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世嘉:“谢皇祖母!”
刘芳:“大姐一向可好,在京城习惯吗?”
管世嘉:“得皇祖母的照顾,我过得很好,很习惯,冬天比重庆冷一点,多穿点就行。”
刘芳:“我在江宁买了件狐皮大衣,做工也比较好,带来了,下午到你住的地方看看。”
和硕:“世嘉姐,好像你侧边还有空地,我建议刘芳姐在那儿建个府邸,今后她到京便有住处了。”
管世嘉:“有地方,不仅建个院子,就是建个酒楼都没得问题。”
刘芳:“大姐可不要反悔,我可是说干就干的人,今后闹到你可不要怪我。”
管世嘉:“你姐夫在京城生意做得很红火,经常有生意上的朋友,自己有个饭馆就好了。”
这时皇上处理完朝政,知道刘芳会来看皇祖母,也过来看看。正听到世嘉在说开饭馆就好了,忙问:“谁要开饭馆?”
和硕:“我建议刘芳姐在管郎中家侧边修个府邸,刘芳姐问有没有地盘,世嘉姐说,多得是,开个酒楼都有了。刘芳姐说下午去看,她是说干就干的人。”
康熙帝:“就在皇城边上,隔西单也不远,出西便门就是。管郎中,刘芳,下午我们一道去看看,把地皮买下来,刘芳,你口袋的钱,修个酒楼没有问题吧?”
刘芳:“我想够了吧!”
和硕:“一定要经营四川风味的菜品,吃川菜最有味。”
康熙帝:“我给取个有江湖风味的名字,就叫,就叫‘峨眉酒家’好不好?”
刘芳:“好!太有诗意了!谢谢陛下。”
下午皇上微服和大家一起去看了,是有很大一块地盘。刘芳决定建长七间,高五层的高档酒楼。底楼正中为酒店大门,五楼专门接待王公大臣。四楼为贵宾楼,三楼为员工住房和仓库。二楼为一般餐厅,底楼是龙鳞的龙兴药业,右三间为门面,左三间为库房,楼后为生活庭院。南北两排,三层楼五间,北面一排为管世嘉住,南面一排为管世敦、刘芳住。在宫廷总管太监的帮助下很快便动工了。
翌日,康熙帝到驸马府与大将军、刘芳商量正事。
康熙帝:“我昨晚与大理寺正卿询问了一下吴三桂在京人员的关押情况和查抄的情况。他告诉我,当时事起突然,无人漏网,其羁押人犯一百八十名,查抄物资及文牍材料全封存在刑部,我在侧边问了一下刑部尚书在三藩之乱时是主剿还是主抚,他说他不清楚,似乎并主张撤蕃,我当即表示。从后来的情况看这些误国之人,怎么能长期坐在刑部尚书的位置上,他听我话中有话,立即告诉我他手中掌握刑部尚书与吴应熊勾结的材料。我当即派人随他去拿。果然是吴应熊的一封信,表明他收到了刑部尚书提供的关于我军调动情况报告的信,我一看。果然是吴应熊的笔迹。我决定今晚立即采取措施,由大将军查抄他的衙门和家。拘捕全家,定可搜出许多证据。然后由你一并带回重庆审理。刘芳,你的船停在什么地方?”
刘芳:“宣武门外的高粱河上,有一百士兵看守。”
康熙帝:“就押往你的大船上看管,天黑前由大理寺卿带你去天牢,天一黑将吴三桂在京人员全部押到船上,然后再将这位尚书一家也押到船上,并将他押回重庆审讯。”
天黑前,大理寺卿将刘芳和亲兵带到天牢前向牢头宣读皇上的圣旨,然后刘芳留一半守着人犯,他又到刑部宣读圣旨,提走全部关于吴三桂吴应熊查抄出的文字资料。这些事做完后,刘芳又带人到宫外侯旨,刘芳看见刑部尚书应诏入宫。
刑部尚书进宫后,康熙帝在保和殿等他。
康熙帝说道:“袁殿甲,有人告你出卖我军军情给吴三桂,从实招来。”
袁殿甲:“皇上明鉴,这是有人诬陷微臣。”
康熙帝:“这封信你怎么解释?”
袁殿甲:“这是吴应熊写给我的,但我没有出卖军情,这些驻军点谁都知道。”
康熙帝:“一个朝廷命官不思为朝廷着想,反而与吴应熊勾勾搭搭,难倒还没有罪吗?来人!立即给我拿下,马上查抄袁殿甲的家,到时你自然会招供的。”
値殿将军将他押出交给大将军与刘芳,他们再到袁殿甲家中,亮出皇上的圣旨,将其家中人等全部扣押,将家产全部查抄一空,抄出他藏在密室中吴三桂、吴应熊来往的信件。信件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