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既能体现他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是他可以借此机会削弱对手的力量。
试想,如果陈京和姜少坤两个新来的领导都陷入进了基层的漩涡中,这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在这样的冲突中,陈京和姜少坤都是新人,肯定会处于不利的局面。
这样的情况,有利于岳云松对全局的把控。
王其华送来的材料,陈京没办法提出过多质疑。
他送走王其华,自顾点燃一支烟,他不得不承认,这一次岳云松又给他上了一课。
岳云松式阳谋,谋得堂堂正正,却又是极具杀伤力。
现在的莞城的局面让陈京想起了一句话,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在莞城头重脚轻根底浅的干部,势必会在岳云松式阳谋中处于不利的位置,这对陈京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而对姜少坤可能挑战更大……
陈京在通知和细则上做了批示。
市委正式将相关通知和细则下发,这份文件下发至各区县党委政府,市委还要组织专门的记者招待会,鼓励媒体广泛报道。
而且按照岳云松的安排,不仅市内媒体要把这件事渲染起来。
可能他还要邀请全省的知名媒体广泛报道。
通过这样广泛的报道,岳云松是想把这件事当成全市政治改革的重要举措来定位。
莞城改革备受关注,在改革过程中,所有的常委深入到基层主持工作,这是个很了不起的噱头。
在市委的精心策划之下,这个噱头在几天之内就在全省炒热。
省主流媒体都纷纷报道莞城改革的重要举措,各评论都对这样的举措给予积极的评价,岳云松通过这一手,似乎让全省人民对莞城的改革有了更多的希望。
莞城以后的改革之路和发展之路,也似乎多了更多的看点……
正文 第九百七十一章 一个“滚”字
陈京这几天情绪很低落。
苏北沙书记终究没能创造医生所说的奇迹,在京城仁爱医院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旅程。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了沙明德同志病逝的消息,陈京奔赴京城吊唁,送沙明德最后一程。
在京城陈京碰到了楚江前来吊唁的干部,伍大鸣也亲临了追悼会。
伍大鸣刚刚被确定为楚江省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从市委书记走到省长,伍大鸣的仕途步入了他政治生涯最黄金的时期。
而他所取得的一切成绩,沙明德是发挥了关键作用的。
所以在追悼会上,他眼眶发红,在和沙书记家属握手的时候,他甚至是老泪纵横。
相比伍大鸣,陈京和沙明德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厚。
但是陈京很感恩沙书记对自己的赏识。
陈京在楚江工作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处干,沙明德作为省委书记,他能够在如此高位上给予陈京肯定,给予陈京赏识。
这对陈京的鼓励和鼓舞是无法形容的。
陈京最后瞻仰沙书记的遗容。
沙书记样子很安详,很平静,一如他生前那般从容。
在那一刻,陈京再也难以压抑内心的情绪,眼泪夺眶而出,心情难受到了极点。
由于这次参加追悼会的人太多,陈京只能匆匆的瞥一眼书记最后的样子,但是这匆匆的一眼,却让他心情极度激动,那一幕,也许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在参加沙书记追悼会期间,陈京和伍大鸣有过一次短暂的接触。
伍大鸣马上就是楚江省长了,陈京才蓦然意识到,自己离开楚江的日子已经很漫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