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方熄,百姓流离,百业待兴。尔等身为地方耆老,不思如何协助官府安抚乡里,恢复生产,却在此为些许田产,伪造契书,构讼兴狱,尔等可知罪?”他目光如炬,扫过堂下跪着的两人。
那两人顿时汗如雨下,磕头如捣蒜。
周廷玉沉吟片刻,并未按律严惩,而是道:“念在尔等初犯,且尚未造成恶果。本官给你们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这片桑田,暂由官府收回,作为公田。你二人,各出银一百两,粮食五十石,充入府库,用于本地赈灾。同时,你二人需负责召集本乡流散佃户,将这片桑田重新整理种植,来年所得,三成归官府,七成分与佃户。若能做得好,此事便算了结。若再敢生事,两罪并罚,决不轻饶!”
两人如蒙大赦,连连叩首,哪里还敢有二话。
此案一结,周廷玉立刻意识到,清理田产、恢复生产,是战后安抚的关键,也是最易滋生腐败、激化矛盾的环节。他连夜召集幕僚,制定颁布了《战后田产清理暂行章程》。章程明确规定:所有无主田产,一律由官府登记造册,暂时收为官田;原主若能归来,经核实后可按价赎回或领回;鼓励流民、无地佃户承佃官田,头三年赋税大幅减免,佃租比例严格限定;严查趁乱侵占田产、伪造契据之行,一经发现,田产没收,人犯重处。
章程颁布,再次展现了周廷玉务实而缜密的风格。他并非一味怀柔,也绝非简单粗暴,而是在“守常”(保护产权、鼓励生产)与“应变”(应对乱局、防止兼并)之间,寻找着那条最有利于恢复元气的道路。
但这般举措,无疑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一些原本指望趁乱低价兼并土地的地方豪强、胥吏,开始暗中串联,散布流言,说周廷玉此举是与民争利,是想将山东良田尽数收归官有,甚至隐隐将他与北宋的“王安石”相比,暗示其“变法乱政”。
这些流言,自然也传到了周廷玉耳中。他只是淡淡一笑,对墨璃道:“由他们说去。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若拘泥于清誉,畏首畏尾,这山东的烂摊子,何时才能收拾干净?”他抚摸着胸前的玉佩,那温润的触感让他心神宁定。他深知,自己所作所为,并非为了博取虚名,而是为了脚下这片土地能尽快焕发生机,为了那万千嗷嗷待哺的百姓能活下去。
他并非孤军奋战。青阳济世堂在唐赛儿的打理下,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免费为伤兵、灾民诊治,更利用其深入民间的网络,协助官府甄别真正需要救助的对象,监督粥厂发放,甚至悄悄收集地方豪强不法行为的证据。唐赛儿虽未与周廷玉公开见面,但两人通过隐秘渠道保持着紧密联系,她的玄阴之体在与周廷玉阴阳合脉后,对气机感应更为敏锐,偶尔能察觉到某些地方潜藏的不甘与恶意,并及时示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一日,周廷玉接到唐赛儿密信,信中提及,济南府下某县县令,似乎与当地几个大户过往甚密,可能在清丈无主田产时,有所偏袒,且赈灾粮款的发放,也颇有蹊跷。
周廷玉不动声色,命东厂人员暗中调查。果然,很快便拿到了确凿证据——该县令不仅收受豪强贿赂,将大量优质无主田产低价“售予”他们,更在赈灾粮中掺入沙土糠秕,克扣份额,中饱私囊。
证据确凿,周廷玉毫不手软。他并未经过繁琐的司法程序,而是直接以“暂领山东事务、便宜行事”之权,下令磐岳带人将该县令锁拿,当众宣读其罪状,抄没其家产以充赈款,其本人则披枷戴锁,游街示众后,投入大牢,等候朝廷最终发落。其涉案的几家豪强,亦被罚没相应田产,并课以重金罚款。
此举雷厉风行,震慑了整个山东官场。众人这才彻底明白,这位年轻的周参议,不仅有仁心,有智慧,更有霹雳手段!一时间,官场风气为之一肃,各项政令的推行,阻力大减。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转眼已是腊月。山东的灾情,在周廷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下,终于初步稳定下来。粥厂得以维持,大部分流民得到安置,无主田产的清理和承佃工作有序展开,社会秩序逐渐恢复。虽然距离真正的恢复元气还为时尚早,但至少,这个冬天,冻饿而死的人大大减少了,百姓眼中,也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光。
这一日,天空飘起了细雪。周廷玉难得有片刻清闲,站在布政使司衙门的后园中,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园中几株老梅,已悄然绽放,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在这肃杀的冬日里,显得格外清冽动人。
墨璃为他披上一件厚氅,轻声道:“公子,外面冷,进屋吧。”
周廷玉摇了摇头,伸手接住几片雪花,看着它们在掌心迅速融化。“瑞雪兆丰年。但愿来年,山东能有个好收成。”
他想起前几日接到的京中消息。皇帝陛下对他在山东的处置,总体上表示了认可,尤其是稳定局面、安抚流民方面。但对于他清理田产、处置官吏的某些“非常手段”,朝中也并非没有非议。一些御史言官,已经准备弹劾他“擅权”、“操切”。
对此,周廷玉早有预料。他深知,在帝国的权力格局中,他这样一个骤然擢升、手握重权的年轻官员,本身就是众矢之的。他的“执中守常,应变合和”,在有些人看来,或许是左右逢源;他的霹雳手段,在另一些人看来,或许是跋扈专权。
“公子,京里来的消息,陛下似乎……对北征之事,并未因山东之乱而打消念头。”墨璃低声禀报着最新的情报。
周廷玉目光一凝。果然。山东之乱,在陛下眼中,或许只是一段需要尽快抚平的小插曲,北伐蒙古,彻底解决北疆之患,才是他心中真正的宏图大业。山东的稳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障北伐的后勤通道。
他抚摸着胸前的螭吻星盘玉佩,一股宏大的、带着金戈铁马肃杀之气的意念,隐隐从北方传来。那是皇帝的意志,是帝国战争机器的启动前兆。山东,作为漕运咽喉和粮草基地,必将再次承担起沉重的负担。
刚刚经历战乱、百废待兴的山东,能承受得住吗?
自己这个“暂领山东事务”的参议,又该如何在保障北伐与休养民力之间,再次找到那个艰难的平衡点?
雪花落在他的肩头,染白了貂裘。周廷玉伫立良久,直到暮色四合,园中景物渐渐模糊。他知道,安抚山东,仅仅是他踏入帝国权力核心舞台的第一步。更严峻的考验,更汹涌的暗流,还在后面。而他,必须沿着自己选定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回去吧。”他最终轻声说道,转身走向灯火通明的签押房。那里,还有堆积如山的文书,等待着他批阅决策。山东的冬天很长,而他的路,更长。
喜欢七星大罗盘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七星大罗盘