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星、藻、火、粉米,帝王衮服十二纹章之六。
崔娴华的意思是让元据龙袍加身。
“好药。”
元衡欣赏对方的果断直接、开门见山。
她端视对方,将崔娴华的坦荡与忐忑都收入眼底,她似不经意一问:“莫不是崔夫人也知道了些什么?”
“公主这是何意?”
崔娴华心中一紧,心想这位公主答应得如此干脆,当真是有备而来,是自己想借她救人,还是她早就料到王家会为她所用?
“那件事有冤情,我手上有证据。”
元衡知道崔娴华做出决定是与王章遇险有关,但要推翻元贺,只有从根本上否定他登基的合法性,才能让自己的行动师出有名。并且要借着自己掌握关键证据一事,把握在事变之中的绝对主导权。
崔娴华听完擦了香灰的脸转瞬煞白。
果然!谢家死得不明不白,而公主早已经在谋事求变!自己是选对了人了!
若是谢太后真与那人有什么关系,何不早早杀人灭口,非要留到永宁年间?再说真有欺君之处,为何怀德年间竟然无一人察觉?仔细想来,种种蛛丝马迹,令人生疑。
但她心中竟然产生了一丝难以名状的惧怕,好像大事都已经被公主掌握在手中,连自己的行动也不令她意外。
怪不得她就好像是在此守株待兔一般,毕竟事情进行得太过顺利,以至于有些反常。
“请殿下吩咐。”
崔娴华起身一拜,自知只有依言行事的份。
“吩咐不敢当,我只希望王家能帮我做一两件事。”
如今大事未成,对方又示好示弱,自己当然也要客客气气说话。
“第一件事,正如夫人所言,孩子需要‘一方良剂’,就请夫人替我办妥。”
登基需要衮服,交由崔娴华去做,一来登基之时可得体面,二来更是将关键证据留在王家当做把柄。
一套小小的衮服,明显是为元据准备的,而这套衮服藏在王家,更说明文肃公主与王家有密谋。
衮服就是将两只蚂蚱捆一块的绳子。
“第二件事,孩子年幼不能离开母亲的照拂,在朝堂之上我不能缺席,希望到时王舍人能明言请立我为镇国公主,揽摄朝政。毕竟我如果不能在朝堂行走,又怎么能替王家说话呢?”
这句话就说得更清楚了,是显而易见的利益交换。你们王家把我送上高位,我就投桃报李。
而她自然不能在变局之中自吹自擂,说自己要如何如何,需要有人提议,她才好“勉为其难”接受。
“夫人还要谨记一件事,如今我们已经是同一条船上的人,谢家已经满门抄斩,崔夫人一定不想再次看到血案。哪怕是最亲近的人,都要守口如瓶。”
她需要王家做的就只有这些,其他的事她并不打算细细告诉对方,对方知道得多,对自己可没有半点任何好处。
“臣谨记。”崔娴华稳住怦怦直跳的心,毕恭毕敬回答。
“若是需要联络,我会派侍女昙影持我亲笔信找你。天色不早了,还请夫人速回。”
崔娴华直到安全返家那一颗乱跳的心才安稳下来。
事情明明很顺利,但自己却生出一股后怕,不是怕事情败露,而是震惊于公主对此事的步步为营。
哪怕连自己的言行都在她的计划之中。
不过能确定一件事,要是事变,和元贺有着姻亲关系的王家一定没有好果子吃,自己要是没有弃暗投明,到时候王家只怕更难翻身,而卖女求荣的骂名更是要背负一辈子。
这船上了,事成之后,女儿不仅有救,还有拥立之功。如今只有小心谨慎,与公主共成大事。
(https:。yqxs。cchtml18905189053643509762。html)
。手机版阅读网址:wap。yq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