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黄金瞳德叔 > 第674部分(第2页)

第674部分(第2页)

之所以说是传说,那是因为这座地面陵墓,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并且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对于这座陵墓,更多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庄睿曾经研究过元代以后的历史资料,历史上对于成吉思汗陵墓的地点是众说纷纭,不过主要集中在了四个地方。

第一个有可能安葬成吉思汗的地方位处于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南、克鲁伦河以北的地方,这是因为成吉思汗在生前曾经说过,自己死后要安葬在这里。

第二个地方则是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山,依据是庄睿的同行们,曾经在该地发现了一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推测有可能是成吉思汗的葬身陵墓。

这种说法也是有佐证的,马可波罗在他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曾经写道:“在把君主的灵柩运往阿勒泰山的途丰,护送的人将沿途遇到的所有人作为殉葬者。”这里的君卒,指的就是成吉思汗。

第三种说法是在宁夏六盘山,有记载说,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攻打西夏时死于六盘山附近。

有考古专家就据此认为,按照蒙古族过去的风俗,人去世3天内就应该处理掉,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为的是怕尸体腐烂,灵魂上不了天堂,因此,这种说法在考古界也是有一定市场的。

至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说法,则是比较官方的,因为从古至今,这里都是蒙古族人拜祭祖先的所在,而且作为国家意志和民族公祭的成吉思汗衣冠家“八白宫”,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

更为重要的论点是,在这里,还有着世界上以守护成吉思汗陵寝为唯一职责的世袭的守陵人达尔扈特蒙古人,一直在这里实行着最完备、最权威、最具蒙元特色的祭祀制度。试想如果不是成吉思汗安葬这附近,他们的守护者为何会一代代的据守在这里,拜祭自己的祖先呢。

庄睿经过多方面的分析之后,还是认为成吉思汗被安葬在鄂尔多斯大草原上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所以这一路行来,庄睿在聊天之余,一直都用灵气在勘测着地下的情况。

“彭飞,还要多久才能到鄂尔多斯?那里也和这里一样,都有无边的草原?”

要说这次来到内蒙的第一站,还是彭飞安排的,虽然他自己也没到过这里。

彭飞闻言笑了起来,看了庄睿一眼,说道:“庄哥,您就放心吧,咱们并不到鄂尔多斯,距离那里还有七八十公里呢,全部都是和这一样的草原,这马绝对是有的,就怕您到时候骑的看见马就怕……”,骑马和骑骖能不一样,络鸵背上毛厚,行走起来慢而稳,就是骑上一天,屁股的感觉也不会太强烈。

但是骑马就不一样了,骑马讲究的快速驰骋,并且需要两腿用力来控制身体平稳,别说骑上一天了,恐怕就是在马上颠上两个小时,下来的时候就会变成罗圈腿了。

而且即使有马鞍坐垫,这在马上折腾几个小时之后,大腿根部和屁股上说不得就会被磨破皮,彭飞在部队曾经训练过马术,那会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是以才会说出这番话来。

“我又不是没骑过马……”,庄睿闻言撇了撇嘴,他那京郊庄园内原本就是有马场的,不过小金白狮和金刚入驻庄园之后,那些马儿吓得整天惶恐不安,庄睿就将其都给送出去了。

车子在大草原上行驶了一天之后,开车的人也变成了庄睿,眼瞅着沿途的一些蒙古包内升起了炊烟,庄睿他们也到了此行的一个落脚点。

“庄哥,别开过去,就在这边停吧,那勒勒车上栓着马呢,别惊了……”正当庄睿准备把车停在那些大蒙古包旁边时,被彭飞给制止住了。

“这不就是大轱辘丰吗?”,庄睿顺着彭飞的手指看去,果然在一辆大轱辘车上,栓着一匹骏马,正不安的看着远处的汽车,鼻子不是的打着喷嚏。

“蒙古牧民吆喝牲口时就用的“勒勒”,的声音,所以那车也叫勒勒车……”难得能给庄睿做回老师,彭飞神情很是得意。

“嘿,你小子知道的还真不少,走吧,带路……”

庄睿停稳车后,推门走了下来,刚才离得远看这些蒙古包,好像都很小,但是现在来到近处,他才发现,有些大的蒙古包堪比一些二层的小楼房了。

彭飞在听到庄睿的话后,脸上露出苦笑,说道:“我也不知道巴特尔住在什么地方,只知道在这附近,得,您别瞪眼,我去问还不成吗?”

彭飞所说的巴特尔,是他在特殊部队时的战友,也是那支部队的马术教官,后来〖中〗国最后一支骑兵部队被解散之后,巴特尔也退役回到了家乡。

巴特尔所住的地方,在前几年没有通电话,彭飞要不是曾经和他通过信件,恐怕连这儿都找不到。

彭飞自知理亏,没等庄睿说话,快步走向了那片蒙古包,刚好有位老人出来,连忙上前问道:“老人家,您知道巴特尔住在什么地方吗?”,“巴特尔?我们这里的小伙子,叫巴特尔的多乒……”老人的一句话,说的彭飞傻了眼。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做客

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做客(上)【求月票】

“老伯,我说的巴特尔三十五六岁的样子,个子长得很高大……”

彭飞指手画脚的比划了起来,这里是个蒙古人聚集的地方,远远看去最起码有上百个蒙古包,要真是像老人所说的那样,彭飞还真没辙。

蒙古人放牧和西藏高原上的牧民们不同,从古代的时候,蒙古牧民就喜欢群居,一般都是一个族群居住在一起,白天放牧的时候分开,晚上却是回到聚集地居住的。

当然,也有独来独往的牧民,不过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情况已经是极其少见了,最多就是在放牧的时候走的有点远,临时在外面住一夜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