管理者压力的抵抗。更让管理者难以意识到的,是管理者对自己的压力和压力传染是盲目的。他们认为,自己对被管理者的批评是有依据和理由充分的。发脾气,是因为被管理者的工作错误屡教不改而忍无可忍。高要求,也是为了促进被管理者进步和成长。不信任,也是因为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总是令人不放心。怀疑,也是因为被管理者不够忠诚。

是的,在我们遭遇压力的时候,我们总是容易“外怪”。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睡不着觉怪床歪”。即在自己以外的地方,找压力源。事实上,压力源就在我们自己。打个比方,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反射回来的电光,恰恰是我们照射镜子的电光。管理者感到的管理压力,恰恰是他们传染给被管理者压力的反抗。

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嘴巴”,他们的内心压力就会不自觉地传染给管理者。

重点摘要:会休息的人才会做好每一项工作

1.保持平衡的心态,减轻自己的压力。

2.分清压力来源,逐个击破。

3.忙里偷闲,学会适时的放松自己。

4.学会休息,才能高效率工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