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鄙夷的道:“现在谁会研究这个?”
韩孔雀笑道:“研究这个的多了,而且还有成才的,人家父死子继,到现在都已经成为了传承世家了。”
“真的假的?”柳絮明显不信。
“你还别不信,研究房中术,公认的集大成者为明代嘉靖帝时期的陶仲文,其人终嘉靖帝一生都深获重用,主要就是在于其进献的特殊的房中术配方。
明代大文豪王世贞在他的《古今杂抄辑录》中记载了陶仲文真正进阶的凭借:‘仲文立朝几二十年而不废,唯其呈现内宫子嗣延法为最,传今上之降复出此,信然’。
大意是说嘉靖帝虽然贪恋女色,但在生育后代方面并无建树,陶仲文呈现的方子不但可以帮助嘉靖帝一夜御数女,最关键的是可以有助于生育后代,并且生育出来的后代综合方面很强,比如智力和体魄等。
所以,当今的皇帝(也就是隆庆帝)之所以天资聪慧体格健壮,也和陶仲文有关,到了现代不少达官贵人也使用流传下来的陶仲文的配方,简称“固本精元汤”,陶家后代则以“陶逸堂”命名。”
韩孔雀一边研究玉碑,一边还不忘冷落柳絮,柳絮他们家是绝对的书香门第,所以对一些古籍文献是很感兴趣的,所以韩孔雀的话题,在柳絮听了并不枯燥,两个人就这样一问一答,居然有点琴瑟和鸣的意思。
韩孔雀一边跟柳絮说话,一边看着黄绿相间的玉碑,玉碑上面带上了厚厚的一层土黄色的土泌,让玉石失去了那种通透感,不是内行,很难看出这居然是玉石。
而这么多年,钱家角的人没有发现这是玉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大块头的石碑回是玉石做的。
这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了,毕竟高一米五,宽一米,厚度在二十公分的玉石,可不是常见的,但现在,一见就是十七块,这么大的玉石,就算质地再差,那也是玉石。
这么多的玉石,就算现在也不容易凑齐,所以,钱家角的人,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这有可能是玉石雕刻出来的。
虽然刚才韩孔雀说的房中术,是吸引柳絮注意的,但也足以说明,古代房中术,并不是现代人认为的那样肤浅,里面确实有值得研究之处。
韩孔雀不认为这块玉碑上记载的也是房中术,他希望能够跟自己猜测的一样,这是另一篇道家功法。
果然,在跟自己大脑之中的铭文相比较之后,韩孔雀很快就认出了开头的两个铭文,这两个铭文,翻译古来是吐纳。
这确实是一片记录道家功法的碑刻,这样的碑刻,可是十分罕见的,最重要的是,这可能是一块处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碑刻,而那个时候的道家功法,可不是谁都见过或者听说过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六章行气铭
“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这绝对是一篇道家吐纳功法。
气功气功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古人最初以‘舞蹈‘的形式来疏导和宣泄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
从人类蒙昧时代起,在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里;人类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及繁衍;不得不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凶猛的飞禽走兽进行斗争;当他们身染疾患时;只有坐以待毙。然而在听天由命的坐待之中;必将会产生静极生动的规律。
我们知道;人类原始社会的信息量与当今社会的信息爆炸的反差是不言而喻的,正是由于原始人类的大脑中信息量极少;因而很容易进入到万念俱无的气功高境界。
因此;也就能很快地产生不由自主的获得气感,这种情况又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气功热潮中;文化层次低的人或是文盲和儿童;能很快地产生气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思更加简单,没有太过复杂的心思,自然更加容易抱元守一,修炼出气感。
这篇吐纳,介绍的就是怎么行气的方法。
韩孔雀慢慢的摸索,随着翻译出来的铭文愈多,他了解的越多,开头的一些铭文,明显是吐纳的总纲:“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很有规律的文字,就算没有标点符号。韩孔雀也能够轻易的翻译出来。
但翻译出来了这些文字,韩孔雀迷惑了,他怎么好像在哪里见过这片吐纳功法?
很快,韩孔雀就知道了他为什么会感觉这片功法很熟悉,因为它确实很出名。
因为这是国内发现的有记载的最早的气功记录,因为韩孔雀激发了玄元控水旗,从而获得了异能,所以他总是想要寻找一篇修炼功法。
而行气铭文就是这么一片功法的总纲,但行气铭文的字数太少,所以对他并没有用。
但这篇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理论文物资料。还是深深的印入了韩孔雀的脑海之中。这篇行气铭文据考为战国后期的作品。
这倒是跟韩孔雀推断的这里的玉碑的年代差不多,1975年在长、沙马王堆发掘时,发现了二千五百年前藩王的墓葬中;作为重要陪葬品一块青玉。
这块青玉为一杖首,青玉的表现并不算好。有灰黑色晕斑。十二面棱柱体。高5。2厘米,宽3。4厘米,中空但未穿顶。用来套在杖上,顶部为圆形平面,一面下部有一孔与内腹相通,棱面经抛光。
在十二面中,每面自上而下阴文篆刻三字,有重文符号,共计四十五字,记述了“行气”的要领,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有关气功的最早记录,也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较早的文献记载,现藏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在马王堆发现的《行气铭》原文共45字,由于该器为篆字,而且时代久远,有斑驳脱落迹象,因此导致行气铭文字有多个版本,其中有几个字略微不同。
全文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如果把这些字翻译成现代的意思,则是:“这是深呼吸的一个回合。吸气深入则多其量,使它往下伸,往下伸则定而固;然后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深入时的径路相反而退进,退到绝顶。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