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红楼林如海重生 > 第5部分(第2页)

第5部分(第2页)

贾政闷闷的,板着脸只顾往前走,也不理贾赦。

贾赦知道他恼自己刚刚提醒他道歉的事 ,便冷笑道:“二弟的面子金贵啊,不愧是老太太疼爱的儿子!哼,你以为你做个工部员外郎就了不起了,也不过是从六品上的小官而已。林妹夫可是从一品的少师,正二品的尚书,你在他面前有什么好硬气的?”

“你!”贾政被说到痛处,不由指着贾赦吼了一声,想到这是林府门外,才止住了,愤愤的纵马而去。

他原为次子,即使从小为祖父钟爱,也无缘袭爵,不像他大哥贾赦。家里原要他从科举出身,不料父亲临终遗本一上,圣上顾念先臣。得知除长子外还有一子,便赐了个从六品下的主事职衔,并令入部习学。如今跟他一起习学的同僚都早得了高官,要么外放,要么入朝,有的已经参赞机要。而他却只从从六品下升到了从六品上,在工部任一个无关紧要的小官,提起来怎不令人气愤!

贾赦见到这种情形,也冷哼了一声,带着剩下的人走了。

林如海打发了贾赦二人,便去看黛玉。进了院子,见黛玉正歪在树荫下的小榻上随意的翻着一个书卷,便笑着走过去:“玉儿看什么书呢?”一面说,一面便拿了黛玉手中的书,看了一眼,不由一乐:“怎么看起诗经来了?”

林黛玉笑道:“没有什么,就是随手拿了一本。爹爹,两位舅舅走了吗?”

林如海点头道:“都走了,玉儿喜欢他们吗?”

林黛玉摇摇头,认真的想了想:“跟母亲说的很不一样,我看舅舅们们很不知礼呢?”

林如海知道女儿还在气愤那大红锦缎的事,便笑道:“别人说的未必都是对的,你要亲自去判断,知道吗?”

林黛玉疑惑的仰着头:“母亲说的也不对吗?”

林如海笑道:“圣人还有说错的呢,何况一般人?”

林黛玉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便要林如海给她讲诗经。

林如海笑问:“刚看的是哪一篇?”

林黛玉拿过书本翻到其中的一篇,笑道:“就是这个,《硕鼠》。”

林如海便问林黛玉看得懂吗,黛玉点点头。林如海便让先自己先解说一番,竟也算通顺,便又往更深层次讲解了一番,指出黛玉理解的不对的地方。父女二人一问一答,倒是十分和谐惬意。

直到日上三竿,院子里早晨的凉气被烈日消散,显出闷热来,林如海才让人把榻移到室内。又和女儿下了一会儿棋,不觉已到午饭时分,下人来请饭,如海便命在黛玉院里的小厅房摆了。这方刚用了饭,便又宫里的人来请,说是皇帝宣召。林如海无法,只得去了。

☆、9考察

京都状元楼内。

一轻袍缓带,俊逸不凡的男子缓步走入。小二忙招呼了过去,问要不要上楼上的雅间。男子摆摆手,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了,吩咐小二上了好茶来。这男子不是别人,正是新上任的吏部尚书林如海。状元楼的茶水是极好的,此刻他正一面细细品茶,一面观察着对面一批正在舞文弄墨、比试文采的士子们。

他们多是今年会试中选者,如今已是贡士,只待殿试之后区分甲第,便可正式踏入仕途了。殿试往往由皇帝亲自出题测试,按才能高低区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原来,会试每三年一次,由礼部主持,考试的地点便设在京城的礼部贡院。又因其是在春天举行,故又称春闱。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均可参加,考中者即为贡士。中了贡士,这些学子们也算是实现了多年鸿飞高举的抱负,从此平步青云的不在少数。

因此,此刻多数看来都是意气风发的,举动之间都带着一股子的傲慢劲儿。

突然一人指着窗边的一盆雏菊道:“不如我们就以此花为题,每人赋诗一首如何?”众人纷纷叫好,都说:“既如此,不如谨之兄先来一首吧!”

众人口中的谨之兄便是今年的会元,孙标,字谨之,乃是应天府人。虽不是官宦之家,但在当地也是望族。此人极好读书,从小便立志高远,誓要做那兼济天下之人。这孙标去年参加省里的乡试便高中了解元,这次礼部举行的会试,又是第一名的会元。因此在这些学子中颇有声望。

孙标闻言,倒谦逊了起来,无奈大家执意要他先赋,只得沉吟片刻,口占一绝:

阶兰凝暑露,黄花照晨光。

还持今岁色,复结万年芳。

众人听罢不由纷纷拍手叫道:“妙极妙极!谨之兄真是绝了,不愧是今年春闱的头名,我等自愧不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